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g]
汉语汉字
收藏
0有用+1
0
顷(拼音:qǐng、qī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 [2],会意字,古字形从页从匕,表示头不正,也泛指倾斜。这个意义读qīng,后来写作“”。“顷”后来也假借作地积单位,读qǐng。一顷等于一百亩。顷又表示非常短的时间。也表示不久以前、近来,用作副词。
中文名
拼    音
qǐng,qīng
繁    体
部    首
匕、页 [3]
五    笔
XDMY [4]
仓    颉
PMBO [4]
郑    码
RRGO [4]
笔    顺
横、竖提、横、撇、竖、横折、撇、点
字    级
一级(编号:1058) [1]
平水韵
上声二十三梗,下平八庚 [4]
注音字母
ㄑㄧㄥˇ,ㄑㄧㄥ
总笔画
6+2(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会意字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基本区 U+9877 [4]
四角码
2178₂
异体字
𩒵、𩔥、𩓏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4]
会意字。战国文字誉她乃尝的“顷”由“页”和“匕”两部分组成。“”是人头部的象形,在日常生活中,倾斜的现象往往可见棵承射,造字时以人为对象。“”,一说为人形变体,因为表示倾斜这一概念必须有两个人。段玉屑旬少裁《说文解字注乐危全》:“匕其头是不正也。”指不正,二者结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头不正”,后来又引申指倾斜。顷从匕、页会意,是用一人的头身向另一人前倾表示倾斜。
顷本义为倾斜。一人向另一人倾斜台组有所动作的时间一般不长,故顷字引申为极短的时间,即一会儿元盼海,音变为qǐng。顷又有土地面积单位的含义,这是后来的假借义。为了与埋档本义区分,人们在“顷”左部增加删浆嚷“人(亻)”造出“”字以表示“倾斜”这一含义。 [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qǐng
量词
土地面积单位之一。一百亩等于一顷。1市顷约合6.6667公顷或66667平方米。
qing
《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再有几天就要动镰割麦了,种着十来顷麦地的宋郁彬家,这几天从上到下都分外忙碌起来。”
碧波万顷
名词
极短的时间。
instant
《墨子·非儒下》:“有顷,闻齐将伐鲁,告子贡曰:‘赐乎!举大事于今之时矣!’”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顷刻;少顷;俄顷
往昔。
past
《汉书·沟洫志》:“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
顷年;顷日 [4]
当时。
at that time [4]
宋·苏辙《乞赈救淮南饥民状》:“臣窃见顷立义仓,至今已将十年。”
时;时候。
moment
《史记·循吏列传》:“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冰心《往事二》一:“生命刻刻消磨于把笔之顷。”
左右(指时间)。
郭沫若《归去来·浪花十日》:“五时顷起床。在市川时日日苦雨,至此始见晨曦。”
通“”。指传舍。
唐·杜宝《大业杂记》:“自豫州至京师八百余里,置一十四顷,顷别有宫,宫有正殿。”
副词
不久之前,刚才。
just now
三国·曹丕《与吴质书》:“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顷得冈氏一信,今附上,希译示。”
qīng
-
同“”。
kuǐ
名词
通“”。半步。
清·葛其仁《小尔雅疏证·广度》:“跬,通顷,谓一举足,半步。”
(以上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6]《汉语大字典》 [7]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八】【匕部】去营切(qīng)
头不正也。从匕,从页。 [8]

说文解字注

“头不正也”注:匕头角而不正方,故头不正从匕曰顷,引伸为凡倾仄不正之偁。今则倾行而顷废,专为俄顷、顷亩之用矣。《谥法》:敏以敬慎曰顷,甄心动惧曰顷,祗勤追惧曰顷。
“从匕页”注:页者,头也。匕其头,是不正也。义主於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页部。去营切,十一部。 [9]

广韵

去营切,平清溪 ‖顷声耕部(qīng)
顷,西顷,地名,岀《地理志》。《说文》曰:“头不正也。”又去颍切。
去颍切,上静溪 ‖顷声耕部(qǐng)
顷,田百𠭇也。去颍切。六。 [10]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部】 顷;部外笔画:2
古文:頔
(qǐng)《广韵》去颖切。《集韵》《韵会》犬颍切。《正韵》丘颍切,并倾上声。《玉篇》:田百亩为顷。《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又俄顷。《礼·三年问》:小者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
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闲有隙地焉,曰顷丘。音苦颍反,又音倾。
(qīng)又《唐韵》去营切。《集韵》《韵会》《正韵》窥营切,并与倾同。《说文》:头不正也。
又器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韩诗》云:𢽽筐也。
又《谥法》: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又西顷,山名。《前汉·地理志》:陇西郡临洮,禹贡西顷山在县西。师古注:顷读曰倾。今本禹贡作倾。西顷卽西倾也。○按广韵作地名,非。
(kuǐ)又《正韵》犬蘂切。与跬同。《礼·祭义》: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注:顷当为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说文》:从匕从页。徐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上:U+9877;下:U+9803) [4]

书写提示

顷字书写笔顺
“匕”小“页”大,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页”低。“匕”居左半格偏上,㇙(竖提)收于横中线。“页”,横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ㄇ”居横中线部位,左竖在竖中线,撇笔撇尖伸向“匕”下,收笔撇、点持平。 [3]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wĕŋ
董同龢系统
jueŋ
周法高系统
jiweŋ
李方桂系统
khw
jing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i̯wɛŋ
拟音/王力系统
ǐwɛ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juɛ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iuæ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kh
jwä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ǐuɛŋ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2]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十四清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去营切
kʰjuɛŋ
上声
四十静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去颍切
kʰjuɛŋ
集韵
平声
下平十四清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窥营切
kʰjuæŋ
上声
四纸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犬繠切
kʰjuɛ
上声
四十静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犬颍切
kʰjuæŋ
礼部韵略
上声
犬颍切
增韵
平声
窥营切
上声
犬蘂切
上声
丘颍切
中原音韵
上声
庚青
次清
kʼiəŋ
中州音韵
上声
庚青
叶卿上声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八庚
次清
窥营切
k‘yəŋ
上声
七贿
次清
犬蘂切
k‘uei
上声
十八梗
次清
丘颍切
k‘iəŋ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七英影应益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ɕʰiŋ
214
上声
未标注异读原因
tɕʰiŋ
55
阴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ɕʰiŋ
55
上声
未标注异读原因
tɕʰiuŋ
21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ɕʰiŋ
53
上声
未标注异读原因
tɕʰyoŋ
53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ɕʰin
42
上声
未标注异读原因
tɕʰyn
42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ɕʰyn
53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ɕʰin
24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ɕʰiŋ
42
上声
晋语
太原
tɕʰiŋ
53
上声
吴语
苏州
tɕʰin
412
阴去
吴语
温州
tɕʰyoŋ
45
阴上
湘语
长沙
tɕʰyn
41
上声
湘语
双峰
tʰuan
31
上声
赣语
南昌
tɕʰin
213
上声
客家话
梅县
kʰɛn
31
上声
粤语
广州
kʰɪŋ
35
阴上
粤语
阳江
kʰɪŋ
21
上声
闽语
厦门
kʰɪŋ
51
上声
闽语
潮州
kʰuaŋ
53
阴上
闽语
福州
kʰiŋ
31
上声
闽语
建瓯
kʰeiŋ
21
上声
文读
kʰaiŋ
21
上声
白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