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挺

(唐朝大臣)

鎖定
韋挺(589-646年),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大臣,隋朝民部尚書韋衝之子,唐朝宰相韋待價之父。 [1]  [3] 
韋挺出身自關中望族京兆韋氏逍遙公房,少時與隋朝大丞相李淵的長子李建成關係交好,在隴西公府中任祭酒。唐朝建立後,韋挺官至太子左衞驃騎、檢校左衞率,太子李建成待他很好,宮中無人能與他相比。武德七年(624年),李建成謀害秦王李世民未果,韋挺等太子府屬官被高祖李淵流放到越巂。李世民為太子,徵拜韋挺為主爵郎中。後經宰相王珪舉薦,歷任尚書右丞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官至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經常參與討論政事,又與高士廉等人編撰《氏族志》,被太宗讚賞,改授銀青光祿大夫。後改任太常寺卿。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親征遼東,韋挺負責轉運軍糧,因河渠堵塞運糧失期,被罷官,以平民身份從軍效力。太宗破蓋牟城,命韋挺率兵鎮守。韋挺任上日夜與高麗軍戰鬥,對蓋牟城戰況十分擔憂,又對運糧失期被罷官一事不滿,常書信於術士公孫常。後公孫常因罪自殺,韋挺的書信被發現,太宗認為韋挺心懷怨恨,將其貶為象州刺史。 [1]  貞觀二十年(646年),韋挺於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垂拱二年(686年),被追贈為潤州刺史。韋挺的作品有參修的《氏族志》一百卷,文章四篇。 [1-2]  [8] 
韋挺以禮學知名,以矯正世風為己任。為官時敢於直言,在太宗朝盡誠規諫,時進讜言。參與編撰的《氏族志》,對中國政治及譜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8] 
全    名
韋挺
封    號
扶陽縣男(一作扶風郡開國男) [6]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雍州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589年
逝世日期
646年
逝世地
象州(今廣西省象州縣
主要成就
參與編撰《氏族志》
主要作品
《氏族志》、《議婚俗表》等四篇
最高官職
太常寺卿銀青光祿大夫,潤州刺史(贈官)

韋挺人物生平

韋挺少時生平

韋挺出身自關中望族京兆韋氏逍遙公房,少時與隋朝大丞相李淵的長子李建成關係交好。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大丞相李淵攻佔長安,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唐世子,封隴西公,召韋挺到其府中任祭酒 [10] 

韋挺親善太子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李建被立為皇太子。韋挺經過多次升遷,官至太子左衞驃騎、檢校左衞率。與李建成的關係很親密,是東宮官員中最受信用的人。 [1]  [11] 
武德七年(624年),李淵帶着李世民李元吉去宜君(今陝西宜君)的仁智宮避暑。留在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李建成命慶州都督楊文幹暗中召集士兵送往長安,準備趁此機會發動兵變。結果事情被人告發,楊文幹起兵造反,被李世民平定。 [12]  李淵沒有處理李建成,而是認為東宮官員沒有輔佐好太子,把韋挺等人流放到越巂(今四川西昌)。 [13-14] 

韋挺貞觀重臣

武德九年(626年),高祖李淵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韋挺被召入朝任主爵郎中,不久後,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1]  [15] 
貞觀元年(627年),韋挺經王珪數次推薦,出任尚書右丞。不久改任吏部侍郎,轉任黃門侍郎,再升為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 [16]  太宗對韋挺説:“卿擔任御史大夫,是朕的意思,左右大臣沒有為卿説情的!”韋挺説:“臣愚笨,不可以玷辱高位,並且不是功臣也不是舊臣,卻位在藩邸故僚之上,希望讓臣的職位靠後用來勤勉立功的人。”太宗沒有聽。 [16] 
貞觀六年(632年),當時承襲隋朝大亂,風俗敗壞,人們不知教化。韋挺上《論風俗失禮表》及《議婚俗表》。 [18]  同年,韋挺、中書侍郎杜正倫、秘書少監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因上封事稱旨,太宗設宴款待,稱讚他們能夠盡誠規諫,對他們大加賞賜。 [19] 

韋挺拜相未果

不久後,韋挺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當時魏王李泰受恩寵,太子李承乾多有過失,太宗有廢立的想法,杜正倫將消息透露給了李承乾。魏王李泰乘機謀取太子之位,韋挺也參與其中。太宗得知後,將杜正倫貶官,對韋挺説:“朕已經處置了杜正倫,不忍心再以法令來處置卿。”將他改為太常寺卿 [17] 
當初,韋挺任御史大夫時,馬周任監察御史,韋挺對馬周很不禮遇。等到馬周任中書令,太宗打算洗刷韋挺的罪名任用他為宰相,馬周説韋挺很是剛愎自用,不是任宰相的大器,太宗於是停止了任命。 [20] 

