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昌輝

鎖定
韋昌輝(1826年?—1856年11月2日),原名志正,又名正,廣西桂平金田村人,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
韋昌輝出身地主家庭,少曾讀書,應試不第。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在馮雲山的影響下加入“上帝會”,後在蕭朝貴的提拔下成為中堅,金田起義也在他的家鄉舉行。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清咸豐元年),被洪秀全拜為後護又副軍師、右軍主將,永安建制時封北王,稱“六千歲”。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他上升為太平天國第三號人物,主要協助東王楊秀清打理內政。由於楊秀清跋扈專權,並多次輕慢韋昌輝,導致韋昌輝表面上對楊秀清恭順,但內心對其恨之入骨。
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韋昌輝奉命赴江西督戰,後趕赴天京,接到洪秀全誅楊詔書,發動天京事變,屠殺楊秀清及其全家,並不顧洪秀全、石達開制止,擴大為對楊秀清部下及石達開全家的屠殺,被他殺害者不下萬人,大失人心。洪秀全遂發佈誅韋詔書,韋昌輝勢力頓時瓦解,他在潛逃過程中被天京軍民逮捕,洪秀全將他肢解處死,貶為“北奸”。 [27]  [37] 
全    名
韋昌輝
別    名
韋正
正胞
封    號
北王、六千歲
所處時代
清末
出生地
廣西桂平金田村
出生日期
約 1826年
逝世日期
1856年11月2日
逝世地
天京(今南京)
主要成就
參與金田起義
協助楊秀清打理太平天國內政
本    名
韋志正

韋昌輝人物生平

韋昌輝早年經歷

韋昌輝出身地主家庭,家中有水田二百六十餘畝,學者羅爾綱鍾文典等認為他家勢不算太大,而且是暴發户。因此,韋家被同鄉大地主排擠和欺侮。金田村地主謝啓發一家就和韋昌輝家嫌隙頗深,朝夕明爭暗鬥,形同水火。與金田村毗鄰的界垌村藍家也經常勾結官差欺侮韋昌輝一家。和金田隔江相對的王謨村劉家也憑着人多勢眾而且“朝裏有人”,經常對韋家無理取鬧、欺凌侮辱。就連韋家向糧官納糧,也發生過交了田糧不給糧單、勒命重納的事。甚至韋家的婦女外出,也受到土豪劣紳們的調戲。 [1]  [2] 
韋昌輝年輕時,憑藉自己“見機靈變之急才”,奔走於鄉團豪紳之門,希圖結托鄉里中的權勢者,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但並沒有如願。韋昌輝的父親韋元玠(又作源玠)痛感家無功名人才,有錢也常受人欺負,想栽培韋昌輝讀書並考取功名,為韋家爭一口氣,韋昌輝因此得以讀書習文,並在少年時兩次參與童子試,但都沒考中。其後韋元玠給韋昌輝捐了一個監生的資格,並在家門懸掛“成均進士”的匾額(一説“登仕郎”)。不久後,謝啓發、藍汝鑑等人就令人乘黑夜把“成均”兩字鏟去,只留“進士”二字,翌日斥責韋元玠父子冒充進士,大逆不道,把韋元玠捉去團局論罪,韋家花了白銀三百兩才得脱身,但韋家也因此蒙受“冒充進士”的污名,遭到鄰里的恥笑,韋元玠便對韋昌輝説:“我年老了,你後生人前程遠大,今日之事,被人所欺,你當立志方好!” [1] 

