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非子·説林上

鎖定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    名
韓非
別    名
韓非子,韓子
所處時代
戰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河南新鄭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81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33年
主要作品
《孤憤》
《説難》
主要成就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子·説林上作品原文

管仲,隰朋(1)從桓公伐(2)孤竹(3),春往冬反(4),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5)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6),夏居山之陰(7),蟻壤(8)一寸而仞(9)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10),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11)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12)之智,不亦過乎?

韓非子·説林上註釋

(1)管仲,隰朋:都為齊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聖賢之人
(2)伐:進攻
(3)孤竹:諸侯國,指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
(4)反:通“返”,返回。
(5)遂:終於,最終
(6)陽:山之南,水之北
(7)陰:山之北,水之南
(8)蟻壤,螞蟻掘巢時運出地面的封土
(9)仞:古代計量單位,七八尺為一仞。

韓非子·説林上解釋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説:“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管仲和隰朋)放開老馬跟隨着它,終於找到了路。
走到山裏沒有水,隰朋説:“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地上蟻封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最終得到了水。
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人帶着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韓非子·説林上有關練習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字。
(1)從桓公伐孤竹:進攻
(2)蟻東居山之陽:山的南邊(水的北邊)
2.短文前一段是一個成語的出處,請寫出該成語:老馬識途。仿此給後一段也寫一個成語:察蟻識水。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2分)
答案開放。要善於向動物、自然學習,掌握自然規律。(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

韓非子·説林上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末期韓國(河南新鄭)人,出身於貴族世家。他和秦始皇的宰相李斯都是荀況的學生,是秦王朝統一全國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曾建議韓王採用法家主張,實行變法以圖自強,但未被採納。後來韓非的著作如《孤憤》、《五蠹》等傳到秦國,秦始皇讀後十分欣賞韓非的才識,説:“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為此秦始皇使用兵力威逼韓國,韓王命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到秦後,不久遭到李斯的陷害,在獄中服毒而死。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卻為秦始皇所實踐。韓非思想主要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生活於戰國末期,這時期經歷了春秋以來約300年的戰爭動亂局面,結束了奴隸制的統治,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鞏固,封建主義的上層建築也初步確立。要求出現一個統一的安定發展的政治局勢,成為全國人民一致的願望。韓非的哲學就是這一偉大歷史轉折時期的產物。他總結了法家在長期變法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繼承了苟況的唯物主義哲學路線,改造了《老子》的哲學,為建立統一中央集權封建國家提供了系統的世界觀、認識論和社會歷史觀。 [1]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着書,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説林》 《説難》等著作,洋洋十萬餘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