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鞠思敏

鎖定
鞠思敏(1872──1944),名承穎.字思敏,山東省榮成縣人。教育家。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任教於山左公學。後在山東高等師範學堂、省立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曾任山東省教育廳司長。1913年與王祝晨等人.創辦私立正誼中學。“五四’’運動時期,又共同創辦尚志學會.傳播新文化。辦學中聘用進步教師.培養愛國進步學生.畢生獻身於教育事業。在教育界很有影響。 [2]  濟南被日本人佔領後,日偽漢奸曾多次邀請鞠思敏出任教育廳廳長,均被他堅決回絕。1944年8月7日,貧病交加的鞠思敏在憂國憂民的焦慮中抱憾而終,時年72歲。 [1] 
中文名
鞠思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2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山東師範學堂
出生地
中國山東省榮成縣
代表作品
榮成縣續志

鞠思敏人物生平

鞠思敏(1872-1944年),被稱為“山東的蔡元培”,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口皆碑,為創立發展山東師範教育和中學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鞠思敏生於榮成,20歲中秀才,21歲為廩生,39歲授舉人銜。他一生追求真理,支持進步,1906年加入同盟會,曾先後擔任省高等師範學校校長、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為濟南私立正誼中學創始校長、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首任校長及正誼中學董事長。1937年,他拒絕出任偽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陶鈍説他是“一個正義的愛國教育家”,王祝晨稱他“有春風化雨氣象”,張默生贊他“汪汪若千頃之波,識在人先而事在人後”。 [1] 

鞠思敏正誼為道 有教無類

1913年,鞠思敏與部分濟南教育界人士發起創辦正誼中學(濟南藝術學校前身)。校名取自《漢書•董仲舒傳》,“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意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匡扶正義,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
鞠思敏擔任學校第一任校長,他的教育思想與蔡元培頗有相似之處,被稱為“山東的蔡元培”。他主張兼容幷包,崇尚感化教育,視學校如家庭,視同事如兄弟,視學生如子女。當年,有“小燕園”美譽的正誼中學從不爭搶優質生源,有意錯後招生時間,為的就是儘可能把其他學校的落榜生招錄其中。鞠思敏認為:“幾無不可造就之青年,幾無不可任用之人才。”因此,鞠思敏被友人們戲稱為“收破爛”的校長。
正誼中學在管理上秉持“有教無類”的方針,堅持曉之以情的正面教育,絕無生硬粗暴的橫加管束。當年,濟南教育界的人都知道正誼中學幾十年間沒有開除過學生。鞠思敏對此的見解是:“教育者的責任應是儘可能把不好的學生教育好。開除學生雖然很痛快,但太簡單了,而且給社會增加了負擔。” [1] 

鞠思敏追求真理 支持進步

國學大師季羨林回憶鞠思敏時曾這樣説:“他自己的一生就證明了他是一個言行一致、極富民族氣節的人。”
1906年,在濟南求學的鞠思敏受同學影響加入同盟會,與眾同窗一起奔走革命,參與策劃山東獨立。
1920年,濟南青年學生在反帝愛國運動中被軍警打傷。鞠思敏得知後非常氣憤,立即呼籲濟南的教職員工組成“濟南教職工聯合會”,支援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最終取得了鬥爭的勝利。
1925年“五卅慘案”後,數萬人在商埠召開大會,鞠思敏被公推為大會主席。會上,鞠思敏義憤填膺,慷慨陳詞,號召人們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
在1928年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中,正誼中學的教學樓被日軍炮彈擊中。鞠思敏特意在中炮的地方補上紅瓦,以此教育學生勿忘國恥。
1929年,鞠思敏被聘請籌辦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即濟南鄉師),擔任校長一職。當時,全國正處在白色恐怖中。作為教育改革家,鞠思敏不畏強暴,大膽提倡進步思想,支持師生閲讀革命書刊,使濟南鄉師成為學生運動和地下黨組織的活動基地,被稱為“紅色鄉師”。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濟南掀起要求政府抗日的熱潮。鞠思敏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出面慰問、支持學生,遭受到了迫害,並於次年被無辜撤職。
從事教育數十年,鞠思敏資助貧困學生無數,家徒四壁,多虧眾同鄉好友送去米麪才得以維持生計。濟南被日本人佔領後,日偽漢奸曾多次邀請鞠思敏出任教育廳廳長,均被他堅決回絕。1944年8月7日,貧病交加的鞠思敏在憂國憂民的焦慮中抱憾而終,時年72歲。 [1] 

鞠思敏正誼印記 紅色傳承

鞠思敏矢志以教育為終身職業,他的愛國情懷在正誼中學這所有着百年曆史的紅色學校集中體現了出來。
1913年,鞠思敏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劉冠三、王訥、蔣衍升、高彭年、王祝晨、於明信等共同創辦正誼中學,他們要麼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同盟會會員,要麼是山東省優級師範學堂的畢業生,要麼是教育界知名人士。當年,他們之所以不畏艱難創辦正誼中學,就是為了造就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開創民主進步教育的新風氣。
除鞠思敏外,正誼中學還湧現出許多知名的愛國人士和文化學者。于丹紱、黃炎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都曾在這裏任教,季羨林、王幼平、孫思白等曾在這裏求學。1956年,正誼中學由私立改為公辦,並改稱濟南第十七中學;1985年5月,更名為濟南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4月,更名為濟南藝術中學。2005年,與濟南藝術學校合併,成為新的濟南藝術學校。 [1] 
參考資料
  • 1.    《鞠思敏:追求正義的愛國教育家》,《山東教育報》2021年7月2日,第6版。
  • 2.    濟南市歷下區編纂委員會編:《歷下區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第543-5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