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康

(東漢末年官員、涼州刺史)

鎖定
韋康(?— 212年) [13]  ,字元將,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1]  東漢大臣、書法家,太僕韋端的兒子。
身長八尺五寸,起家郡主簿,受到楊彪稱讚。 [4]  後得到荀彧的推薦,接替父親出任涼州刺史,時人榮之。 [2] 
建安十七年,受到馬超攻擊,為了保全百姓,執意出降,遭到馬超殺害。
全    名
韋康
元將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尹杜陵縣 [1] 
逝世日期
212年
最高官職
涼州刺史

韋康人物生平

韋康子代父職

韋康,字元將,是涼州牧韋端的兒子 [2]  ,精通書法。 [3] 
韋康身長八尺五寸,十五歲時,被闢為郡主薄。楊彪説:“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里之駒。” [4] 
後來,韋端被朝廷徵為太僕,韋康在荀彧的推薦下接任涼州刺史;韋端離開官舍,到傳舍時停下,韋康隨後進入官舍,當時頗以為榮。韋康在任時,曾闢州人楊阜為別駕。 [2]  [5-7] 

韋康身死涼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在渭南戰敗的馬超得到任養幫助,之後率諸戎渠帥攻擊隴上郡縣,諸郡縣皆響應,只有漢陽郡冀縣還在堅守。馬超兼併隴右之眾,張魯也遣大將楊昂助戰,總共一萬多人攻打冀縣。冀縣從正月堅守到八月,而救兵不到。韋康派遣別駕閻温沿水路逃出求援,結果被馬超捉獲,馬超讓閻温對城中假稱東方沒有救兵,閻温假意答應,實則對着冀縣大喊:“大軍不出三日就會到,努力呀!”城中的人都哭着大呼萬歲,閻温也因此被馬超殺害。 [8]  [9] 
韋康素來仁義,不忍吏民傷殘;閻温死後,韋康與漢陽太守大驚失色,於是決定投降馬超。韋康的部下楊阜、趙昂都出言勸阻,楊阜哭着説:“楊阜等人率領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即便是田單死守,也沒有如此堅固!放棄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還會給自己蒙上不義的罪名,我願以死相守。”韋康不從;不久後,韋康與太守派人向馬超請和,並打開城門迎接馬超。馬超入城後,便違背誓約,指使楊昂殺死了韋康和太守。州民得知韋康死訊,莫不悽然憤慨。 [8]  [10-11] 
後來,韋康的故吏趙衢梁寬姜敍、楊阜等人起兵驅逐馬超,致使馬超丟失隴右,敗奔漢中。 [12]  [14] 

韋康人物評價

孔融:“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 [15] 
楊彪:“韋主薄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昴昴千里之駒。” [16] 

韋康親屬成員

韋康父親

韋端,東漢涼州牧、太僕。 [2] 

韋康兄弟

韋誕,韋康之弟,曹魏侍中、中書監。 [3] 

韋康後代

韋昶,韋康的玄孫。 [17] 

韋康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韋康屬於過場人物。涼州遭馬超圍攻時,韋康屢次遣人向夏侯淵求救,但夏侯淵因未得曹操命令而不敢動兵;韋康因孤立無援而開城投降,結果馬超認為韋康事急投降並非真心,於是將他全家四十餘口全部處死。 [18] 
參考資料
  • 1.    《陶潛集 卷十》:孝廉杜陵金敞字元休【位至兗州刺史】、上計掾長陵第五巡字文休【興先之子。興先名種,司空伯魚之孫,名士也。不詳巡位所至,時闢太尉掾】、上計掾杜陵韋端字甫休【位至涼州牧、太尉】。右同郡齊名,時人號為“京兆三休”,並以光和元年察舉,見《三輔決錄》。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韋康為涼州,後並負敗焉。【康字元將,京兆人。父端,從涼州牧徵為太僕,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後為馬超所圍,堅守歷時,救軍不至,遂為超所殺。】 韋康是韋端之子,陶潛集載韋端為杜陵人,則韋康亦為杜陵人
  • 2.    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太祖以彧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唯嚴象為揚州,韋康為涼州,後敗亡。【三輔決錄注曰:象字文則,京兆人。少聰博,有膽智。以督軍御史中丞詣揚州討袁術,會術病卒,因以為揚州刺史。建安五年,為孫策廬江太守李術所殺,時年三十八。象同郡趙岐作三輔決錄,恐時人不盡其意,故隱其書,唯以示象。康字元將,亦京兆人。孔融與康父端書曰:"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仲將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端從涼州牧徵為太僕,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後為馬超所圍,堅守歷時,救軍不至,遂為超所殺。仲將名誕,見劉邵傳。】
  • 3.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六 書一》:魏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太僕之子,官至侍中……兄康字元將,工書。子熊字少李,亦善書。時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出《書斷》)
  • 4.    《太平御覽 卷二百六十五 職官部六十三》引《三輔決錄》曰: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里之駒。"
  • 5.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韋康為涼州,後並負敗焉。【康字元將,京兆人。父端,從涼州牧徵為太僕,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後為馬超所圍,堅守歷時,救軍不至,遂為超所殺。】
  • 6.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而端徵為太僕,其子康代為刺史,闢阜為別駕。
  • 7.    《太平御覽 卷二百五十五 職官部五十三》引《三輔決錄》曰:韋康代父為涼州刺史,父出止傳舍,康入官宇,時人榮之。
  • 8.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超率諸戎渠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嶽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別駕閻温循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計。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遂號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城門迎超。超入,拘嶽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
  • 9.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養等舉眾迎之。温止之,不能禁,乃馳還州。超復圍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温密出,告急於夏侯淵。賊圍數重,温夜從水中潛出。明日,賊見其跡,遣人追遮之,於顯親界得温,執還詣超。超解其縛,謂曰:"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若從吾言,反謂城中,東方無救,此轉禍為福之計也。不然,今為戮矣。"温偽許之,超乃載温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稱萬歲。超怒數之曰:"足下不為命計邪?"温不應。時超攻城久不下,故徐誘温,冀其改意。復謂温曰:"城中故人,有欲與吾同者不?"温又不應。遂切責之,温曰:"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超遂殺之。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列女傳曰:……建安中,昂轉參軍事,徙居冀。會馬超攻冀,異躬著布韝,佐昂守備,又悉脱所佩環、黼黻以賞戰士。及超攻急,城中飢困,刺史韋康素仁,愍吏民傷殘,欲與超和。昂諫不聽,歸以語異,異曰:"君有爭臣,大夫有專利之義;專不為非也。焉知救兵不到關隴哉?當共勉卒高勳,全節致死,不可從也。"比昂還,康與超和。超遂背約害康,又劫昂,質其嫡子月於南鄭。】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皇甫謐列女傳曰:姜敍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悽然,莫不感憤。】
  • 12.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超攻殺涼州刺史韋康,復據隴右。十九年,天水人楊阜破超,超奔漢中,降劉備。
  • 13.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衞尉馬騰,夷三族。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秋七月,洧水、潁水溢。螟。八月,馬超破涼州,殺刺史韋康。
  • 14.    《三國志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説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康故吏民楊阜、姜敍、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敍起於滷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 15.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9]
  • 16.    卷二百六十五 ◎職官部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9]
  • 17.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七 書二》:晉韋昶字文林,仲將兄康字元將涼州刺史之玄孫。官至潁川太守散騎常侍。
  • 18.    三國演義(第64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