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鮮族摔跤

鎖定
朝鮮族摔跤,又叫希日木,是發源於高句麗時期的傳統運動,在高句麗王國(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埋藏在平壤附近的國王和貴族的墓葬中的壁畫,展現了包括朝鮮族摔跤在內的各種各樣的主題。
這是一個面向各個年齡段人羣的運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最主要的活動形式是在傳統節日期間組織的比賽,這一賽事總會吸引眾多關注。過去幾百年間,這些節日通常與每年的農業週期相吻合。比賽的勝利者會贏得一頭公牛,這一傳統獎勵機制也已有數百年曆史。
2011年,朝鮮族摔跤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朝韓聯合申請的朝鮮族摔跤“希日木”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 
中文名
朝鮮族摔跤
別    名
希日木
發    源
高句麗時期的傳統運動
類    型
傳統運動

目錄

朝鮮族摔跤歷史起源

根據《武術世界:歷史與創新之百科全書》(Martial Arts of the World: An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and Innovation,2010)記載,對朝鮮族摔跤的文字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書中指出高麗忠惠王(1315-1344)因不負責任而備受指責,他曾為了增加摔跤練習時間而將政務全部委派給大臣。許多年後,以文化掃盲功績著稱的朝鮮世宗(1939-1450)則組織士兵開展朝鮮族摔跤比賽,以此作為他的一項娛樂活動。
根據《武術世界:歷史與創新之百科全書》記載,希日木在演變成廣受歡迎的娛樂項目之前曾具有軍事用途。現如今,仍有數千人進行這一摔跤運動。
朝鮮族摔跤以增加毅力、道德力量、活力和智慧而聞名,是最受推崇的傳統運動,甚至成為了韓朝文化認同的象徵。這一運動歷經代代相傳,各種機構都開設了培訓,學校裏也會開展相關課程。
2018年11月26日,朝韓聯合申請的朝鮮族摔跤“希日木”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 

朝鮮族摔跤特色

傳統朝鮮族摔跤分為攻擊式和迴旋防禦式。在此基礎上能夠變化出上百種進攻、防禦組合技術。
朝鮮族摔跤一般根據參賽人數先進行預賽,選拔出八強或六強參加決賽。最後舉行的冠亞軍決賽,是整場比賽的高潮部分。為了鼓舞摔跤選手的士氣、活躍賽場氣氛,決賽前先將比賽的獎品—披紅掛綵的大黃牛,繞場一週,並拴在場邊等待新的主人—冠軍獲得者,比賽雙方的親朋好友和觀眾為選手吶喊助威,邊歌邊舞,熱鬧非凡。 [2] 

朝鮮族摔跤競技形式

朝鮮族摔跤禮儀

雙方選手互相握手、與裁判員握手並向觀眾致意。宣佈雙方選手姓名、年齡、籍貫乃至村屯,歷屆比賽中的成績等。冠亞軍決賽的裁判一般由有資歷的摔跤前輩或裁判長擔任。

朝鮮族摔跤競技

比賽開始,雙方面對面雙膝跪地,各自用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相互摟住對方的右肩。雙方各自抓摔跤帶,聽裁判員“起”的口令,慢慢地起來,保持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相互摟住對方右肩的站立姿勢不動,等裁判員鳴哨比賽。當場上裁判員鳴哨宣佈比賽開始時,雙方同時用力並通過內勾、外勾、箍脖和抱腿等技術,將對方摔倒,一方膝以上的身體任一部位着地即為負。每場比賽採用3局2勝制,每局時間3分鐘。

朝鮮族摔跤頒獎

比賽結束,由裁判長宣佈比賽名次,並由當地政府官員親自將一頭膘肥體壯、披紅掛綵的大黃牛獎給優勝者。“英雄”騎在牛角繫着綵綢的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週,向觀眾致意,家人和觀眾身着民族盛裝載歌載舞,鼓掌歡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