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韜光觀海

鎖定
韜光觀海清西湖十八景之一,韜光寺位於杭州北高峯的南坡巢拘塢內,為儒釋道三聖寶地,自古以朝佛觀日觀海三絕而著稱,寺廟始建於唐穆宗長慶年間,為巴蜀高僧韜光來杭所建寺成後,以韜光之名來稱謂。
中文名
韜光觀海
地理位置
杭州 北高峯的南坡巢拘塢 [1] 
開放時間
早九點晚五點
景點級別
清西湖十八景
門票價格
50
佔地面積
2 km²
著名景點
韜光寺

韜光觀海景區介紹

韜光寺
韜光寺(14張)
韜光寺的自然景觀恬靜而清幽,遊人步行而上,可觀覽大雄寶殿,摩尼殿,法按堂等建築,韜光觀海樓還是登高觀海的最佳處,寺內有一楹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寺內還有白居易和韜光法師品茶論道的金蓮池,以及八仙中呂洞賓修行的蓮寶洞等,為著名的清西湖十八景之三。

韜光觀海韜光寺

杭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吳越時期,印度佛教傳入,這裏的人們開始崇尚佛教,曾在杭州大興寺廟。因有“東南佛國”之稱。在西湖北高峯南坡的巢拘塢上,有一寺廟,為吳越王所建。韜光寺歷來以朝佛、觀山、觀海而著稱,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四川僧人韜光禪師曾居住於此,與白居易交往甚秘,寺以人名,地又以寺為名,故此稱之韜光寺,韜光寺在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吳越王重建,改名廣巖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後寺又以人易名,為韜光寺。揚眉曾做《韜光寺》詩云:
韜光古寺巢拘中,洞賓煉丹問黃龍;
遇天可前因名使,逢巢則止烹茶濃。
樓觀滄海湧紅日,放蕩林泉做仙翁;
歷盡劫數終正果,金蓮再放奪天工。
在韜光寺頂的巖壁內,有一丹涯寶洞,相傳為呂洞賓煉丹之地,呂洞賓和佛教有很深的因緣,《五燈會元卷第八》記載:呂洞賓道經黃龍山,值黃龍祖師擊鼓升堂。祖師見呂洞賓,厲聲喝道:"座傍有竊法者。"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祖師説:"這守屍鬼。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呂飛劍斬黃龍,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教。祖師反問道:"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於言下頓悟。作偈曰:棄卻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於是祖師囑咐他為佛教護法。
呂洞賓雕像 呂洞賓雕像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為祭祀呂洞賓,當地人在此建呂純陽殿,參政郭子章為之記。純陽殿下,又有一祠,是祭祀呂洞賓的女弟子何仙姑的地方。
古文獻記載:韜光庵在靈隱寺右之半山,韜光禪師建。師,蜀人,唐太宗時,辭其師出遊,師囑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師遊靈隱山巢溝塢,值白樂天守郡,悟曰:“吾師命之矣。”遂卓錫焉。樂天聞之,遂與為友,題其堂曰“法安”。內有金蓮池、烹茗井,壁間有趙閲道、蘇子瞻題名。庵之右為呂純陽殿,萬曆十二年建,參政郭子章為之記。駱賓王亡命為僧,匿跡寺中。宋之問自謫所還至江南,偶宿於此。夜月極明,之問在長廊索句,吟曰:“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後句未屬,思索良苦。有老僧點長明燈,問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適欲題此寺,得上聯而下句不屬。”僧請吟上句,宋誦之。老僧曰:“何不雲‘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遂續終篇。遲明訪之,老僧不復見矣。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
民間傳説取韜光寺金蓮池的泉水治病,效果極為靈驗,因此,韜光寺的香火非常旺,在觀海亭裏掛滿了病人愈後敬獻的寫有"有求必應""妙手回春"等字樣的錦旗。

