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謏

鎖定
韋謏(?-350年),字憲道,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東晉十六國時期歷史人物。 [1] 
出身京兆韋氏。雅好儒學,善於著述。初仕前趙劉曜,為黃門郎。後又入石季龍,署為散騎常侍,歷守七郡,鹹以清化著名,四登九列,六在尚書,二為侍中,再為太子太傅,封京兆郡公。
冉閔繼位,署為光祿大夫永興元年,勸諫冉閔,同兒子一起被殺,贈大司徒。著有《伏林》三千餘言,收入《典林》二十三篇,皆深博有才義。
全    名
韋謏
憲道
所處時代
東晉十六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京兆杜陵
逝世日期
350年
主要作品
《伏林》《典林》

韋謏人物生平

韋謏(xiǎo),字憲道,京兆人也。雅好儒學,善著述,於羣言秘要之義,無不綜覽。仕於劉曜,為黃門郎。後又入石季龍,署為散騎常侍,歷守七郡,鹹以清化著名。又徵為廷尉,識者擬之於、張。前後四登九列,六在尚書,二為侍中,再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好直諫,陳軍國之宜,多見允納。
冉閔,又署為光祿大夫。時冉閔拜其子冉胤為大單于,而以降胡一千處之麾下。韋謏諫曰:“今降胡數千,接之如舊,誠是招誘之恩。然羯胡本為仇敵,今之款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變起須臾,敗而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不可狃,而況千乎!願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深思聖五苞桑之誡也。”閔志在綏撫,鋭於澄定,聞其言,大怒,遂誅之,並殺其子伯陽。

韋謏主要事蹟

韋謏諫言石虎

晉書.卷一百六》:季龍(石虎)畋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之所。侍中韋謏諫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乘之主行不履危。陛下雖天生神武,雄據四海,乾坤冥贊,萬無所慮。然白龍魚服,有豫且之禍;海若潛游,罹葛陂之酷,深願陛下清宮蹕路,思二神為元鑑,不可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一旦有狂夫之變,龍騰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計豈及設哉!又自古聖王之營建宮室,未始不於三農之隙,所以不奪農時也。今或盛功於耘藝之辰,或煩役於收穫之月,頓斃屬途,怨聲塞路,誠非聖君仁後所忍為也。昔漢明賢君也,鍾離一言而德陽役止。臣誠識慚昔士,言無可採,陛下道越前王,所宜哀覽。"季龍省而善之,賜以谷帛,而興繕滋繁,遊察自若。 [2] 
後趙時期,韋謏提出許多軍國之計,多被皇帝採納 [1] 

韋謏諫言冉閔

晉書.卷一百七》:閔率步騎十萬攻石祗於襄國,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謏啓諫甚切,閔覽之大怒,誅謏及其子孫 [3] 
冉閔不聽諫言,此後襄國、鄴城大亂,追悔莫及。後追贈韋謏為大司徒 [1] 

韋謏個人作品

著《伏林》三千餘言,遂演為《典林》二十三篇。凡所述作及集記世事數十萬言,皆深博有才義。 [1] 

韋謏軼事典故

韋謏性不嚴重,好徇己之功,論者亦以是少之。嘗謂伯陽曰:“我高我曾重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為我對,正值惡抵。”伯陽曰:“伯陽之不肖,誠如尊教,尊亦正值軟抵耳。”謏慚無言。時人傳之,以為嗤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