韋昌輝入上帝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馮雲山來到桂平紫荊山一帶傳教,結識韋昌輝一家,對他們的遭遇深表同情,並耐心地勸他們加入“上帝會”。這給走投無路的韋昌輝一家帶來了新的希望。後馮雲山被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在押解回籍的途中重返紫荊山,路經金田村,借宿韋家,正式説服韋昌輝加入“拜上帝會”,韋昌輝也出家財資助其傳教。 [3] 
此後,上帝會與團練的關係日益緊張,並積極籌劃反清起義,金田村韋昌輝家,就是當時上帝會秘密打製武器的場所之一。為了打製武器,韋昌輝曾經籌集了幾百兩銀子,在家裏開了十二座鐵爐。表面打農具,暗中打刀槍。打出的鐵耙耙齒既粗又長,拆卸下來安上把杆,就成了作戰用的矛槍、短扎。為了收集原料,他們故意把打好的農具送到圩上擺攤出賣,同時收購破銅廢鐵。因為農具粗笨不合使用,自然無人來買,另一方面則大量收購打製刀槍的銅鐵原料。打鐵的響聲很大,為了不走漏消息,韋家特意在家門口養了一羣鵝,用鵝羣叫聲掩蓋打鐵的響聲。打好的武器全部秘密丟入村西頭的犀牛潭中收藏起來。韋昌輝有個族兄是打鐵的,直接參與了這項工作。 [4] 
另一方面,韋昌輝與當時上帝會中的實權人物蕭朝貴過從甚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八月,蕭朝貴假託“天兄”下凡,命韋昌輝同自己去貴縣接洪秀全,並當着洪秀全的面説韋昌輝“同朕們總是共條腸也”,確立了韋昌輝是“天父”之子、“天兄”之弟的地位 [5]  ,因此他被稱為“正胞”(韋昌輝又名韋正。一説排序上帝第五子)。韋昌輝也對蕭朝貴百依百順,表示“小弟總是聽天兄吩咐”。 [6]  因此蕭朝貴將起義的大本營設金田村韋昌輝家。正是由於金田起義在韋昌輝家爆發以及韋昌輝為籌備起義做出的重大貢獻,所以清政府在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往往將韋昌輝視為“賊首”。 [7] 

韋昌輝封為北王

金田起義後,韋昌輝任右軍主將,後加後護又副軍師。他雖然也參加過戰鬥,但在戰功方面遠不如蕭朝貴、馮雲山顯赫。從廣西進軍江蘇途中,他主要負責後勤工作,即“典糧餉”,做全軍的總後勤,以及在楊秀清領導下的各種日常行政,即“承宣”。 [8] 
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清咸豐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在永安州下詔褒獎分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和陛賞官爵800餘人。韋昌輝被封為北王、六千歲 [34]  ,位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之下,翼王石達開之上。 [9]  後馮雲山、蕭朝貴相繼戰死,韋昌輝上升為太平天國第三號人物。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清咸豐三年)建都天京後,天王洪秀全深居簡出,太平天國軍政大事統由楊秀清主理,韋昌輝協助執行,名之曰“協理天事”。 [10]  軍務都是諸將先稟報韋昌輝,再由韋昌輝上報楊秀清定奪取旨。 [11]  翌年,加封“雷師、高天仁人”。 [12] 