韜光觀海發展歷史

觀海樓” 觀海樓”
西湖原是一個淺海灣,稱為“潟湖”。後經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蠑螈因來不及隨着海水退去,留在陸上西子湖畔的“金蓮池”中。在金蓮池右邊是誦芬閣和觀音殿。觀音殿為重檐六角樓,觀音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韜光寺最高處,是著名的“觀海樓”,登觀海樓可看到西湖和錢壙江。韜光寺是蜀地名僧韜光禪師所建。一日,禪師辭師出遊,師父囑咐説:"遇天可前,逢巢則止。"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當他遊至靈隱寺西北巢枸塢時,正值白居易(字樂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師命之矣。"遂卓錫於此。
韜光禪師與詩人白居易交往甚密,白居易時任杭州刺史。常來寺中同禪師吟詩唱和,名噪一時。現寺中的烹茗井,是白居易汲水烹茗處。後山有練丹台遺址,相傳是呂純陽在此練過丹,名曰“丹崖寶洞”。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上至寺頂,有石樓方丈,正對錢塘江,盡處即海,洪濤浩渺,與天相接,十洲三山如在目睫,故唐人宋之問詩有‘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之句。又楊巨源詩亦云:‘曾過靈隱江邊寺,獨宿東樓看海門。’賦靈隱者多矣,寫景工妙無以逾此。”
韜光地處高曠,唐代即為遠眺錢塘江入海之地。 由靈隱寺西行,過嶁山,沿韜光徑向山上行,沿途茂林修竹,道旁修篁夾道,林間環境清幽。寺院矗立在懸崖之上,依山而築。中軸線上是大雄寶殿,中間是法安堂,最上層是呂純陽殿和祖師殿,為寺院主體建築。誰大雄寶殿右面,是韜光寺的金蓮池,夏日的金蓮池,有一種名叫“蠑螈”形似蜥蜴的小動物。1961年改寺為一座翠羽式敞廳,依懸崖而立,遠看如凌空樓閣,敞廳對面是誦芬閣,走下台階是金蓮池,韜光寺的後山有練丹台遺。

韜光觀海史料記載

觀海景觀 觀海景觀
乾隆皇帝在位時曾六下江南,於江南美景中,尤愛韜光,其間八次上韜光寺攬勝,並於乾隆16年(公元1751年)第一次到韜光寺時親筆為佛堂題下“雲澄日觀”四字匾額。 乾隆皇帝以韜光為題材共賦詩20首,正是“每來必有詩留詠”,詩中稱讚韜光寺的深邃幽靜
平生志不厭山林,況此山林處最深。
雲林境已幽,韜光幽更極。
描寫幽靜中的鳥語泉鳴:
野禽送春聲,可見不可識。
猶嫌山寂歷,間以泉淙石。
讚歎韜光寺的花草松石:“奇松詭石天然靜,澗草山花自在芳。”他的詩還常用白居易和韜光禪師二人酬唱之韻,如“比丘林下剏開泉,結得茅庵自然眠”;“莫説毗尼守,弗遊居士家。寧忘彼摩詰,曾見散天花。”
《湖山便覽》卷五:韜光庵,蕭士瑋《南歸日記》雲:初至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此,乃了了在目矣,世稱‘韜光觀海’,以此,乾隆十六年御題佛堂額曰‘雲澄日觀’。
五十年代,韜光寺整治時建築工人們在整理韜光寺小花園的地基時,打算鬆鬆土,栽種些小灌木、四季花卉,有一位工人一鋤頭下去,碰到了一個硬東西,把土撥拉開來,一看,是塊石碑,碑上雖然滿布黃土,卻有清晰的篆刻痕跡。石碑正面左下角一個方形大印:“乾隆辰翰。”辰代表龍,翰是筆墨,辰翰意思是皇帝的筆跡。
石碑殘缺了一小部分,寬約60釐米,高約1米,厚約15釐米,碑正反兩面都刻有詩句,分別是乾隆22年(公元1757年)和乾隆27年(公元1762年)遊覽韜光時所著五言詩和七言詩。詩文字句完整,其中“不領一杯茶”、“ 魚上落溪花”幾句看得十分清楚。
其中正面御碑詩全文為:
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
二十二年丁丑仲春再至韜光坐會蓮池上用白樂天寄韜光禪師韻最愛翠鬟處,因之白足家,
鳥卻飛葉竹,魚上落溪花。
倡和和陳跡,林泉自道芽,
上人者個在,不領一杯茶。
碑陰全文為:
二十七年壬午暮春月再至韜光
韜光寺裏一泓水,奇蹟應同卓錫泉,
此日偶然臨碧鏡,當年見説現金蓮。
常湧古往今來月,不異雲容山色天,
七字促成旋命駕,清新卻愧自家篇。

