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文英

(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鎖定
韓文英是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第100軍代軍長。
中文名
韓文英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嵩縣閻莊鎮焦澗店村
職    業
軍人
軍    銜
陸軍中將
陸軍中將、100軍代軍長韓文英
韓文英(1893~1944),陸軍中將,出生於閻莊鎮焦澗店村,後遷至田湖鎮毛莊村。韓少年時即挑起生活重擔,與父分憂,從未進過校門。1920年,因鍘草誤傷同伴右手而投奔鎮嵩軍,在萬選才營部當衞士。1927~1928年,韓任團長,參加北伐戰爭。在曹州、蘭封、棗營與奉系張作霖的三十六軍潘鴻鈞部作戰,在攻開州(今屬濮陽)、戰清豐、打南樂等戰鬥中屢挫勁敵,與奉系四十軍孫殿英部作戰時,屢建奇功。
1930年春,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馮委萬選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第六路總指揮,擢升韓為萬部少將旅長,在柳河、商丘一帶參加反蔣戰爭。中原大戰馮閻失敗後,韓旅歸屬張鈁(伯英)的二十路軍,任七十五師副師長兼二二三旅旅長,駐防潢川。期間,韓奉命在卜塔圍剿紅軍,遭到沉重反擊。1935年,七十五師開往江西黎川,福建建寧、泰寧一帶,繼續與紅軍為敵。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二十路軍調往抗日前線,歸蔣鼎文指揮,後被顧祝同吞併,韓仍任七十五師副師長及二二三旅旅長併兼廈門警備司令。在日軍進攻廈門時,韓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反擊,身受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戰後升任七十五師中將師長。1939年,韓率部痛殲日軍,收復昭安。1940年2月,採用“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分進合擊截斷歸路”的戰術,迫使汪偽軍黃大偉部3個團全部投誠。韓繼升為100軍副軍長。時漳州各界為昭安光復,舉行祝捷大會,贈以“韓範風高”的金字匾額。同年,又在福建南靖縣殲滅與日軍勾結的土匪葉文龍部千餘人。
1941年4月,韓親率二二五旅和一個炮兵營,雨夜猛擊日軍,光復柯嶺。6月中旬,在官溪、降虎等地設伏,擊敗日軍步兵七八百人和騎兵百餘人的進攻。俘敵軍官2名,戰馬兩匹,步槍30餘支,戰刀10餘把。由於韓指揮有方,屢創日軍, 1942年6月後,連克江西省的弋陽、東鄉、鷹潭等10餘座縣城,穩定了戰局,升為100軍代理軍長。一次行軍路遇交通要道,必經一座橋,韓憂於士兵行軍勞累之苦,集中排以上軍官,從敵人手中奪回此橋,消滅守橋日軍30餘人,自傷排長2名,連長1名。遭部屬師長朱惠榮、師參謀長崔廣森向蔣介石密告,説韓目不識丁,有勇無謀,行動魯莽,韓被蔣調任二十軍副軍長,氣憤成疾,1943年4月,經軍長黃伯韜批准返光澤休養。28日突患腦溢血病逝,被安葬在光澤縣中山公園,後遷葬於附近山麓。墓碑上書“河南國民黨人士韓軍長之墓”。
韓文英任旅長期間,其父被本村石姓人家栓着的騾子踢死,韓帶兩個排士兵奔喪,石家人嚇得四處躲避,不敢回家,韓讓人送信“牲畜不通人性,不怪你們,我不會惹你們,安心回家吧”,石家人才敢回家,村人傳頌多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