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頂顳前斜線

鎖定
頂顳前斜線,頭針刺激區。位於頭頂部側面,頭部經外奇穴四神聰(百會前1寸)與顳部膽經懸釐之間的連線。布有滑車上神經、眶上神經、枕大神經和耳顳神經。主治中風腦病運動不利等。用排針刺法等。
中文名稱
頂顳前斜線
英文名稱
dǐngniè qiánxiéxiàn;MS6;anterior oblique line of vertex-temporal
定  義
頭[皮]針穴線。從前神聰(百會前1寸)到懸釐的斜線。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耳穴名稱和頭皮穴線名稱(三級學科)
隸    屬
頭針刺激區
主    治
中風腦病運動不利等
操    作
排針刺法等

頂顳前斜線定位

位於頭頂部側面,頭部經外奇穴四神聰(百會前1寸)與顳部膽經懸釐之間的連線。

頂顳前斜線解剖

上部是帽狀腱膜,下部是顳肌;有顳淺動、靜脈等;布有滑車上神經、眶上神經、枕大神經和耳顳神經。

頂顳前斜線主治

中風腦病運動不利者。其中本線上1/5治對側下肢和軀幹癱瘓;中2/5治上肢癱瘓;下2/5治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涎、腦動脈硬化等。

頂顳前斜線操作

排針刺法:正坐位,取1寸或1.5寸毫針,針尖先自前神聰穴 [5]  沿頭皮向懸釐穴方向刺入1-1.2寸,第2針接着第1針之針尖處下針,用同樣方法進針1-1.2寸,以後數針如上法,直至最後1針針尖刺至懸釐穴為止。針感以頭覺熱脹痛為度,每分鐘捻轉200次,持續捻針2-3分鐘,留針5-10分鐘,用同樣方法再捻針2次後起針。留針時呈現該區一行排列有序之針狀。

頂顳前斜線主要配伍

配頂顳後斜線、丁忠賢、頂旁一線(對側)治療中風偏癱。配頂中線、頂顳後斜線治療高血壓。

頂顳前斜線附註

本法治療時,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也可根據全線5等分,根據需要可分別分段進針,刺之方法同上。
本區從頂中線的前神聰穴,沿皮刺向顳部的懸釐穴,貫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陽三焦經。
[1-4] 
參考資料
  • 1.    石學敏.《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年
  • 2.    李劍、曾召.《中國中醫藥學術語集成 治則治法與針灸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
  • 3.    劉炎.《中華藝術針灸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年
  • 4.    王富春.《刺法灸法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年
  • 5.    劉炎編著. 針刺手法圖解 漢英對照[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