韜光觀海韜光恢復

大雄寶殿佛像 大雄寶殿佛像
杭州的眾多道院當中,惟西湖葛嶺的“抱朴道院”和韜光的“丹崖寶洞”最為著名,一度香火繚繞,鐘聲鼎沸。丹涯寶洞前是觀海亭,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這裏是古時靈隱山中最適合觀海之處,亭柱上楹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為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名句,韜光觀海還是清代西湖十八景和杭州二十四景之一。”韜光庵1950年後幾經整修,1982年韜光寺被大火燒燬後,逐漸衰落。同年改建為一座敞廳,名"白雲深處"。 2003年12月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移交杭州市佛教協會管理,2006年起整治修繕。 沿韜光徑向上,偶爾透過樹葉看到寺院矗立在懸崖之上,已歎為觀止,待到走進韜光寺,卻發這懸崖峭壁之間竟然隱藏着一座園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于山川溝壑、茂林修竹之間,遊人沿着曲折石階向上攀登,有移步換景,豁然開朗之感,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的巧奪天工。
2006年,杭州市整治和修繕韜光寺,歷盡數年,韜光寺整修一新,恢復和重建了大雄寶殿、法安堂、誦芬閣、呂純陽殿、祖師殿和觀海樓等建築,重現了遊人香客雲集,香火繚繞,鐘聲鼎沸之景象。殿堂亭閣,因山而建,玲瓏曲折,極盡雅緻。今庵內有白雲深處、湧芬閣、韜庵、一甌亭等。還有呂純陽煉丹台遺址,觀海亭、候仙亭,維摩洞等勝蹟。
韜光寺建築的整體結構大致符合"一正兩廂"的中國傳統建築格局,卻又根據山體的走勢而有創新。其中軸線底層是大雄寶殿,中間是法安堂,最上層是呂純陽殿和祖師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多為兩層通透式結構,通過各具特色的雕刻門窗,把室內和室外融為一體,裸露的青磚,白色的牆體和棗紅色的門窗,和以黃色為主色調的傳統寺院相比,別具一番風味。中軸線左邊為茶院和僧寮,遊客和信眾可以在茶院一邊飲茶,一邊欣賞西湖美景。
沿大雄寶殿右拐,是韜光寺最美的地方,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江南園林。前面是大名鼎鼎的金蓮池,傳説韜光禪師在此引水種金蓮,左邊是一甌亭,右邊是誦芬閣和觀音殿。誦芬閣是一個隔景式建築,穿過誦芬閣,再經過一座小橋,才能到達觀音殿,營造出一種縱深的距離美,觀音殿為一重檐六角樓,建築在一個水池之上,彷彿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和瓊樓玉宇。
地址:延靈隱寺山路上行200米,至北高峯顛下。或從北高峯山路下行,至丫字路口,右下行500米。

