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達生

鎖定
韓達生(1905—1941年),男,漢族,河南省杞縣人。 1922年,韓達生考入開封第二中學。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開始嚮往民主,追求真理,與吳芝圃等一起創建青年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後改為“社會科學研究會”、“河南青年社”。1925年3月,他組織創辦了會刊《我們的通訊》。同年5月,他經馬沛毅、彭振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初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後,任中共杞縣地委委員兼團地委書記。1927年,為配合北伐軍北上,他參與領導和組織了杞縣農民暴動,並一舉攻克和佔領縣城。1927年,他奉命到團河南省委工作,並於1928年2月,當選為團省委常委。1929年初,他到信陽從事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1932年之後經黨組織介紹先後到偃師中學及輝縣、伊陽縣等地以教書為名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他任中共洛寧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秋調水東地區任睢杞太特委書記,殫精竭慮,捨生忘死,對水東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41年4月,在杞縣南梁寨戰鬥中不幸被國民黨軍隊八十一師所俘,後被秘密殺害。 [1] 
中文名
韓達生
別    名
原名德蔭,號紹棠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杞縣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畢業院校
開封第二中學

韓達生人物生平

韓達生是杞縣韓樓村人。他長期領導軍民堅持水東地區的抗戰,對水東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作出了貢獻。1941年4月,在杞縣南梁寨戰鬥中,韓達生不幸被國民黨軍隊所俘,慘遭殺害,年僅36歲。 [2] 

韓達生年輕時立下革命壯志

韓達生,原名德蔭,號紹棠,曾化名毅夫。1905年,韓達生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他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喜歡讀史書,尤其愛聽父親講歷史人物的故事。 1919年,14歲的韓達生以優異成績考入杞縣甲種農校。17歲時,韓達生以優異成績考入開封第二中學。在五四運動後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下,他開始嚮往民主、追求真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當時,杞縣有位拔貢,名叫孟墅垣(昭樸),積極支持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化運動,在杞縣黌學內開設私塾。韓達生、吳芝圃、張海峯等經常到這裏學習,孟墅垣除向學生講授古文、四書外,還向學生介紹《飲冰室文集》和新的報紙雜誌,開拓學生的眼界。韓達生等在老師的支持下萌發了進步思想,他們擁護真理、擁護科學、擁護民主,追求光明的前途,希望有一個獨立、富強、民主、自由、和平、統一的國家。後來,韓達生與張海峯、吳芝圃等人創建了青年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後改為“社會科學研究會”。1925年3月,韓達生等創辦了會刊《我們的通訊》,作為聯絡會員、交流思想、擴大宣傳的陣地。經過半年多的學習,韓達生的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5月,經馬沛毅、彭振剛介紹,韓達生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五卅慘案發生後,韓達生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與幾位青年深入杞縣農村進行反帝宣傳、開展募捐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反帝愛國運動的發展。
為了吸引、團結更多青年學生,韓達生、吳芝圃等根據開封團地委的建議,將“社會科學研究會”改為“河南青年社”,作為團的外圍組織,1925年8月,“河南青年社”在開封大紙坊街二中成立。隨後數月,開封各中等學校建立了支社,社員有200多人。後來,這些人大多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少人成為河南省黨、團骨幹。 [2] 

