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馱菩薩聖誕

鎖定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在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神韋陀,“頂天立地擎金杵,願為龍華助轉輪”。韋陀(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
中文名
韋馱菩薩聖誕
所屬宗教
佛教
發生時間
農曆六月初三

韋馱菩薩聖誕背景介紹

韋馱菩薩聖誕 韋馱菩薩聖誕
相傳釋迦涅盤 [1]  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迴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在中國的寺院殿宇將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韋馱菩薩聖誕常識

【佛教常識--十二因緣】佛教的緣起論主要是以人生問題為中心來談的。對人生問題一般説十緣起或十二緣起。十二緣起是:無明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緣、老死緣。

韋馱菩薩聖誕詳細內容

現在簡單地解釋一下:
(1)老死,這是觀察人生的起點,老死憂悲苦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緣何而有老死憂悲苦惱呢?是由於有生;
(2)生。如果沒有生,則沒有老死,也沒有憂悲苦惱。生的條件雖有種種,但是最重要的條件是有;
(3)有。“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簡單地説,身口意所造的善業惡業對招引自己的後果潛伏着一種力量叫做“有”。有了業力為緣,必然有後果的生與死。“有”又是緣什麼而起的呢?有的緣是取;
(4)取。取是追求執着的意思,追求色、聲、香、味、觸五欲,執着可愛事物為我所有,這叫做取。由於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執着,就能引發身口意三業的活動。取又以愛;
(5)愛為緣。愛的簡單解釋就是生命欲,它是生命活動的本源力。有生命欲才有追求執着,有追求執着才有種種身口意的活動而有業力的存在,招引生死之果。所以愛、取、有同是生死的因。説到這裏,已經説明了惑、業、苦的因果關係。為了進一步考察生命欲愛之所以發生,則必須説明受、觸、六入的關係。
(6)受是感覺,即對客觀境物所起的快感樂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樂感舍受。由於苦樂的感覺,激發和衝動着生命的欲求。感覺來自外界事物刺激的反應,所以依存於觸;
(7)觸是根、境、識三者會合而有的心理活動的開始。如眼根對紅色境時,紅色刺激眼根,因而司掌視覺的眼識生起活動。根境識三者會合,才發生紅色的觸反應,所以觸依存於六入。
(8)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是傳遞色、聲、香、味、觸、法法,即前五種事物遺存下來的印象,是意根的對象六境的機能。再進一步考察六入依何存在的問題,因而説到名色。
(9)名色的意義前面已經講過,即身心色、受、想、行、識五藴合成的組織。六根是依存於身心全體組織的東西,有名色所以有六入。名色又以何為緣呢?名色又依存於識。
(10)識雖是名色中一部分,但是如果把名色當作認識體來看,識乃是它的中心的東西。識對境認識對象有總了別作用,使境增加明顯,使根增長功能,使受、想、思有所領導。所以名色全體的成立,依存於識,但是識又依存於名色。因為有境對根的刺激,和受、想、思的幫助發生,才有識的現起,識不能離開名色而獨立。所以識與名色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關係。?以上所説是十緣起,如果就人們現實的活動的條件來觀察,十緣起已經全面了,但如果説明生死何以無窮的原由,則又有行和無明二緣,共十二緣起
(11)行。“行”的意義與“有”相同。從現在身口意造作的業來看它潛伏着引生後果的力量叫做“有”,從現在已經成熟的果來看過去所造的業叫做“行”。識與名色,是現在已熟的果,是依存過去的行而生起的。由於過去無始以來“行”的反覆,積習成性,隱然有種力量支配着行為,所以生死苦惱現象聯綿不斷。行又依存於無明。
(12)無明是對一切法緣生故生、緣滅故滅、無常、無我的真實相不認識,特別對自己身心只是因緣所生的道理不能自覺,以為其中有常住的、唯一的、作主宰的我。由於“我”的執着,所以對境而有樂受、苦受、舍受,而起貪嗔痴等煩惱,而造種種善惡業。所以人們的生死痛苦的本源畢竟在於無明。