韋昌輝變亂伏誅

主詞條: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楊秀清壟斷朝政,幾乎架空洪秀全,並常借“天父”下凡來羞辱洪秀全。韋昌輝一面極力逢迎洪秀全以邀寵,一面又曲意奉承楊秀清以避嫌。據説他每次與楊秀清討論事情,沒説幾句就會説:“非四兄教導,小弟肚腸嫩,幾不知此!”他的哥哥與楊秀清之妾的哥哥爭奪房產,楊秀清讓韋昌輝議罪,韋昌輝竟主張將自己的哥哥五馬分屍。 [13]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春夏之交,韋昌輝遣所屬殿前右二承宣張子朋率船攻湘鄂,因與水營唐正才部爭船,責打水營戰士多名,鬧得軍心動搖,各有散意。消息傳到楊秀清那裏,他馬上趕去北王府,將韋昌輝杖責數百,張子朋杖責一千,並傳到唐正才重賜金帛,加封丞相銜,用好言撫慰。 [14]  據説韋昌輝手下有個部將因此抱怨楊秀清,韋昌輝怒斥裨將,並將他處死。 [18]  同年五月,楊秀清命韋昌輝率軍攻湖北。令下多日,卻私下命令部下稟奏挽留,佯作不準。臨行,忽改遣韋俊黃再興等前往。同年秋,復令韋昌輝赴湖北、安徽主軍事,行至採石,又下令調回,改派石達開前往。楊秀清還多次以“天父”身份羞辱韋昌輝。韋昌輝表面上雖然對楊秀清十分殷勤,內心則對楊秀清積怨日深,連清朝都在天京事變前預判他和楊秀清終將有一場火併。 [15] 
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夏,清江北、江南大營瓦解,天京解圍,韋昌輝也赴江西督師,率黃文金胡鼎文等部分兵五路合擊江西布政使耆齡,大敗之,佔領饒州府城。六月,韋昌輝在瑞州接連被曾國藩打敗,黃轎、繡傘等物被奪。當時,由於楊秀清跋扈,韋昌輝、石達開與洪秀全密謀誅楊,但洪秀全並未同意。韋昌輝在江西督師期間,發生了楊秀清“逼封萬歲”的事件,洪秀全對楊秀清忍無可忍,密召韋昌輝進京誅楊。七月二十六日(一説二十九日),韋昌輝率三千親兵,在佐天侯陳承鎔、燕王秦日綱等的配合下潛入天京,在北王府接到洪秀全的誅楊詔書後,赴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府中所有男女老少,並藉機擴大事態,濫殺文武將士萬餘人。 [16]  洪秀全試圖制止韋昌輝濫殺無辜,但韋昌輝卻説:“我為渠除大害,今反責我而欲沽名耶?”石達開也從湖北洪山趕到天京,對韋昌輝殺人太多有所不滿。韋昌輝又頓生殺心,石達開聽説後逃出天京,韋昌輝竟下令殺死其在天京的全部家眷,後來更發展到率兵圍攻天王府、逼洪秀全交出石達開。洪秀全乃下令將韋昌輝貶為“北奸”,號召全城軍民將其捉拿歸案。由於韋昌輝的濫殺做法不得人心,故在洪秀全發令後頓時勢力瓦解,被迫藏匿,九月二十七日(陰曆十月初五日,陽曆11月2日)被軍民抓住,押送天王府,洪秀全將他肢解處死,暴屍示眾,首級送至石達開處。與此同時,陳承鎔、秦日綱等200餘名“韋黨”也伏誅,天京事變平息。 [17] 

韋昌輝主要影響

韋昌輝軍事方面

韋昌輝在軍事上的建樹不如蕭朝貴、馮雲山等人,但李開芳認為“蕭朝貴第一通兵法,其次韋正(韋昌輝)”,又言“羅大江[綱]、蕭潮[朝]貴常出打仗,楊秀青[清]少出,韋正有時出”。 [21]  可知韋昌輝也親歷戰陣,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從文獻記載看,韋昌參加指揮作戰的戰役主要有:
  • 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清咸豐元年)六月初四日,太平軍從象州、武宣回師紫荊、金田,楊秀清、蕭朝貴和韋昌輝同率前軍,以新圩莫村為大本營,陳兵於盤龍、安眾、金田、新圩等地,佔有思盤江與鵬化水之間的幾十裏平川。韋昌輝率軍二千餘駐安眾,與盤踞南淥的烏蘭泰清軍隔江對峙。十二日,清軍李孟羣、韋有聲等督練勇千餘入偷渡思盤江,襲擊安眾。韋昌輝揮軍出營迎敵,大戰于思盤江渡口。因戰啓倉卒,太平軍營壘被清軍焚燬,死亡三十餘人。但擊斃清軍千總韋有聲,獲得小勝。
  • 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清咸豐元年)八月,太平軍在平南官村大敗清軍,兵分水陸兩路,向永安州進軍。蕭朝貴、韋昌輝、秦日綱及羅大綱統陸路軍主力,由藤縣大黎山區兼程北上,沿途招集會眾,籌措輜糧,攻堅開路,勢如破竹,取得攻克永安州的大捷。但這次進軍,指揮謀劃多出自蕭朝貴,而攻堅開路、殲敵取城則主要得力於羅大綱。韋昌輝不過從旁輔佐蕭朝貴而已。
  •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清咸豐三年)正月攻克金陵之役,韋昌輝也參與了戰鬥。在激戰中,他爭先冒火突入,又分出一隊,從水西門爬城而上,大呼殺人,城上清兵四散逃匿。羅大綱、孫寅三、黃生才、黃玉昆等擁眾繼至,江寧失守。
  • 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四月,韋昌輝親赴江西督師,率黃文金胡鼎文等部分兵五路合擊江西布政使耆齡,大敗之,佔領饒州府城。六月,韋昌輝在瑞州接連被曾國藩打敗,黃轎、繡傘等物被奪。 [19] 