韋挺轉運糧草

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打算親征遼東,挑選主管運送糧餉的人時,馬周説韋挺的才能勝任粗活,太宗同意。 [21] 
韋挺的父親曾擔任隋朝營州總管籌劃治理高麗,以前的書信都收藏在家裏,韋挺將它呈上。太宗很高興,對韋挺説:“幽州至遼東兩千裏沒有州縣,官軍的糧草你要為朕徵集。若是官軍糧草充足,那就是你的功勞。你自己選擇四品文武官員十人為副使,從幽、易、平三州各取士兵二百、戰馬二百自用。”下詔河北各州都受韋挺節制調度,允許他自行決斷事務。太宗又親自解下貂皮衣和宮中的馬匹一起賜給了韋挺。 [22] 

韋挺失期被廢

韋挺到任後,派遣燕州司馬王安德巡行渠道,造漕船轉運糧食,自桑乾水抵達盧思台,去幽州八百里,渠塞不可通。韋挺認為正是嚴寒時節,不可運行。於是卸下糧食放在盧思台的旁邊,修糧倉貯藏,等到流水解凍再運行。隨即向太宗報告:“等官軍到來,糧食必定充足。”太宗不高興地説:“軍隊寧可行動緩慢,運糧之事不可推遲。朕想十九年出征,你卻説二十年才能運糧,怎麼辦?”於是下詔書讓繁畸令韋懷質前往韋挺處支度軍糧,檢覆渠水。韋懷質回朝後,彈劾道:“韋挺在幽州,每天置辦酒席,不考慮職責,不前去巡視漕渠是否暢通,就造船運糧,走了八百里,才領悟不能這樣,想前進不能,返回水流又幹涸了。軍隊所需糧草,恐怕不如陛下原先設想的。”太宗怒,派遣將作少監李道裕代替韋挺,讓治書侍御史唐臨將他押送洛陽,廢為平民,以平民的身份隨軍。 [23] 

韋挺任上去世

貞觀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645年),唐軍先鋒部隊攻破蓋牟城,太宗下詔讓韋挺率兵鎮守,表示重新任用。蓋牟城遠離唐軍主力,又與敵軍新城接鄰,因此戰況激烈,日夜作戰。韋挺對蓋牟城戰況十分擔憂,又對運糧失期被罷官一事不滿,便寫書信給親善的術士公孫常。後來公孫常因其他罪行自殺,韋挺的書信被發現,信中説道自己所駐守的城池戰況危急,有感嘆惆悵之意。太宗認為韋挺心懷怨恨,將其貶為象州刺史。 [24] 
貞觀二十年(646年),韋挺任象州刺史一年後,於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25] 

韋挺後世追贈

垂拱二年(686年),韋挺的長子韋待位居宰相,上奏請求削減其官秩,用以追贈其父,作為補償。武則天於是追贈韋挺為潤州刺史。 [26] 

韋挺主要影響

  • 政治
韋挺參與編撰的《氏族志》,以譜牒的形式將六朝舊望與隋唐新貴的地位等級固定下來,這是韋挺與高士廉等人於當時政治及譜學上的重要貢獻。 [8] 
  • 禮學
韋挺以禮學知名,以矯正世風為己任。他的《議婚俗表》與《論風俗失禮表》均從“禮”的角度出發,對不合於“禮”的社會現象進行糾正。《祫禘功臣配享議》從祭祀的源始論起,對功臣配享的時間、規模等進行論證。《涇水贊》僅存四句十六字,寫濁流之出於清津,並用舊典説明涇水的作用。 [8] 

韋挺歷史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卿之任御史大夫,獨朕意耳,左右大臣無為卿地者,卿勉之哉!” [4] 
劉昫趙瑩等《舊唐書》:①“挺恃才傲物,固虧長者之風,賓王報之以不仁,難與議乎君子矣!”②“韋子驕矜,終損功名。” [4] 