韋馱菩薩聖誕相關

十二緣起歸納起來仍不外乎上面所説的惑、業、苦的關係。無明、行是過去無始以來的惑和業,招致現在識、名色、六入、觸、受的苦果;愛、取、有是現在的惑和業,招致未來的生、老死的苦果。這些都是“有漏皆苦”一句所包括的內容,也就是四諦苦諦和集諦的內容。

韋馱菩薩聖誕韋馱尊者的來歷

韋馱尊者,又稱韋馱菩薩韋馱菩薩驅邪魔護佛法韋馱菩薩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神之一,被譽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 也有守護廟出家人的用意。在台灣如果有機會到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參觀或祭拜,經常可以看到手持金剛杵,做武將打扮的韋馱神像,韋馱又稱韋馱天,韋馱菩薩,是佛家弟子非常熟悉的佛教護法天神,在佛教寺院中,擔任護持僧眾、宏演佛法的任務。 韋馱天梵名為「司建陀提婆」,直譯就是陰天。韋馱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中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神一。 ======廟宇守護神========帝釋天是古印度佛陀神話中的天神,相傳釋迦佛去世之後,諸天神與眾王商量火化釋迦佛的遺體,收取捨利子建塔供奉,此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向諸天與眾王説道,佛原先答應給他一顆佛牙,所以他必須先取下佛牙回去,建造塔寺供養。當時有一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盜去佛牙舍利子,韋馱見狀奮起直追,霎時將羅剎鬼擒住,取回佛牙舍利子,諸天神與眾王讚揚不已,認為韋馱可驅邪除魔,保護佛法。關於韋馱還有另外一段傳説,韋馱天名為韋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所率領的八大神將之ㄧ,又是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後來皈依佛門,成為護法天大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以利益化生,救濟一切眾生為本誓。《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一書中記載韋馱護法的事,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廟,於夜間燒起一場無名火,當葉正逢一位小沙彌睡在韋馱佛像之下,夢中看見一位身穿位身穿金甲,狀似韋馱護法者對他説道:「廟中失火,趕緊逃生。」小沙彌忽然驚醒,果然看見寺中大火焚燒,情急之下,扛起韋馱塑像,就往廟門外跑。 大火猖狂至極,經過一夜焚燒,一直到早上,眾人察看災情時,發覺寺廟滿目瘡痍,只有韋馱塑像吃立門外安然無恙。韋馱塑像有幾百斤重,必須數名壯漢出盡全力,方能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彌竟然可以獨力背起,可見韋馱之靈驗。 韋馱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在中國供奉韋馱,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面對大雄寶殿,兩眼注視着大雄寶殿前面的靈塔,守護塔內的佛骨與舍利子,以防邪魔前來偷盜。 另外也保護在寺內的出家人,以護持佛法。========韋馱神像特色=========在台灣寺廟只要有供奉觀音菩薩,大部分都會配祀伽藍與韋馱兩大護法。偉陀護法被安奉在觀音菩薩左方,粉面無須、身着甲冑、肩被飛帶、手執金剛杵;伽藍護法在觀音菩薩右方,紅臉黑髯,身着鎧甲、肩被飛帶、腰佩寶劍,英氣逼人。自古以來,佛寺伽藍之建立,必安奉韋馱神,皆為頭戴獸頭盔,腰扎革帶之裝束,手持金剛杵,且有兩種姿態,一是雙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據地,雙手合掌捧杵為接待之意,凡四方由僧前來掛單,必受供養;以手按杵據地,是指示由僧看見韋馱此狀,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來僧家。韋馱尊者是佛教的八大將軍之一,自古以來,佛寺建立後,一定要安奉韋馱尊者以鎮守道場。韋馱的佛像造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和掌,兩手同握金剛杵,另一種是單手握金剛杵立地,兩種照行的韋馱佛像各有不同含意,雙手握杵者表示該四歡迎四方遊僧前來借宿〈俗稱掛單〉,單手持杵者表示本寺不接待外來和尚,遊僧只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韋馱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歡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