韋昌輝政治方面

韋昌輝在天京期間,處理各種日常事務,直接向楊秀清負責。當時,決策者為楊秀清,而實際執行者則是韋昌輝。定都天京的最初兩、三年間,太平天國的政治是堪稱清明、具有章法的。在貫徹執行政令,創造清明政局的過程中,韋昌輝無疑也做出了貢獻。 [10] 

韋昌輝外交方面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清咸豐三年)三月二十日,第一批接觸太平天國的外國人——英國公使文翰偕翻譯麥多士自上海乘船訪問天京,負責接待的是韋昌輝和石達開,主要是韋昌輝負責同文翰談判。韋昌輝聽説英國人也信仰上帝及十誡以後,非常高興,但同時又強調洪秀全“不僅是我們的主,也是你們的主”,令英方不快。當英方聲明將在中國內戰中嚴守中立時,韋昌輝則以自信而冷靜的態度警告:“爾等如幫助滿人,真是大錯,但即令助之,亦是無用的。天父幫助我們,沒有誰能與他作對的呵!”顯示出獨立自主的立場。 [20] 
同年冬,又有法國使臣布爾布隆欲接觸太平天國,接待他的是燕王秦日綱。期間因國書問題(國書沒有簽名和印章、稱咸豐帝為“皇帝”以及要求過問太平天國治下天主教徒的狀況等)發生禮儀之爭,韋昌輝傳令布爾布隆來聽他口諭,布爾布隆斷然拒絕,韋昌輝遂馬上將他驅逐出境。 [22] 

韋昌輝歷史評價

  • 李秀成: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門辦事,是監生出身,見機靈變之急才足有。 [23] 
  • 張德堅:身材瘦小,白麪而高顴,鬚眉疏秀,頗知文義,陰柔奸險……昌輝位下楊賊一等,其奸詐相似。 [24] 
  • 汪堃:家財富厚,賦性兇橫。 [25] 
  • 天情道理書》:昌輝(原作“北王”)、翼王亦是富厚之家,後因認識天父天兄,不惜家產,恭膺帝命,同扶真主,或位居後護,或職掌左軍,剿滅妖氛,肅清海豫。蓋自起義以來,不憚勞瘁,盡心竭慮,百計圖維,又不知若何辛勤矣。茲蒙天恩主恩及東王之鴻恩,同到小天堂,得受榮光。其亦歷盡艱辛,堅耐到底,方得享天父大福也,更彰彰明矣。 [26] 
  • 凌善清:昌輝謀略下秀清,而勇悍復不及朝貴、達開。 [36] 
  • 羅爾綱:昌輝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地主階級的家庭,從小就養成了他的“陰柔奸險”的性格,“見機靈變之急才”。嘴甜心毒,兩面三刀,上頭笑着,腳底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蜜,暗是一把刀。暴發户的家庭,又養成他向上爬的作風。人家見他好出頭露角,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做“花頭鴨”。他又好賭博,有一次到桂平縣去應試,在考試前把長衫都掉。賭徒的投機作風也給他以薰染。……這樣大規模地消滅太平天國革命骨幹,是清朝統治者在戰場上無法做得到的,而今竟由昌輝的一雙血手來達到了。 [27] 
  • 鍾文典:太平天國的誓師起義,是在韋昌輝的金田老家籌劃和發動的。韋昌輝在團營、起義中“毀家紓難”,舉族從徵,為創建太平天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愧為開國的有功之臣。但從根本上説,他不是一個老實人。所以到達天京之後,在領導集團爭權奪利的內訌中,他犯了戕戮戰友,濫殺無辜的嚴重錯誤,造成太平天國元氣大傷,革命事業頓陷衰敗,終至一蹶難振的局面。他應負的責任是十分重大的。因此,總其一生,為太平天國的創建添磚加瓦,他以功臣始,在太平天國事業勝利發展時破壞革命,他以罪人終。 [28] 

