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布

(詞語解釋)

鎖定
韋布,漢語詞彙,拼音是wéi bù,意思是韋帶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裝。
中文名
韋布
拼    音
wéi bù
釋    義
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目錄

韋布釋義

1、韋帶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裝。
2、韋布,借指寒素之士。

韋布出處

漢 司馬相如 《報卓文君書》:“五色有燦,而不掩韋布。”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清 劉大櫆 《賁趾堂記》:“人之情有棄膏粱而甘藜藿,輕紱冕而躬韋布,然未有不苦勞而樂逸者。”
宋 岳珂 《桯史·萬春伶語》:“﹝ 胡給事 ﹞物色為首者,盡繫獄,韋布益不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錢起》:“王公不覺其大,韋布不覺其小。”
《宋史·黃祖舜》:“抱道懷德之士,不應書幹祿,老於韋布。”
《明史·文苑傳四·徐渭》:“當嘉靖時, 王李倡‘七子社’, 謝榛以布衣被擯。 渭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縹緗麗藻,韋布富經綸。鵬奮摶豐翮,螭蟠起巨鱗。”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