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陵片石

鎖定
韓陵片石,崑山片玉。韓陵山有座韓陵碑,為南北朝時著名文學家温子升所寫,文章記敍了高歡在寒(亦作“韓”)陵山(今河南安陽市東)打敗爾朱兆的軍隊,解除了爾朱氏對北魏軍事威脅。所以在此處立寺刻碑,紀念高歡的文治武功。這篇文章寫得文采飛揚,所以就説其片石也是寶貝,用以比喻文章寫得好。
“韓陵片石”位於安陽市東北8.5公里處,為安陽八大景之一。
中文名
韓陵片石
地理位置
安陽市

韓陵片石“韓陵”由來

“韓陵”之名與漢初名將韓信相關。《彰德府志》卷載:“漢韓信嘗屯兵焉,故號韓陵”。同卷也載有另一説:因山上有一個名叫韓陵的大墓,山因墓得名,稱韓陵。

韓陵片石歷史記載

“片石”的來歷與北魏丞相高歡、御史温子升和南朝陳代尚書徐陵關係密切。
據《北史》卷六載:永熙元年(532年),高歡率軍與朱爾兆在韓陵山決戰。敵軍共有20萬,而高歡軍僅有3萬,眾寡懸殊。高歡令全軍布成圓陣,並用牛騾堵塞退路。軍士見不殺敗敵軍,只有一死,於是人人奮勇向前,無不以一當十。經過激戰,大獲全勝。然後高歡在韓陵山修建定國寺,並讓御史温子升撰寫碑文歌頌戰功。温子升才思敏捷,所撰碑文多用對偶句,氣勢宏偉,激情洋溢,絢麗多彩,讀來琅琅上口。如描寫社會動亂的情況:“銅馬競馳,金虎亂噬,九嬰暴起,十日並出”。又如描寫戰場決鬥的場面:“鐘鼓嘈雜上聞於天,旌旗繽紛下盤於地。壯士凜以爭先,義夫憤而競起。兵接刃於斯場,車錯轂於此地。轟轟隱隱若轉石之墜高崖,硠硠磕磕如激水之投深谷。”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看活生生的歷史畫卷。
《陳書》卷二十六載:南陳人徐陵少有奇才,八歲能寫文章,十二歲能讀通老子和莊子的著作,年齡稍大後,便“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彰德府志》卷一載:徐陵任南陳尚書後,出使北方,行至鄴城東邊的韓陵山,讀了温子升的碑文,驚歎不已,親自手抄碑文珍藏,後來徐陵回到南陳,同僚問他北朝有什麼傑出的人物,徐陵回答説:“唯韓陵片石耳!”他所指的“片石”指刻有温子升撰文的石碑。徐陵把北朝人物多不放在眼裏,但卻欽服温子升,讚賞温子升的奇麗文才。從此不僅温子升的聲譽大為顯揚,“韓陵片石”也成為大江南北人們仰慕的一大名勝。

韓陵片石《韓陵山寺碑》原文

昔晉文尊周,績宣於踐土;齊桓霸世,威著於邵陵。並道冠諸侯,勳高天下。衣冠會同之所,兵車交合之處,寂莫消沈,荒涼磨滅。言談者空知其名,遙遇者不識其地。然則樹銅表跡,刊石記功,有道存焉,可不尚歟?永安之季,數鍾百六,天災流行,人倫交喪。爾朱氏既絕彼天綱,斷茲地紐,祿去王室,政出私門。銅馬競馳,金虎亂噬;九嬰暴起,十日並出。破璧毀珪,人物既盡;頭會箕斂,杼柚其空。大丞相勃海王,命世作宰,惟機成務;標格千仞,崖岸萬里。運鼎阿於襟抱,納山嶽於胸懷。擁玄雲以上騰,負青天而高引。鐘鼓嘈囋,上聞於天;旌旗繽紛,下盤於地。壯士懍以爭先,義夫憤而競起。兵接刃於斯場,車錯轂於此地。轟轟隱隱,若轉石之墜高崖;硠硠磕磕,如激水之投深谷。俄而霧捲雲除,冰離葉散,靡旗蔽日,亂轍滿野。楚師之敗於柏舉,新兵之退自昆陽,以此方之,未可同日。既考茲沃壤,建此精廬,砥石礪金,瑩珠琢玉,經始等於佛功,製作同於造化。懸心是歸,淨行攸處。神異畢臻,靈仙總萃。鳴玉鸞以來遊,帶霓裳而至止。翔鳳紛以相歡,飛龍蜿而俱躍。雖復高天銷於猛炭,大地淪於積水,固以傳之不朽,終亦記此無忘。

韓陵片石成語

注音:hán líng piàn shí
出處:惟有韓陵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其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
解釋:比喻少見的好文章。
用法:作賓語;用於比喻句
近義詞:寒山片石、片石韓陵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庾信從南朝到北方,文士很多看不起他。庾信把《枯樹賦》給他們看,自後沒有人敢説什麼。庾信也是根據温子升的《韓陵山寺碑》一文寫的。後來南方人問庾信北方的文士水平怎樣?庾信説只有韓陵片石的温子升可相提並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