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集鎮

鎖定
韋集鎮,隸屬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地處靈璧縣東南端,東接泗縣草溝鎮,南與蚌埠市五河縣東劉集鎮隔南沱河相望,西南與蚌埠市固鎮縣濠城鎮隔南沱河相望,西鄰黃灣鎮,北連向陽鄉。鎮人民政府駐地北距縣城17千米。 [1]  總面積13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韋集鎮户籍人口57080人。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駐地。1992年2月,撤區並鄉,韋集區的單圩鄉、城後鄉、藕莊鄉和原韋集鎮整建制組成韋集鎮。 [1]  截至2020年6月,韋集鎮轄14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韋集村。 [1] 
2019年,韋集鎮有工業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2] 
中文名
韋集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
地理位置
靈璧縣東南端
面    積
137 km²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韋集村
電話區號
0557
郵政編碼
234212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垓下
車牌代碼
皖L
人    口
57080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韋集鎮歷史沿革

楚漢相爭時,名垓下。
西漢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封洨侯國,呂產為洨侯治垓下。前182年,呂產進為呂王,洨侯國廢除。
唐宋時代,韋氏族人最早定居該處。
元代設裏,稱韋裏。
明初設保,稱韋裏保。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公元1567年)起集,稱韋裏集。
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廢保設裏,清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稱韋裏集。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全縣設20個集,韋裏集廢除。
民國年間,韋集只是上百户的小集。抗日戰爭時期,日偽軍在該處設靈南大隊。1941年,中共在此設靈南區。集市恢復。
1949年9月30日,中共靈璧縣委在該處設區,取首尾兩個字,掛牌“中共韋集區”。1958年,該處設韋集鄉。同年10月,設韋集人民公社。1961年12月,設韋集區。1969年,改設韋集公社。1980年,設韋集區,1992年,撤區設韋集鎮,韋集名沿用至今。 [5] 

韋集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韋集鎮轄韋集、陳圩、丁李、陳園、金銀山、楊馬、垓下、永久、雙龍、藕莊、戴家、徐圩、幸福、雙圩14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韋集鎮轄14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韋集村。 [1] 
韋集鎮區劃詳情
陳園村
永久村
雙龍村
徐圩村
韋集村
丁李村
雙圩村
垓下村
戴家村
陳圩村
金銀山村
幸福村
藕莊村
楊馬村
/

韋集鎮地理環境

韋集鎮位置境域

韋集鎮地處靈璧縣東南端,東接泗縣草溝鎮,南與蚌埠市五河縣東劉集鎮隔南沱河相望,西南與蚌埠市固鎮縣濠城鎮隔南沱河相望,西鄰黃灣鎮,北連向陽鎮。鎮人民政府駐地北距縣城17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 [1]  總面積137平方千米。 [2] 

韋集鎮地形地貌

韋集鎮地處淮北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海拔30米,最低點海拔20米。 [1] 

韋集鎮氣候

韋集鎮屬暖温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温14.4℃,年平均降水量852.4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91.3小時。 [1] 

韋集鎮水文

韋集鎮境內河道屬漴潼河水系。較大河流有南沱河、北沱河、三八溝等。境內河道長50千米。 [1] 

韋集鎮自然災害

韋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等。水災、旱災每年發生一次。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在2005年7月30日上午11時,龍捲風瞬間風力達12級以上,持續時間約20分鐘,降雨量58.6毫米,傷亡人員86人,其中死亡15人,直接經濟損失2億元。 [1] 

韋集鎮自然資源

2011年,韋集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0.7萬畝。 [1] 

韋集鎮人口

2011年末,韋集鎮轄區總人口5.3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00人,城鎮化率14.5%。另有流動人口1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7422人,佔51.1%;女性26280人,佔48.9%;14歲以下9230人,佔17.2%;15~64歲35437人,佔66%;65歲以上9035人,佔16.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3690人,佔99.98%;有彝、回、壯、瑤4個少數民族,共12人,佔0.02%。2011年,韋集鎮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7.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2人。 [1] 
截至2019年末,韋集鎮户籍人口57080人。 [2] 

