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家

鎖定
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
中文名
韋家
類    型
姓氏
排    行
第一百二十二位
根    源
出自顓頊高陽氏之後裔

目錄

韋家簡介

尋根溯源
1、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出自顓頊高陽氏之後裔。以國為氏。
2、出自韓信後裔。漢初年,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其子逃至南粵(今廣東、廣西一帶),改韓姓為“韋”姓。
3、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喀什市)有韋姓者。
4、賜姓而來。據《唐書·桓彥範傳》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
5、其它源流。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得姓始祖
元哲。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與錢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於商代初年,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始祖為元哲。少康為夏帝時,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於豕韋(今河南省滑縣),並建立諸侯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被商湯所滅,韋國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孫後代便以原國名韋為姓,遂成韋姓
繁衍播遷
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依資料記載,其早期的播遷始於漢朝:漢楚王太傅韋孟徙居魯國鄒縣(今屬山東);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佈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 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莊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號
韋姓郡望據《廣韻》所載,主要有京兆郡。此郡秦朝設置內史官,管轄京師(今陝西咸陽一帶),漢改右內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韋家堂號

堂號:
韋姓以“扶陽”、“京兆”為其堂號。?
宗族特徵
1、在韋姓歷史演進過程中,湧現出眾多的軍政名人,是一個勇武果敢、講究節義的姓氏。另外,韋姓北方人口多於南方,屬典型北方姓氏。
2、在中國眾多姓氏、眾多字行輩份中,韋姓自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如現代人韋靖所纂修的《韋氏家譜》中,載有廣東中山韋姓一支字行為:“永乾佑寧嘉,延國安靖始。”
名人精粹
韋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西漢詩人,曾任漢楚王太傅。韋昭:三國孫吳雲陽(今陝西涇陽縣)人,為當時著名學者。韋睿: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齊末為上庸太守,梁時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護軍將軍等職。因其多次率軍大敗北魏軍,被魏人稱為“韋虎”。韋叟: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鎮軍將軍。韋元恢: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任職後魏綠州刺史。韋子粲:北朝齊人,官任豫州(今屬河南)刺史。韋節:隋煬帝時任御史職,曾出使西域,歸後著有《西蕃記》一書。韋應物:唐時京兆長安(今屬陝西)人,著名的田園詩人,後人集其著作成《韋蘇州集》,官至滁州、江州、蘇州刺史。韋堅: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曾任職陝郡太守、水陸轉運使。韋皋: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韋莊:長安杜陵(今陝西長安縣)人,唐至五代時詩人、詞人,著有《烷花集》,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韋淵:今河南開封人,宋時任職親衞大夫,受封平樂郡王。韋紹光:廣州北郊三元里人,在轟轟烈烈的鴉片戰爭中,成為抗英鬥爭首領。韋昌輝: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首領,被封為北王,後在與楊秀清爭權中,造成“天京事變”的慘劇,天國由此而衰,韋本人也被洪秀全處死。韋以德:清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被封為國宗,提督軍務,後在武昌陷落,西援田家鎮時戰死於半壁山韋朝元南籠府(今貴州安龍)當丈寨人,清朝南籠(今屬貴州)起義首領。韋樹模:清廣西平南人,早年入廣西同盟會分會,在廣州起義中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韋雲卿:清末廣西南寧人,早年入同盟會,並參加了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後在廣州起義中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