韓達生白色恐怖下的堅強戰士

1926年3月,中共杞縣地委成立,韓達生任委員,兼任共青團地委書記。他深入農村辦夜校,向農民講解革命道理,並參與組織農民協會和青年社,推動杞縣農民開展運動。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河南已組織起來的羣眾革命情緒更加高漲。1927年4月中旬,北伐軍進入河南,一路所向披靡。此時,豫東各縣的軍閥部隊集結到了京廣線上,正是舉行農民武裝暴動的大好時機。根據黨中央在武昌召開的河南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精神,韓達生協助省農協主席蕭人鵠、地委書記吳芝圃,經過周密準備,領導杞縣1萬多農民武裝於5月下旬舉行了暴動,一舉攻克杞縣縣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杞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在市民的歡呼聲中,韓達生與蕭人鵠、吳芝圃等人騎馬率農民自衞軍秩序井然地開進縣城。為擴大政治影響,這天上午,在杞縣黌學院內召開了羣眾大會,韓達生代表中共杞縣地委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闡述農民暴動的重大意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革命目的。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將屠刀對準革命者,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1927年7月,韓達生被調到共青團河南省委工作,化名毅夫。為掩護省委機關,他以在火車站做生意為職業,攜帶家眷,住在開封背街小巷裏,白天躲避敵人的搜捕,夜間複寫文件。1927年至1929年,中共河南省委多次遭到破壞,一些同志被殺害。在日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韓達生雖成為敵人追捕的主要目標,卻一直堅持鬥爭。
1934年,韓達生同吳芝圃到上海尋找黨組織,不料地址變動,未能找到。在此期間,因在他住室搜出進步書籍,國民黨將他押送上海警備司令部。審訊中,敵人對他施以酷刑。韓達生堅貞不屈,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情操。敵人得不到需要的口供,只得將其無罪釋放。
1937年年初,中共豫西工委調韓達生和曲乃生同去洛寧縣工作。曲乃生任洛寧中學校長,韓達生任該校語文教員。韓達生、曲乃生、賀崇升組成中共洛寧縣委,韓達生任書記。之後,豫西特委將洛寧縣委改為洛寧中心縣委,韓達生仍任書記,領導洛寧、宜陽、新安、澠池等縣黨的工作。韓達生以洛寧中學語文教師身份作掩護,一面恢復和發展黨組織,一面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1937年冬,韓達生等人開辦了農村抗日救亡工作人員訓練班。1938年夏,又開辦了農村教師訓練班。此時,日軍大兵壓境,中原危急,國民黨河南當局號召各縣成立國民義勇軍。韓達生利用這個合法名義,開辦了義勇軍政工人員訓練班,並規定上述3個訓練班的學習內容是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羣眾工作、游擊戰術、政治常識等。訓練班先後為黨培養了數百名幹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2] 

韓達生威震敵膽的睢杞太獨立團

1939年,韓達生根據上級安排到了水東,很快組建起黨的組織,由他和蘭僑、杜省吾、馬一鳴等組成了睢杞太特委,韓達生任書記,隨後他又抓緊整頓恢復了縣級黨組織。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工作,羣眾抗日情緒高漲,各地抗日武裝力量有了發展和壯大。上級把原來互不相屬的抗日武裝統一整頓改編,在睢杞獨立團的基礎上,組建成1000多人的睢杞太獨立團。為了組建睢杞太獨立團,韓達生經常化裝成小商販,推着獨輪車或挑着貨物走鄉串户;有時扮成教師,身穿長袍、頭戴禮帽,往來於城鄉之間,動員組織青年投身抗日隊伍。他走到哪裏,就與那裏的羣眾一起吃住。數九寒天,他在地上撒一層麥秸就睡。沒有糧食吃,他就嚼紅芋片、花生餅充飢,有時連樹皮、草根都吃不到,他就勒緊腰帶,餓着肚子堅持工作。
獨立團成立後,士氣高昂,在邢口、瓦崗等幾次戰鬥中初露鋒芒,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獨立團初戰勝利大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抗日熱潮在水東地區湧動。
1940年2月,韓達生奉命離開豫西到豫皖蘇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渦陽縣新興鎮任特委書記兼睢杞太獨立團政委。
1941年2月,國民黨八十一師糾集地方武裝,將睢杞太獨立團駐地包圍,韓達生率部突圍未成,不幸被俘。在獄中,韓達生雖受嚴刑逼供,但未暴露團政委身份,經多方營救,被取保釋放。1941年4月,韓達生和黨、政、軍機關及一部分部隊駐在杞縣圉鎮鎮南的梁寨等村,準備召開擴大會議,佈置擴軍和保衞麥收工作。這時,國民黨八十一師偷渡黃河,對這3個村莊進行突然襲擊。韓達生率部英勇還擊,不幸被俘。同時被俘的還有太康縣委書記劉振邦、太康縣委委員鄭傑、睢杞太獨立團參謀閆斌、副官安卓然和一些掉隊的傷病員、探親家屬等20多人。不久,韓達生被敵人殺害,沉屍於黃河,年僅36歲。 [2] 

韓達生人物紀念

韓達生英勇就義後,睢杞太地區人民長時間沉浸在極度悲痛中,豫皖蘇邊區領導為失去一個卓越的共產黨領導人而惋惜。吳芝圃為失去親密戰友而痛心流淚。為了紀念他,1944年8月,豫皖蘇邊區將杞縣、通許、陳留三縣結合部命名為“達生縣抗日民主政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