韋集鎮經濟

韋集鎮綜述

2011年,韋集鎮財政總收入307.6萬元,比上年增長13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9.6萬元,比上年增長18.5%。 [1] 
2019年,韋集鎮有工業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2] 

韋集鎮第一產業

2011年,韋集鎮農業總產值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1] 
韋集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7900噸,其中小麥4.59萬噸,玉米3647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等。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11250噸;棉花種植面積4900畝,產量736噸。 [1] 
韋集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蛋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4506頭,年末存欄24426頭;黃牛飼養量1400頭,年末存欄1300頭;蛋雞飼養量32萬羽,年末存欄22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1.7%。 [1] 

韋集鎮第二產業

韋集鎮形成以食品、塑料、服裝等加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3%。 [1] 
2011年,韋集鎮有工業企業30家,職工9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7億元,比上年增長37.2%。 [1] 

韋集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韋集鎮有商業網點700個,職工15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1.2億元。 [1] 
2011年末,韋集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各項貸款餘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 [1] 
2011年,韋集鎮郵政儲蓄餘額1.2億元,其中純收入19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30萬元。 [1] 

韋集鎮社會事業

韋集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韋集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6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9所,在校生2900人,專任教師1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06人,專任教師10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韋集鎮文化事業

1998年3月,韋集鎮建設韋集鎮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8000户,入户率達80%。 [1] 
2011年末,韋集鎮有鎮文化廣播站1個,農家書屋14個,藏書42000冊。 [1] 

韋集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韋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5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牀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4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 [1] 
2011年,韋集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5%。 [1] 

韋集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韋集鎮有1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韋集鎮社會保障

韋集鎮
韋集鎮(4張)
2011年,韋集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8户,人數50人,支出13.19萬元,比上年增長29.19%;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55人次,支出4.97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1户,人數2069人,支出109萬元,月人均43.9元,比上年增長11.37%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8.48萬元,比上年增長8.7%。社會福利費70.36萬元,比上年增長7.25%;敬老院1家,牀位58張,集中供養五保老人60人;參加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30894人,參保率100%。 [1] 

韋集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韋集鎮有郵政網點1個。徵訂報紙、期刊3.4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户30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80%。寬帶接入用户300户,移動電話用户22900户。 [1] 

韋集鎮交通運輸

2011年,韋集鎮有329省道、縣道靈楊路、敦馬路過境。韋集至靈城班線,日發送汽車40班次,日均客運量800人次。北距徐州觀音機場118千米,北距泗許高速公路、許淮鐵路25千米。 [1] 

韋集鎮歷史文化

韋集鎮地名由來

韋集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韋集村而得名。 [1] 

韋集鎮垓下有名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此展開了一場決定命運的大戰。 [4]  位於靈璧縣城東南24.5公里處的韋集鎮垓下村附近(北緯33°21′,東經117°38′處)。 [4]  垓下古戰場遺址位於靈璧縣韋集鎮垓下村(老莊胡莊)。《辭海》(1980年版)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此作戰,項羽被擊潰於此”。坐落在今靈璧縣東南韋集鎮境內沱河(即古洨水)北岸之垓下遺址,其地形地貌正與“垓”字之字義極相吻合。這裏南部陡峭,標高18.77米,屬自然形態的高崗絕岸地形,北部漸次平緩,標高15.22米,高程差3.52米(據1953年治淮委員會測繪的《靈璧南部高程圖》)。這裏四面環溝,面積約25萬平方米,當代歷史學家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集》(上冊)“楚漢戰爭”(前205年—前202年)中標註了具體的經緯度,東經117°38′北緯33°21′的位置。其位置正在古洨水(沱河)北堤約700米的老莊胡莊。司馬遷《史記》也明確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圍之數重”。是楚漢相爭最後戰役“垓下大戰”的主戰場中心區,這裏分佈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曾經在該地出土過銅鏃、銅劍等文物現收藏在縣文物所。遺址地表上採集到大量的陶器殘片,磚、瓦的殘片,為研究楚漢文化特別是楚漢戰爭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遺址現已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吳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安徽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4年10月:0301-0302.
  • 2.    國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16.
  • 3.    韋集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1-02]
  • 4.    垓下有名  .靈璧政協網[引用日期2024-02-19]
  • 5.    靈璧政協  .靈璧政協[引用日期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