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州城遺址

鎖定
韓州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浩坦蘇木五家子嘎查以南500米處,為遼代東方重鎮,約有千年歷史。 [4] 
韓州城遺址城牆為夯土板築,東西距離有985米,南北距離有700米,最高點3.5米,有城門四座,有甕城保護。遺址暴露出來遼代遺物較多。韓州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遼史,特別是遼代城市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 
2013年3月5日,韓州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韓州城遺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浩坦蘇木五家子嘎查以南500米處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72-1-07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韓州城遺址歷史沿革

韓州城為遼代東方重鎮,系遼聖宗耶律隆緒並三河、榆河二州所署,屬東京道。它曾三遷四治,韓州城遺址是最初的治所。約有近千年的歷史。 [2]  [3]  [4] 
1976年,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對韓州城遺址進行試掘。 [4] 

韓州城遺址遺址特點

韓州城遺址平面圖 韓州城遺址平面圖
韓州城遺址為平原沙丘,地勢開闊。塘泥河從北經東南城牆向西南流去,形成天然護城河。城牆為夯土板築,細密堅實。東西距離有985米,南北距離有700米,最高點3.5米,有城門四座,有甕城保護,有角樓四座,凸出城牆之外。四周城牆共建大小馬面23個。城內有建築遺址三處,封堆高大,上散大量的殘瓦斷磚,陶瓷碎片等,可能是官署區殘跡。 [2]  [3] 

韓州城遺址文物遺蹟

雞冠壺 雞冠壺
韓州城遺址出土灰色點紋陶罐、壺、黑釉尖底,大肚、小口甕,鐵劍,馬蹬,雞冠壺,遼三彩碟,銀鐲和唐、北宋、南宋的銅幣等珍貴文物。該遺址暴露出來遺物較多,遼時期的青、紅顏色的布紋和勾紋磚瓦,灰、黑、綠顏色的陶片等隨處可見。 [2]  [3] 

韓州城遺址歷史文化

“三遷四治”韓州城
韓州是直接隸屬於皇帝宮衞的延昌宮管轄,下領柳河一縣,金代時又增加臨津一縣。共有15000餘户居民,是當時較大的一個州。
韓州城遺址 韓州城遺址
據史料記載,韓州在歷史上曾有過“三遷四治”。關於韓州的遷與治,多年來,中外學者進行了詳實地考證。1979年,段一平先生將野外調查資料進行核實,遍查文獻中有關韓州的記載,完成了《韓州四治三遷考》一文,從地理上確定了韓州四處州治所所在的具體地點。第一治所:通遼市科左後旗浩坦鄉城五家子古城。第二治所:白塔寨。《遼東行部志》載:“韓州城在遼水之側,常苦風沙,移於白塔寨,後為遼水所浸,移於今柳河縣”。這個遷徙過程明確指出白塔寨的位置,當在今城五家子古城與八面城之間的遼河之濱。但在此範圍內踏查,未發現古城遺蹟。據記載:此城當時就被水侵,可能城址早已沖毀。第三治所:吉林省昌圖縣八面城。白塔寨被遼水所浸,不得不再行東遷到柳河縣。昌圖八面城出土過“韓州刺史”邊款的銅鏡,證明此地為韓州的治所。第四治所:吉林省梨樹縣偏臉城。因柳河縣非當時的交通要道,韓州又第三次遷徙。
據《遼東行部志》記載,還有在遼水之側常苦風沙的韓州,文獻記載,最初的韓州城在“遼水之側”。雖未明確説在遼河的哪一側,但從常苦風沙這一點就説明是在遼河的西側。這是自然風向和地理環境特點所決定,古今一樣,正因為是常苦風沙,就絕不能再向遼河之西,又常刮西南風的大沙漠中遷移,而只能向東部遼河流域的沖積平原遷移。這樣就可以確定,遼置的第一個韓州城是在遼水的西側,在靠近沙漠附近的地方。城五家子古城正好在遼河西側,東距遼河40公里,此處與遼河東側的八面城恰好在一條由西向東的直線上。 [4-5] 

韓州城遺址研究價值

韓州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遼史,特別是遼代城市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 

韓州城遺址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3月5日,韓州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韓州城遺址旅遊信息

韓州城遺址地理位置

韓州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浩坦蘇木五家子嘎查以南500米處。

韓州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浩坦蘇木開車前往韓州城遺址,路程約30.7千米,用時約42分鐘。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1-15]
  • 2.    通遼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玉珠文叢 科爾沁史話[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98.
  • 3.    《嫩科爾沁演變史》編委會.嫩科爾沁演變史 下 左翼篇[M]:遼寧民族出版社,2016:156.
  • 4.    韓州城遺址 | 內蒙風物  .內蒙風物[引用日期2023-04-14]
  • 5.    郝維彬.科爾沁歷史考古[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