韋挺人際關係

  •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北周至北周時期隱士,,北魏右將軍韋旭之子。北周明帝宇文毓十分賞識他,賜號逍遙公
父親
韋衝
北周至隋朝大臣,韋敻第五子。官至隋朝民部尚書
兒子
唐朝宰相,韋挺長子,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婿。唐高宗時期官至右武衞將軍,封扶陽侯。武后臨政後,官拜吏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後拜相,任天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升任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後官拜安息道行軍大總管,督三十六總管討伐吐蕃,戰敗,被流放於繡州,於任上去世。
韋履冰
韋挺第二、三子,事蹟失考。
唐朝大臣,韋挺第四子,官至太常少卿,知吏部選事。
韋氏
韋挺第五子,事蹟失考。
唐朝大臣,韋挺第六子,去世後和太子僕崔思猷的亡女配陰婚。
女兒
韋氏
韋挺長女,嫁齊王李佑,為齊王妃。
參考資料 [7] 
  • 家族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北魏侍中,馮翊、扶風二郡太守)
(北魏南豳州刺史、文惠公)
(北周逍遙公)
(隋荊州總管、漢安文公)
(隋司隸別駕)
(隋內史舍人)
(隋通事舍人)
韋氏
(嫁北周上明恭公楊文紀
(隋廣州總管、襄陽敬公)
(隋秦州刺史、襄陽安公)
(過繼叔父韋孝固)
韋頤
(唐龍州刺史)
韋元祚
(唐丹州刺史)
韋仁祚
(唐宋州刺史)
(北周營州總管、魏興懷公)
(唐齊州刺史)
(隋千牛備身、安吉公)
韋晏
(唐馬嶺縣令)
韋宣敏
(隋户部尚書、義豐縣侯)
韋挺
(唐象州刺史)
韋氏
(嫁隋朝齊王楊暕
韋德運
(隋儀同、觀城公)
(唐隴州長史)
韋后己
(隋尚書令、鄖襄公)
(過繼叔父韋子遷)
(北周京兆尹、河南貞公)
(隋陳沈二州刺史、鄖靜公)
(隋尚衣奉御、舒懿公)
(隋駙馬都尉、河南郡公)
韋纖惠
韋連佩
韋連備
韋氏
韋纖慎
(隋毛州刺史、滑定公)
韋保鷲
(隋右衞副率、滑國公)
(唐刑部侍郎、襄城縣公)
韋氏
(嫁隋萬年令楊嶽
(隋太常少卿、安邑縣伯)
(唐陵州刺史、壽光縣男)
(唐潞易二州別駕)
(唐成州刺史、壽光縣男)
(唐户部侍郎、武陽貞侯)
(唐倉部郎中)
韋瑜
(唐歙州刺史)
(北周永安縣侯)
(普安郡公主,嫁新蔡郡公斛斯恢)
韋氏
(嫁湖州刺史皇甫道
(北周吏部郎中、安平恭子)
(隋隋州刺史、建安縣子)
韋萬頃
韋勇力
韋惠尚
韋氏
(嫁滎陽毛氏,宜君侯)
韋氏
(嫁安定梁氏)
韋氏
(嫁隴西李氏)
(北魏安定縣男)
(隋荊州總管、平桑靜公)
姓名失考
(西魏東秦州刺史)
(北魏太府少卿)
(北魏岐州刺史)
(北魏給事黃門侍郎)
韋文殊
參考資料 [7] 

韋挺主要作品

韋挺的作品有:與高士廉等人編撰的《氏族志》一百卷;《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收錄有韋挺的《論風俗失禮表》一篇;《全唐文補編·卷四》收其《議婚俗表》《祫禘功臣配享議》《涇水贊》三篇。 [2]  [8] 

韋挺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4]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5] 

