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憲元

鎖定
韓憲元(1906~1937)黃埔軍校第三期炮科畢業。別字則垂,別號如潮,海南文昌人。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排長、第三師八團連長。1934年任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中校營長、中校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軍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上校團長,堅守閘北和四行倉庫,後率部突圍,參加南京保衞戰。1937年12月12日於南京雨花台戰鬥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 [2] 
中文名
韓憲元
別    名
則垂
如潮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海南省文昌市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37年12月12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三期炮科
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
性    別

韓憲元人物生平

韓憲元(1906~1937),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團長。追贈陸軍少將。
1924年冬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參加第一次東征與平定劉、楊叛亂。
1925年3月升步科軍官生,1926年1月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長及參謀處長等職。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民政府堅定抗日,全國軍民奮起抗擊日寇。1937年8月,日軍在上海機場有意挑起事端,爆發八·一三淞滬抗戰。陸軍第八十八師奉命參加蘇州河北岸至江灣路之間地域作戰。韓時任第八十八師第二六三旅第五二四團上校團長。我軍改取戰略持久戰方針後,閘北地區成為全線旋轉的軸心,依託蘇州河岸,努力加強工事,構成街市綜深陣地。由工兵營長蔡仁杰主持,組成工程隊設計創新分解式的鋼筋水泥掩體,在後方做好,利用夜間運到一線組裝接合,使閘北陣地,構成固若金湯城池;屹立不動,也沒有換防。從8月13日至10月26日向滬西轉移,血戰兩個月又半,敵軍未敢越雷池一步。蔡仁杰少校不休息,連軸轉,日夜操勞,厥功至偉。韓團長先組織攻擊匯山碼頭日軍陣地,後堅守蘇州河南岸陣地,英勇善戰,戰功卓著。11月8日奉命撤出上海,轉戰蘇常地區到南京,11月底又奉命參加南京保衞戰。
1937年12月8日在堅守雨花台的對日激戰中壯烈殉國。韓憲元團長殉國後,國民政府明令追贈韓團長為陸軍少將。 [1] 

韓憲元主要事蹟

松滬會戰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侵略者大舉侵犯中國,憲元奉命率團隨八十八師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8月13日,日軍集中海陸空優勢兵力對守軍發起全面進攻。憲元受命防守閘北,率領全團將士奮起抗擊,日軍多次發起瘋狂的攻擊,均遇着守軍頑強的抵抗,戰鬥非常激烈,傷亡慘重。五二四團在憲元統率下,與敵血戰,夜以繼日,歷經3個月,所守陣地,寸土不失,戰果顯著,名震滬濱。《申報》記者冒着槍林彈雨進入該團陣地採訪。翌日,《申報》以“英雄團長訪問記”為題,報導憲元率領五二四團英勇殺敵的事蹟,並刊登憲元戎裝照片及其親筆(鋼筆)題詞:“抗戰圖存”四個字,國內報刊竟相轉登,大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奮起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四行倉庫保衞戰
淞滬抗戰,歷時3個月,守軍頑強抵抗。日軍傷亡慘重,七次援兵,數易其帥。1937年11月5日,日軍兩個師團從金山衞登陸,守軍腹背受敵,形勢嚴峻,陷於苦戰之中,延至同月9日奉命撤退。憲元決定兵分兩路撤出上海。並親率所部一、二營沿蘇州河向南京移動;令中校副團長謝晉元率領第三營楊瑞符部,取道四行倉庫撤離,因四面受敵包圍,進退兩難,情況十分危急。憲元急令謝副團長指揮所部官兵800餘人,退入四行倉庫固守,時我軍已全線撤離上海,唯固守四行倉庫之官兵仍然孤軍奮戰。時有一女童子軍,名楊惠敏,不避艱險,越過日軍火線,將一面國旗藏於身上,深夜潛渡蘇州河到四行倉庫交與守軍升於倉庫頂樓之上,隨風飄揚,士氣民心為之大振,與敵血戰到底。舉世聞名的保衞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永垂青史。
南京殉國
憲元率所部抵南京,整補以後,駐防雨花台。同年12月初,日軍大舉進犯南京。憲元發揚保衞上海之作戰精神,迎擊來犯之敵。日軍集中炮火攻城,憲元鬥志堅定,誓死報國,時有部屬勸言:“南京危在旦夕,宜速撤退”。憲元嚴責:“你們願為亡國奴嗎?我誓與陣地共存亡。”官兵聞之,決心與日軍血戰到底,苦戰5日夜,因彈盡援絕,12月12日,憲元同全團官兵一起壯烈殉國,時年32歲。國民政府為表彰他英勇報國的功績,追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3] 
參考資料
  • 1.    何蘭生編著. 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上[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4.01:133-134.
  • 2.    陳予歡編著. 黃埔軍校將帥錄[M]. 廣州:廣州出版社, 1998.09:1510-1511.
  • 3.    韓培光;符青;吳淑養;謝晉定.文昌縣誌:方誌出版社,20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