韜光觀海相關詩詞

《韜光觀海》
揚眉
巍峨葱鬱的北高峯,
韜光觀海
韜光觀海(17張)
挽留了錢潮的霧氣落下淅瀝的細雨,
把一蓑煙簾留在靈隱的山凹,
潤濕了翠綠的溝谷;
清爽秀麗的美女峯,
捧起了清亮的溪水揮灑明亮的水珠,
把一頭青絲顯現韜光的面前,
露出了嬌豔的容顏。
高聳的廟宇青磚黑瓦,
錯落在巢枸塢起伏的山樑上,
恢弘大氣;
精巧的古寺朱門紅窗,
掩映於香樟古柏的枝椏間,
神秘幽靜。
金蓮池的水面滴落着晶瑩的山泉,
把古木的倒影重疊,
水草間潛伏着遠古遺留的蠑螈;
觀海樓的欄杆凝結了清涼的白露,
將石板的道路溻濕,
樹蔭下行走着虔誠禮佛的香客。
晨鐘敲起,
顫悠的清音開啓了人們幽閉的心靈,
使冥頑的魂魄飛躍到三界,
那裏有花香鳥語的幽谷,
安逸、解脱、張弛,
不再有紛爭,
不再有爾虞我詐的憂慮;
暮鼓擂動,
渾厚的雷鳴撫平了百姓煩躁的情緒,
叫勞累的軀體沐浴在湯池,
那裏有返老還童的仙露,
温柔、滋潤、體貼,不再有負擔,
不再有辛勤勞作的疾苦。
唐朝的樂天曾在此品茗,
與韜光法師談論着佛經;
清代的弘曆也在此遊蕩,
把雲澄日觀的匾額題銘。
推開古舊的窗欞,
清涼的山風吹拂,,
攜潮濕的霧氣洗濯人們的面頰,
踏上高聳的山巔,
五彩的霞光照耀,
任洶湧的雲海撩開遊客的衣襟。
人的軀體在這千山萬嶺中是渺小的,
渺小的如同溪水裏的沙礫,
但他的心胸確是博大的,
能涵容這浩淼的江天,
把風物盡收眼底,
那是他有敢擔道義的鐵肩;
人的精神在雲蒸霞蔚裏是虛幻的,
虛幻的猶如雲霧間的光影,
可他的承載確是厚重的,
能感悟這千年的塵世,
把榮辱拋棄腦後,
那是他有能做辣筆的妙手。
韜光的光,
你紫色的佛光恢弘大氣,
引導迷茫的心靈走出幽暗的洞穴,
躲避魑魅的侵擾,
成就大義的人間正果;
觀海的海,
你蓬勃的雲海純潔皓白,
告戒痴迷的魂魄敞開鎖閉的心扉,
拋棄魍魎的誘惑,
至達純真的仙界淨土。
歌曰:
我心禮佛,佛入我性;
我心向善,善伴我行;
我心觀海,海納我胸;
我心韜光,光我千秋。
詞:
水調歌頭 / 韜光觀海
揚眉
廟宇聳山脊,黛瓦罩高峯。
流雲瀉霧溝谷,澗水路邊鳴。
殿閣高香纏繞,古木枝繁葉茂,竹翠送清風,
遙看海升日,近覽大潮平。
丹涯洞,居先祖,講佛經。
神仙寶地,八方朝拜客盈庭。
遇天韜光留住,逢塢巢拘即止,更有洞賓冥,
傍座竊佛法,揮劍斬黃龍。
對:
翠雲入叢簧;
赤誠盤峯嶂。
——乾隆題韜光寺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詩題韜光寺觀海亭
白晝龍蟠雲氣裏;
青天人立雨聲中。
——袁公模題韜光寺
古桂雙枝棲白鶴;
寒池十丈長青蓮。
——方潤章題韜光寺
湖光塔影連三竺;
海日江潮共一樓。
——黃文中題韜光寺
花氣暖浮千嶂雨;
松聲涼灑一路風。
——陸孟昭題韜光寺
煉性煉形毋着相;
丹成丹熟不生心。
——虛道人題韜光寺
南北高峯天外筆;
東西流水屋頭琴。
——佚名題杭州韜光寺
山銜古寺穿雲入;
樹隱流泉倚石聽。
——佚名題韜光寺
仙佛緣中,湖山勝起;
樓台影裏,雲水閒時。
——魏成寬題韜光寺
到此台,須悟丹經百鍊;
非吾侶,那知亭出三真。
——陳廷英題韜光寺
鴻爪雪泥,著跡岳陽樓上;
雲裝煙駕,降真靈隱山頭。
——徐紹誠題韜光寺
要待人力回天,枝枝香滿;
留得春光駐世,月月花開。
——張宗祥題韜光寺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吳忠禮題韜光寺
盛德在金,與南北峯參天並峙;
善人是富,隨東西浙流水俱長。
——佚名題韜光寺
韜晦承呂姜,耽禪悦靜觀萬物;
光華耀中華,闡聖教普救羣黎。
——馮極常題杭州韜光寺
科第有神仙,到處雲煙堪供養;
招集羣季侶,滿城風雨此登臨。
——何紹基題韜光寺
高亭臨極巔,無數雲山供點筆;
皓日出雲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堅匏主人題韜光寺
爐火著千秋,煉就真元成善果;
仙丹施一點,救回疢疾起殘生。
——江鑑磐題韜光寺
錫命在西方,斯民庇綸音樂利;
聲靈鄰北極,神聖握天下財源。
——佚名題韜光寺
韜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塵不染;
光輝蓮座放,堂開迤邐,萬象皆空。
——王信孚題韜光寺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雲霧;
登高壯觀天地間,一龕香火一仙山。
——鄒鏡堂題韜光寺
訣授雲房,涉水登山,一枕黃粱超法界;
詩題鶴觀,度人濟世,千年丹篆仰仙蹤。
——黃瀛元題韜光寺
來此聽啼鵑,謝了林花,卻嫩綠滿湖荷葉;
憑欄餐秀色,留將古寺,好描紅一徑斜陽。
——田翠竹題韜光寺
性自天生,天定勝人,人定勝天,法力苦修持,佛印早參羅漢果;
悟由靜出,靜能之勤,勤能之靜,禪機原活潑,我來請吃趙州茶。
——盧文杏題韜光寺
到此已超諸色界;
來時權作小遊仙。
——德馨題韜光寺誦芬閣
嶺樹湖雲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祈世長集林則徐句題韜光寺誦芬閣
屐跡尚堪尋,高閣登臨,此境依然圖畫裏;
山靈如舊識,羣峯羅列,我來相約弟昆行。
——德馨題韜光寺誦芬閣
一卷誦清芬,溯從蠟屐遊時,台閣山林重入畫;
兩家懷祖德,行到綠筠深處,甘棠喬木竟同春。
——徐琪題韜光寺誦芬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