韋挺影視形象

影視名稱
飾演者
2006年電視劇《貞觀之治
參考資料 [9] 
參考資料
  • 1.    《人物誌(上冊)第五編·第二章·第一節·韋挺》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3-13]
  • 2.    《初學記·卷六·地部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3]
  • 3.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衝子也。
  • 4.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3]
  • 5.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3]
  • 6.    《全唐文第·01部·卷九·冊韋挺長女為齊王妃文》:維貞觀年月日,冊命曰:於戲!惟爾兼太常卿扶風郡開國男韋挺長女,地胄高華,質性柔順,訓彰禮教,譽表幽閒。作儷藩闈,實惟朝典。是用命爾為齊王妃。往欽哉!
  • 7.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宰相世系四(韋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3]
  • 8.    孟祥娟. 隋唐京兆韋氏家族文學論考[D].吉林大學,2010.
  • 9.    《貞觀之治》第一集 45分42秒  .西瓜視頻[引用日期2024-03-15]
  • 10.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挺少與隱太子善,高祖平京師,署隴西公府祭酒。
  • 11.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武德中,累遷太子左衞驃騎,檢校左率。太子遇之甚厚,宮臣罕 與為比。
  • 12.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及高祖幸仁智宮,留建成居守,建成先令慶州總管楊文幹募健兒送京師,欲以為變。又遣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齎甲以賜文幹,令起兵共相應接。公山、煥等行至豳鄉,懼罪馳告其事。
  • 13.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武德七年,帝避暑仁智宮。或言太子與宮臣謀逆,又慶州刺史楊文乾坐大逆誅,辭連東宮,帝專責宮臣,由是挺與杜淹、王珪等皆流越巂。未幾,召拜主爵郎中。
  • 14.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惟責以兄弟不能相容,歸罪於中允王珪、左衞率韋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並流之巂州。
  • 15.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及太宗在東宮,徵拜主爵郎中。
  • 16.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貞觀初,王珪數薦之,遷尚書右丞。歷吏部、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陽縣男。太宗謂挺曰:"卿之任大夫,獨朕意,左右無為卿地者!"挺曰:"臣駑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勳非舊,而在藩邸故僚上,願後臣以勸立功者。"不聽
  • 17.    尋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時泰有寵,太子承乾多過失,太宗微有廢立之意。中書侍郎杜 正倫以漏泄禁中語左遷,時挺亦預泰事,太宗謂曰:“朕已罪正倫,不忍更置卿於法。”特原之。尋遷太常卿。
  • 18.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是時承隋大亂,風俗薄惡,人不知教。挺上疏曰:"父母之恩,昊天罔極;創鉅之痛,終身何已。今衣冠士族,辰日不哭,謂為重喪,親賓來吊,輒不臨舉。又閭里細人,每有重喪,不即發問,先造邑社,待營辦具,乃始發哀。至假車乘,僱棺槨,以榮送葬。既葬,鄰伍會集,相與酣醉,名曰出孝。夫婦之道,王化所基,故有三日不息燭、不舉樂之感。今昏嫁之初,雜奏絲竹,以窮宴歡。官司習俗,弗為條禁。望一切懲革,申明禮憲。"
  • 19.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六年,正倫與御史大夫韋挺、秘書少監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鹹上封事稱旨,太宗為之設宴,因謂曰:“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盡誠規諫,至如龍逢、比干,竟不免孥戮。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我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觸之則殺人。人主亦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有危亡哉!我思卿等此意,豈能暫忘?故聊設宴樂也。”仍並賜帛有差。
  • 20.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初,挺為大夫時,馬周為監察御史,挺以周寒士,殊不禮之。至是,周為中書令,太宗嘗復欲用挺在門下,周密陳挺傲狠,非宰相器,遂寢。
  • 21.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十九年,將有事於遼東,擇人運糧,周又奏挺才堪粗使,太宗從之。
  • 22.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挺以父在隋為營州總管,有經略高麗遺文。因此奏之。太宗甚悦,謂挺曰:"幽州以北,遼水二千餘里無州縣,軍行資糧無所取給,卿宜為此使。但得軍用不乏,功不細矣"。以人部侍郎崔仁師為副使,任自擇文武官四品十人為子使,以幽、易、平三州驍勇二百人,官馬二百匹為從。詔河北諸州皆取挺節度,許以便宜行事。太宗親解貂裘及中廄馬二匹賜之。
  • 23.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庫物,市木造船,運米而進。自桑乾河下至盧思台,去幽州八百里,逢安德還曰:"自此之外,漕渠壅塞。"挺以北方寒雪,不可更進,遂下米於台側權貯之,待開歲發春,方事轉運,度大兵至,軍糧必足,仍馳以聞。太宗不悦,詔挺曰:"兵尚拙速,不貴工遲。朕欲十九年春大舉,今言二十年運漕,甚無謂也。"乃遣繁畤令韋懷質往挺所支度軍糧,檢覆渠水。懷質還奏曰:"挺不先視漕渠,輒集工匠造船,運米即下。至盧思台,方知渠閉,欲進不得,還覆水涸,乃便貯之無通平夷之區。又挺在幽州,日致飲會,實乖至公。陛下明年出師,以臣度之,恐未符聖策。"太宗大怒,令將作少監李道裕代之,仍令治書侍御史唐臨馳傳械挺赴洛陽,依議除名,仍令白衣散從。
  • 24.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及前軍破蓋牟城,詔挺統兵士鎮蓋牟,示漸用之也。挺城守去大軍懸遠,與高麗新城鄰接,日夜戰鬥,鼓譟之聲不絕。挺不堪其憂,且不平於失職,素與術士公孫常善,乃與常書以敍所懷。會常以他事被拘,自縊而死,索其囊中,得挺書,論城中危蹙,兼有嘆悵之辭。太宗以挺怨望,謫為象州刺史。
  • 25.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歲餘卒,年五十八。
  • 26.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又表請削官秩,回恩贈父,於是贈挺潤州刺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