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響屏山

鎖定
響屏山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東南宮前鄉與張茅鄉境內,西距三門峽市區38公里。東連古都洛陽,西通雁翎雄關,北靠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南依伏牛羣山。屬秦嶺餘脈,崤山羣峯之一,海拔1309米。山頂有一塊10餘畝大的平地,人行其間可聞清晰的腳步回聲,響平山由此而得名,後又稱響屏山。
中文名
響屏山
外文名
xiangpingmountain
地理位置
河南省陝州區東南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未開發
海    拔
1309 m

響屏山自然地理

響屏山 響屏山
響屏山位於陝州區宮前鄉與張茅鄉交界處。屬秦嶺餘脈,崤山羣峯之一,海撥1309米。 響屏山頂有一十餘畝大開闊的草坪,猶如一面碩大無比的鼓,中間有一處地方,用腳一跺,會發出一陣空曠、奇妙的響聲,恰似鼓聲陣陣,振聾發聵。山頂平且會響,響屏山因此而得名。山頂西側有一祖師廟,因年久失修,已成殘垣斷壁,前些年,附近百姓在原址上集資重修。廟院有一殘碑,上面字跡依稀可辨“響平山為最靈焉,非響不靈,惟響故靈也”。廟後有泉眼終年有水。 佇立山巔,北望黃河,一瀉千里,滔滔東流;東眺羣山,層巒疊嶂,千峯競秀;西看崤峯,壁立千仞,雲蒸霞蔚;南瞰宮前,麥浪翻滾,萬木吐翠。漫步在青山綠水之間,置身於爛漫山花之中,鳥鳴啁啾,泉水叮咚,清風徐徐,花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歷史
響屏山 響屏山
歷史上著名的崤函古道即是古代對洛陽潼關這段道路的通稱。在陝縣境內分南北二路,南崤道即由陝州古城經交口鄉、菜園鄉、宮前鄉、蔡家灣折北抵硤石,東過七里入澠池,此為春秋至東漢時期的要路。現存雁翎關和硤石關兩個重要關隘。其中雁翎關位於陝縣菜園鄉與宮前鄉交界處,關口海拔高度851米,寬度約200餘米,最窄處寬約30餘米,關口東西均為陡坡,形勢頗為雄險。雁翎關春秋時期稱其為南陵,北魏至唐又稱西崤,關口東面響屏山為西崤諸山之宗,其附近諸山,據《水經注》記載有千崤、盤崤之稱。崤、雁二字聲同韻近,疑雁翎關本名崤陵關,因羣眾訛傳,稱其為雁翎關。在雁翎左邊的一片高阜處,有一座古冢-夏後皋墓。《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載:“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即指此。
響屏山 響屏山
據《陝州志》引舊志記載:“避暑宮在朱家原社,其山高聳,林木陰鬱,武后營以避暑。”行宮遺址坐北朝南,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60米,居高臨下,地勢平坦。遺址背靠海拔1309米的響屏山,面臨清碧秀媚的永昌河,距橫亙在河谷之中的唐代“兩京(西安、洛陽)官道”———南崤道僅數百米之遙。《陝縣文化志》記載:“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巡幸東都,途經陝州,作詩《遊九龍潭》,並在縣境東南朱家原建避暑行宮。”行宮建成後,朱家原村因地處行宮之前而更名為宮前村。

響屏山風電項目

響屏山 響屏山
響屏山位於陝縣張茅鄉與宮前鄉交界處,屬於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河南省三大風區之一。中電投陝縣響屏山風電場工程項目已經正式通過河南省發改委核准。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7821.72萬元,建設規模為4.95萬千瓦,擬安裝單機容量15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33台。項目位於陝縣張茅鄉和宮前鄉境內,建成後年可發電1.18億度,實現產值7201萬元,實現利税1046萬元。該項目的開工建設為促進節能減排,推動陝縣風電乃至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響屏山 響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