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純德

鎖定
韓純德(1913~2009.05.10)1913年生於山西省定襄縣,1935年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6年起,先後擔任北京民先隊區隊長、中共定襄縣委書記、晉察冀邊區二地委河北分委書記、熱河省委委員兼秘書長、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長兼中共太原市委書記、華北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4年,韓純德調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1955年後歷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電機制造工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等職。1958年被下放河北省藁城縣參加勞動,任縣委書記處書記、平山縣農業局副局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經中央落實幹部政策後,於1979年任紡織工業部顧問,1982年離職休養。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韓純德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西定襄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2009年5月10日 [1] 
畢業院校
北洋大學,中國大學

目錄

韓純德人物生平

韓純德同志於1913年出生在山西省定襄縣,是一位歷經世紀滄桑的“五老”幹部:他是太原成成中學和天津北洋工學院的老學子;他是1933年參加工作的老革命;他是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1936年起,先後擔任北京民先隊區隊長、中共定襄縣委書記、晉察冀邊區二地委河北分委書記、熱河省委委員兼秘書長、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長兼中共太原市委書記、華北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49年太原解放後不久,37歲的韓純德擔任山西省委常委、第一任太原市委書記兼市長。經過戰爭摧殘的幷州古城,破舊不堪,百廢待興。不唯上、不唯書、有主見、有魄力的韓純德書記,以寬闊的革命心胸、高超的領導藝術,團結來自五湖四海的市委領導成員,為振興太原的工農業生產和加快城市建設做出了顯著成績。尤其是有針對性地先後開展了聲勢較大的民主改革補課和產品質量大檢查,充分發動羣眾,依靠羣眾,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時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的範長江親自來太原考察,對當時的這些工作給予了較高評價,並在1951年12月6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太原市公營廠礦補行民主改革,把舊企業改造為人民企業》的文章。隨後中共中央華北局還作了批示,要求各地“根據具體情況出發而明確補課的辦法”。1952年12月2日,《人民日報》又發表了《太原市提高產品質量》的重點報道,與此同時,中共中央還批轉了太原市委《關於提高工廠產品質量問題的報告》,並要求各地仿照執行。這些情況充分説明,這個時期太原市的工作是有開創性的,也是走在兄弟城市前列的。
作為太原市委機關一名工作人員的我,看到市委領導班子那麼團結,那麼堅強,身先士卒、令行禁止,實在讓人敬佩!又看到全市的工作有板有眼、有聲有色、樣樣爭先,連連受到表彰,深感榮幸和自豪!特別是有學識、有能力、有魄力的韓純德書記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唯書、不唯上、不跟風”的個性風格,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他講實話、辦實事、重實效的務實作風,受到了廣大幹部和羣眾的稱讚;他心胸寬闊、為人寬厚、對人寬容的領導藝術,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清廉與正氣。
1953年之後,韓純德同志調到國家機電部的三機部擔任副部長。按理説,一位剛過“不惑”之年、心胸寬闊、求真務實的領導幹部,此時正是施展才智、大顯身手的黃金時代。沒想到在那個過分強調階級鬥爭、一味提倡路線鬥爭、極“左”思潮盛行的時期,韓純德同志“不唯書、不唯上、不跟風”的個性風格,激怒了某些領導同志,被扣了個右傾思想的帽子。原因是他在反右派鬥爭中“心慈手軟”,沒有在他所管轄的單位抓住右派分子。受到多次批判之後,他於1958年被下放到河北省藁城縣,擔任了縣委書記處書記。
一位省部級領導幹部,被貶到縣城擔任一名書記處書記,本來就夠冤了。但又趕上了説假話、放“衞星”的“大躍進”年代,當時藁城縣上報的糧食產量畝產達到了3300斤。求真務實的韓純德瞭解了真實情況後,專程向省委兩位書記分別作了彙報,這下又闖了大禍。有人硬説是“韓純德給‘大躍進’潑冷水”。特別是1959年廬山會議後,他又被打成了“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遭到連續15天的批判,但他據理力爭、拒不認錯。某些領導一怒之下,又將他定為“蜕化變質分子”,並開除了他的黨籍,並將其下放到平山縣當了一名農林局副局長。
從省部級領導幹部到縣委書記處書記,再到縣農林局副局長,行政級別連降六級,還失去了黨籍。這對一個人來説,等於是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蒙受了多大的冤屈啊!而且一冤就是20年。
在這風雨交加的20年裏,韓純德同志依然對黨忠誠、矢志不渝,堅信總會有雨過天晴、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他還坦蕩地説:“當初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時候,只想着革命,沒想到當官。只要能和人民羣眾在一起,能為老百姓辦點事,也就非常滿意了。”他以平和的心態,務實的作風,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為羣眾辦了許多實事和好事,贏得了當地羣眾的信任與稱讚。
一位蒙冤之人的“戴罪”之身,依然能以一名普通幹部的身份,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鄉串村,深入羣眾,為基層幹部當參謀,為庶民百姓鼓與呼,與當地的父老鄉親一起經歷了“大躍進”的考驗,度過了三年困難時期,又經受了“十年浩劫”的磨難……他先後為平山縣委和上級領導寫過13份有關落實黨的政策和改善羣眾生活的調查報告,成為平山老區人民的知心人和代言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韓純德同志堅信的那一天終於到來了。在老戰友黃火青、史進前的熱情關懷和胡耀邦同志的親自過問和支持下,他的所謂的“問題”和“罪行”得到了徹底平反,他又被分配到國家紡織工業部,擔任了正部級調研員。
一位正氣浩然、性格豪爽的領導幹部,蒙受20年的不白之冤,有些怨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韓純德同志不但沒有怨天尤人,而且把這飽受磨難的20年,當成他一生中感悟最深的寶貴財富。他在《回顧與懷念》一書的代序中寫道:“回顧我這一生,捱整的日子不少,但自己沒整過任何人。”“唯一心安的是在反右運動中,沒有將一位同志定為右派。”這是一位老共產黨員在蒙受不白之冤的20年中磨鍊出來的平和心態,也是他能夠歡度晚年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韓老離休之後,既沒有感到失落,更沒有覺得孤獨。他除了參加一些活動和探親訪友外,還重新安排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打網球、練書法、寫文章、散步,不僅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而且還寫了許多回憶文章和文史作品。2005年由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出版了他20多萬字的專著《回顧與懷念》,書中有為張仁槐、張連奎、王大任、張德勝等22位老戰友寫的懷念文章,有為10位親友寫的親情故事,還有8篇自述史料。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2] 
參考資料
  • 1.    知名人士逝世消息,新華月報,2009年7月號
  • 2.    康樂老人韓純德,文史月刊,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