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信草

(中藥)

鎖定
韓信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韓信草 Scutellaria indica L. 的全草。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癰腫疔毒,肺癰,腸癰,瘰癧,毒蛇咬傷,肺熱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皮膚瘙癢。
別    名
大力草
耳挖草
金茶匙
大韓信草
順經草 展開
別名
大力草
耳挖草
金茶匙
大韓信草
順經草
調羹草
紅葉犁頭尖
印度黃芩
大葉半枝蓮
笑花草
虎咬癀
向天盞
半枝蓮
疔瘡草
金鎖匙
順筋草
鐵燈盞
地蘇秫
合耳花
龍游香草
鈎頭線 收起
中藥名稱
韓信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唇形目
唇形科
黃芩屬
韓信草
分佈區域
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採收時間
春、夏季
用    量
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貯    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韓信草入藥部位

全草。

韓信草性味

味辛、苦,性寒。

韓信草歸經

歸心、肝、肺經。

韓信草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腫。

韓信草主治

用於癰腫疔毒,肺癰,腸癰,瘰癧,毒蛇咬傷,肺熱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皮膚瘙癢。

韓信草相關配伍

1、治癰疽,無名腫毒:韓信草和白糖搗爛外敷;另用六稜菊根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背癰:韓信草全草60g,搗汁,衝熱酒服;渣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3、治肺癰:韓信草60g,水煎,代茶飲。(《江西草藥》)
4、治闌尾炎,肝炎:鮮半枝蓮60g。水煎,代茶飲。(《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5、治蝮蛇、蘄蛇咬傷:①韓信草全草、連錢草各適量。搗爛敷。②韓信草全草搗爛取汁60g,加熱黃酒200g沖服,蓋被髮汗為效。藥渣搗爛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6、治瘰癧:韓信草全草連根15g。加水煮汁,以藥汁同雞蛋2個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小兒高熱抽搐:韓信草30-60g。燈心為引,水煎服。(《江西草藥》)
8、治慢性腎炎:韓信草、黃花稔、海金砂各30g。水煎,加白糖適量服。(《福建藥物志》)
9、治急、慢性尿路感染:韓信草、海金砂各鮮用31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福建藥物志》)
10、治白濁、白帶:韓信草幹全草30g。水煎,或加豬小腸同煎服。(《福建中草藥》)
11、治勞鬱積傷,胸脅悶痛:①韓信草30g。水煎服。②韓信草250g,酒500ml。浸3d,每次30ml,日2次。(《福建中草藥》)
12、治全身筋骨痛:韓信草120g,紅棗2個,豬瘦肉200g。水燉,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13、治便血,吐血:(韓信草)全草12-15g。水煎,衝黃酒、紅糖服。(江西《草藥手冊》)
14、治產後風癱:韓信草幹全草30g,二葉丁葵根30g。水煎,或加豬腳煎服。(《福建中草藥》)
15、治鐵器及槍彈傷:①韓信草根和飯搗爛,敷患處。②韓信草、半邊蓮、龍鬚藤各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16、治腫瘤:半枝蓮全草15-30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韓信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搗汁,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韓信草禁忌

《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韓信草炮製

韓信草一、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韓信草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瀝乾水,切中斷,乾燥,篩去灰屑。

韓信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體被毛,高10-37cm。葉對生;葉柄長5-15mm;葉片草質至堅紙質,心狀卵圓形至橢圓形,長1.5-3cm,寬1.2-3.2cm,先端鈍或圓,兩面密生細毛。花輪有花2朵,集成偏側的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兩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對剛毛狀小苞片;花萼鍾狀,長2mm,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緣,萼筒背生1囊狀盾鱗;花冠藍紫色,2唇形,長約19mm,外面被腺體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圓狀卵圓形;雄蕊2對,不伸出;花柱細長,子房光滑,4裂。小堅果橫生,卵形,有小瘤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6-9月。

韓信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韓信草性狀鑑別

韓信草一、藥材性狀

全草長10-25cm,全體被毛,葉上尤多。根纖細。莖方柱形,有分枝,表面灰綠色。葉對生,葉片灰綠色或綠褐色,多皺縮,展平後呈卵圓形長1.5-3cm,寬1-2.5cm,先端圓鈍,基部淺心形或平截,邊緣有鈍齒;葉柄長0.5-2.5cm。總狀花序頂生,花偏向一側,花冠藍色,二唇形,多已脱落。長約1.5cm。宿萼鐘形,萼筒背部有一囊狀盾鱗,呈“耳挖”狀。小堅果圓形,淡棕色,氣微,味微苦。以莖枝細勻、葉多、色綠褐、帶“耳挖”狀果枝者為佳。

韓信草二、飲片性狀

為根、莖、葉、花、果混合的段狀。全體被毛,根纖細。莖方柱形,灰綠色。葉片較厚,皺縮,灰綠色或暗紫色。花偏向一側。果實淡棕色,卵圓形。氣微,味微苦。
[1-2]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