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頂葉癲癇

鎖定
頂葉癲癇以感覺發作為主,繼發全身性發作,如癇性放電超出頂葉常表現為複雜部分性發作。發作時具有很多的感覺症狀,如麻木感和觸電感,最常受累的部位在皮質代表區,可能出現舌蠕動、舌發僵或發涼,面部感覺現象可出現於兩側。偶然可發生腹腔下沉感、阻塞感或噁心,少數情況下可出現疼痛。主側頂葉發作可引起各種感受性或傳導性語言障礙,非主側頂葉發作可見有多變的視幻覺,如變形扭曲、變短和變長等。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腦部
常見病因
與腦腫瘤有關
常見症狀
感覺發作,麻木感和觸電感,舌蠕動、舌發僵或發涼

頂葉癲癇病因

最常見的原因是佔位性病變,頂葉起始的發作大部分與腫瘤有關,最常見的是星形細胞瘤,其次為腦膜瘤,少數為突膠質細胞瘤、血管瘤和轉移癌,其他為產傷、炎症後瘢痕、腦血管病、代謝性腦病及遺傳性疾病,另有少部分原因不明。

頂葉癲癇臨牀表現

頂葉包括中央後回和頂下回,頂葉內側面為中央旁小葉的後部與楔前葉。頂葉不同部位的癇性發作表現不同:中央後回和頂下回刺激性病灶變會出現皮質感覺性癲癇,表現為麻刺感和觸電感,或出現肢體不識症或幻多肢症。頂葉下外側受累常表現腹部下沉感、悶塞、噁心,可有燒灼感。頂葉島蓋部發作可出現酸和苦味感覺。頂葉視覺發作表現為視幻覺和視錯覺,視物變大、變小或視物變遠、形象扭曲等。

頂葉癲癇檢查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電圖檢查發作間期EEG多為正常或呈現局灶性慢波。發作期可見頂區侷限性棘慢複合波暴發。
3.神經影像學檢查CT、MRI檢查對原發病因診斷有重要意義。

頂葉癲癇診斷

根據病因、臨牀表現及相關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頂葉癲癇治療

1.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撲米酮等單獨或聯合使用,當藥物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可以行病灶切除術,致癇區多灶性軟膜下橫切術或兩者之結合。灶性軟膜下橫切術或兩者之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