韋昌輝人際關係

  • 父親韋元玠(族譜作“源玠”)
  • 兄弟:韋志俊(韋俊)、韋志濱、韋志先、韋志能
  • 妻子:葉氏、曹氏(卒於1923年)
  • 兒子:韋承業(後居安徽宣城
(以上參考資料 [29] 

韋昌輝人物爭議

韋昌輝族屬爭議

關於韋昌輝的族屬,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壯族,一種是漢族。韋昌輝一直被歸類為“土民”,即後來所説的“壯族”。有人認為廣西各地韋姓多為壯族,所以判斷韋昌輝是壯族人。1953年,廣西省太平天國文史調查團開展調查,寫了《太平天國起義調查報告》,做出了“韋昌輝的民族成分是壯族”的論斷,而且認為“是無可置疑的”。
但是,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卻認為,韋昌輝是漢族人,屬於客家民系。他從《韋氏族譜·序》中看到韋氏始祖由廣東遷居桂平金田,韋昌輝一房講的是客家話。落籍安徽宣城縣紅林橋雙滿村的韋志俊後人也説客家話,據此斷定韋昌輝並非壯族,而是漢族。 [30] 

韋昌輝生年爭議

韋昌輝有生於道光三年(1823年)和道光六年(1826年)兩種説法。《金陵癸甲紀事略》記韋昌輝“現年二十九歲” [31]  ,該書記事“起自癸丑正月二十九日,止於甲寅七月三十日”,謝介鶴記此事時當在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另外《賊情彙纂》卷八“偽北王聯句”記:“廿九春秋綿冀北,六十歲月頌賢王。”該書記事也多止於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底。 [32]  由二則史料可推斷韋昌輝出生於道光六年(1826年)。

韋昌輝後世紀念

韋昌輝故居 韋昌輝故居
主詞條:韋昌輝故居
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有韋昌輝故居。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建築。有上下兩座,左右廂房、橫屋、門樓和屋前月池等,佔地面積330平方米。1974年對故居遺址進行清理,出土一批鐵渣、木炭和爐底燒土、遺物,對故居遺址作了保護。1987年,故居按原貌修復。
在故居旁有昌輝祠。1936年當地鄉紳村民創建,廟宇式平房,內塑韋昌輝像,門聯內容是:“金田起義志傾清室,天國告成位列北王”。 [35] 

