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明武

鎖定
項明武,男,1963年4月生,湖北省荊州人,碩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前身為冶金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董事長、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  、教授級高工。 [2]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3]  。湖北省第十、十一人、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 [4-5]  ,武漢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 [6]  ,武漢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7]  [8]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 [9]  ,湖北省勘察設計協會會長。 [10] 
中文名
項明武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4月
出生地
湖北省荊州

項明武個人履歷

1989年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項明武分配到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從事工程設計工作,先後任海外部副部長、黨院辦副主任、主任兼企業策劃部部長。2000年,項明武同志作為後備人才,掛職鍛鍊任武漢市青山區科技副區長。2002年,任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院長。2004年,組建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12月,擔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任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  2023年6月7日,項明武不再擔任中冶南方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16] 

項明武個人業績

多年來,項明武同志帶領全體員工不斷改革,鋭意進取,完成了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 [10] 
2002年上任後不久,在項明武的主持下,以資本為紐帶,與武鋼、鞍鋼成為戰略聯盟,資產優良,產權明晰,在體制上清除國有企業的痼疾,從機制上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2004年3月25日,以主業分立改制方式組建的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作。
當眾多企業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徘徊時,中冶南方已經以全新的現代企業形象,走上了一條科技型工程公司的發展之路,成為當時行業內最早一批實施股份制改革的企業。
而使企業在改制中獲得新生後,項明武並沒有就此高枕無憂,他一刻也沒有放鬆過觀念的更新,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變革的步伐,採取產權分離方式,先後對下屬建築公司、監理公司、軟件公司、工業爐公司等分支機構,實施了公司制改造,使之成為產權清晰、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專業化子公司。
其後的十多年間,結合市場的變化、業務發展的需求,他每年都會推動實施不同程度的改革與調整,使人才、資金等內部資源朝着有利於推進企業戰略發展的方面集中,使公司自上而下的着力點放在推進戰略目標的實現上。
在他的醖釀和推動下,時隔十二年後,中冶南方實施了又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以鋼鐵為主的業務結構,進一步明確了鋼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環保三大主業發展定位,全面構建起“3+N”多元業務發展體系。2016年,鋼鐵行業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滑向谷底,而中冶南方卻以合同額逾90億元、營業收入逾70億元,利潤超5億元的出色業績,逆勢上揚。
業務模式的變化是中冶南方由單一設計院向工程公司轉型的關鍵所在。
2002年中冶南方開行業之先河,承接了第一個大型系統性工程總承包項目——漣鋼2200m3高爐工程。
這是對全新業務模式的一次大膽嘗試,項目龐大,系統複雜,時間緊迫,投資少,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進一步增大了工程實施的難度。但在當時,項明武已經敏鋭察覺到,工程總承包將成為冶金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總經理班子會上,項明武果斷決策,拿下了這一工程。
隨後的18個月的建設週期裏,項明武舉全公司之力,從項目管理體系的建設、項目實施各環節的管控入手,集中骨幹力量,克服了“喀斯特”複雜地貌的影響,戰勝了“非典”疫情的肆虐,以科學管理確保了合同建設目標,在建設一座具有當代先進水平高爐的同時,創下了國內同類型高爐佔地最少、投資最省、工期最短、達產最快的新記錄,並於2005年獲得行業第一個全國優秀工程總承包“金鑰匙”獎,行業優秀設計獎。
科技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上任不久,項明武從公司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冷軋業務入手,面對來自公司內部各種反對的聲音,下定決心成立冷軋成套事業部,力主冷軋成套設備的開發與自主集成。在他看來,不解決冷軋成套設備的國產化問題,中冶南方未來的發展就缺乏核心競爭力。
短短一年之後,立足國內技術資源,承擔設計的國內首條自主設計、製造、開發的酸洗軋機聯合生產線——鞍鋼新軋冷軋2號生產線建成投產,該項目擁有世界先進的聯合生產工藝和國內的技術裝備水平,中冶南方自主完成了酸洗線控制系統設計,基礎自動化,二、三級計算機軟件編程和調試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真正實現了大型設備和控制軟件的國產化,其技術成果於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此為起點,中國企業真正具備了冷軋技術總成的能力。
在鋼鐵行業精耕細作60餘年,項明武認為,鋼鐵始終是中冶南方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聚焦鋼鐵主業,是中冶南方最為堅定的信念。即便2008年以來,全國鋼鐵行業遭遇“寒冬”,項明武仍選擇在“寒流”中堅守,進一步明確鋼鐵主業地位,自覺承擔起引領中國冶金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國家責任。
與此同時,項明武並沒有放鬆對能源環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業務的扶持與培育。2016年的改革調整,將能源環保、城市基礎設建設提升到公司戰略發展的高度,入列三大主營業務。做出這樣的重大決策,絕非偶然。
2000以來,在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項明武堅定的認為,依託全面的專業優勢和優秀的管理能力,中冶南方能夠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走得更遠,成為公司發展規模和效益的重要支撐。 [11] 
[10]  [12-13] 
在他力推下,中冶南方擔綱了光谷中心城、光谷大道等多個重要的市政工程,在其承擔的二妃山垃圾填埋場相關項目上,崛起一座千億產值的光谷生物城; [14] 
他在光谷中心城設計打造的區域科技創新企業(總部)聚集區引領未來城市建設新趨勢,助力光谷高質量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為世人描繪了“世界光谷”的初始模樣。 [14] 
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戰略推進,他領導下的中冶南方,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以單一鋼鐵工程為主的業務結構,基本實現以鋼鐵和系統集成為基礎的,涵蓋鋼鐵、基礎設施建設、環保三大主業,民用建築、自動化控制、智慧城市等多業務協調發展的總體格局。 [10] 

項明武個人榮譽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
湖北省勞動模範
湖北省優秀企業家
湖北省十大經濟風雲人物
武漢市勞動模範
武漢市老勞模新貢獻標兵
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十佳現代管理企業家”
科技創業明星企業家 [15] 
光谷三十年創新三十人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