韋昌輝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饒任坤、陳仁華編.《太平天國在廣西調查資料全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7—91頁
  • 2.    簡又文.《太平天國雜記二輯 金田之遊及其他》:商務印書館,1946年:第39頁
  • 3.    《桂平縣誌》卷四十一:初,馮雲山教學於紫荊山大沖村,倡上帝會被執。東主曾玉珩斂諸業炭者錢營救之。雲山被解回籍,中途以上帝教説解差,釋回金田,住昌輝家,誘使入會,昌輝資助之。
  • 4.    饒任坤、陳仁華編.《太平天國在廣西調查資料全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9—151頁
  • 5.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17頁
  • 6.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頁
  • 7.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4—206頁
  • 8.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6—210頁
  • 9.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文書彙編》:中華書局,1979年:第35—36頁
  • 10.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211頁
  • 11.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一:凡軍務,羣下具稟昌輝、石達開,謂之稟報。昌輝揣度可行,則轉稟楊賊,謂之稟奏。楊賊若準,始轉奏洪賊, 以取偽旨。其實其事已由楊賊施行。
  • 12.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3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0頁
  • 13.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韋昌輝)事東賊甚諂,輿至則扶以迎。論事不三四語,必跪謝曰:“非四兄教導,小弟肚腸嫩,幾不知此。”肚腸嫩,潯州鄉語,猶官學問淺也。其兄忘其名,與東賊妾兄爭宅。東賊怒,欲殺其兄,發北賊議罪。(昌輝)請以五馬分屍,謂非如此,不足以警眾。
  • 14.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一:癸丑二月,偽北王韋正遣其殿前右二承宣張子朋乘船上犯湖北。張子朋性極兇橫,因爭船隻,責打水營多賊,眾心齊叛,欲盡開船上駛投誠,抑或各散。秀清得信,立至北王府,將韋昌輝杖責數百,張子朋杖責一千,並傳到唐正才,重賜金帛,加封丞相銜,用好言撫慰。水營羣賊悉聽唐正才指揮,唐正才調停羣下,始無叛心,其權詐籠絡人心類如此。
  • 15.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一:咸豐甲寅五月,楊賊命昌輝上犯湖北,令下多日,楊賊私屬羣下稟奏挽留,佯作不準,瀕行,忽改遣韋俊、黃再興等。八月復令昌輝赴湖北、安徽,行次採石,楊賊復下令調回,改遣石達開往。張子鵬激變水營,楊賊杖昌輝數百,至不能興。又詭稱天父附體,時挫折之。楊賊與昌輝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併吞之事。
  • 16.    劉晨.《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03—227頁
  • 17.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4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704頁
  • 18.    王文濡:《太平天國野史》卷十二:命將援湖北,昌輝遣其承宣張子朋同往。子朋兇橫,因爭船隻激怒水師,羣相鼓譟,秀清召昌輝至水師營,數其罪杖責數百,昌輝不能輿,舁而歸。部下皆憤,有裨將揚言於眾日:“東王、北王同起草澤,與共患難,今天京甫奠,即奴馭而杖辱之,其後將何堪?”昌輝聞之,怒斥稗將日東王替天行道,罪責無不公,汝其敢怨恨乎?”因殺之以謝秀清。
  • 19.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7—208頁
  • 20.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6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902—903頁
  • 2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5輯:中華書局,1980年:第165、167頁
  • 22.    太平天國曆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中華書局,1981年:第14—28頁
  • 23.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47頁
  • 24.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3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47頁
  • 25.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4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354頁
  • 26.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1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372頁
  • 27.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四十六 傳第五 韋昌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5]
  • 28.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6頁
  • 29.    簡又文.《太平天國雜記二輯 金田之遊及其他》:商務印書館,1946年:第34—36頁
  • 30.    廣東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廣西太平天國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29—635頁
  • 31.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4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669頁
  • 32.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3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245頁
  • 33.    梁風:《高蘭村:我演洪秀全》,《中國廣播影視》2000年第15期,第27頁。
  • 34.    北王韋昌輝怎麼死的 韋昌輝的後代-族譜新聞-族譜網  .1[引用日期2021-05-07]
  • 35.    凌崇徵、李毓麟:《太平天國的開國功臣—韋昌輝》,《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80年第1期,第37頁。
  • 36.    凌善清.《太平天國野史》第12卷:文明書局,1936年:第13頁
  • 37.    郭毅生、史式主編.《太平天國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2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