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鞠常

鎖定
鞠常 [1]  (928-974)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現屬高密市姚哥莊)。生於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卒於北宋太開寶七年,享年47歲。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進士。後周太祖廣順中,充集賢校理,歷伊陽令。顯德中,歷宰介休、魏縣。
宋太祖開寶中,擢著作佐郎,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皆有名於時。仕終清河令。嘗於應舉時作《四時成歲賦》及《春蘭賦》,頗存興託。
可久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密州高密
主要成就
北宋清河縣令
本    名
鞠常

鞠常人物生平

鞠常年少成名

祖鞠真,唐僖宗黃縣令。父鞠慶孫,唐昭宗申州團練判官。少有詩名。常少好學,善屬文。
在五代後漢乾佑二年一榜中進士第,時年二十一歲,被譽為“明經神童,探花少年”。“釋褐秘書省校書郎

鞠常人仕後周

後周太祖廣順中,宰相範質奏充集賢校理,出為鄆州觀察支使,歷永興軍節度掌書記、伊陽令。顯德四年,詣闕進策,召試,復授猗氏令,遷蔡州防禦判官,復宰介休、魏縣。

鞠常入仕北宋

開寶中,趙普為相,擢為著作佐郎。時任此官,惟常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四人,皆有名於時。常應舉時,著《四時成歲賦》萬餘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託。後為清河令。開寶七年,卒,年四十七。

鞠常人物軼事

鞠常得一賢妻

鞠常(2子2女)和弟弟鞠愉(2子3女)有九個子女,當年兩人在在外地做官,且任職累遷,居無定所。
鞠常妻子於氏、鞠愉妻子張氏率九個子女留守高密故居。張氏亡故後,兩院子女一共九人皆於氏撫養,於氏貞淑慈愛,將侄兒侄女視如己出,照顧得非常周到,乃至鄉親鄰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知道這羣孩子原來來自兩個家庭。

鞠常得一孝子

太平興國八年鞠常妻子於氏病逝,兒子鞠仲謀悲痛萬分。將母親的遺體同八年前故去的亡父髕骨卜葬後一件大事提上日程,祖父與叔父的遺骨仍然葬在為官之地,按照舊制,只有歸葬祖墳魂歸故里才能告慰先人在天之靈。
於是,兒子鞠仲謀決定終斷科考準備行囊,擇日啓程踏上行近萬里的遷葬之路。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出行十分艱辛,特別是這樣長距離的孤身旅行,沒有堅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幾乎是不可能的。一路上,陸行涉步,遇水泛舟,千迴百轉,風餐露宿,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由申(申州,今信陽)抵陝(陝州,今三門峽陝縣),將祖父母、叔父母、堂兄五份遺骨收斂分裝後背負五喪東返高密,完成了歸葬祖墳的夙願,鞠仲謀“捧土起墳,扶喪萬里”的孝行壯舉,一時被高密邑民傳為佳話。

鞠常家族成員

鞠常夫人

於氏(936-982),北宋太常少卿於鵬的次女,生於後唐末帝清泰三年,卒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享年47歲。

鞠常兒女

鞠仲謀,字有開,雍熙中進士,有材幹,歷御史、東京留守推官、陝西轉運,至兵部員外郎。仲謀集其父所為文成二十卷。
次子鞠仲淵不仕
長女嫁太子中舍聶巨川
次女嫁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太常丞王禹錫,王禹錫病故後改嫁聶巨榮

鞠常後代

鞠常家族至今在高密市姚哥莊繁衍生息,屬於高密大宅門。 [1] 

鞠常家族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鞠真(唐僖宗登州黃縣令)
鞠慶孫(唐昭宗申州團練判官)
鞠常(北宋清河縣令,配於鵬女於氏)
鞠仲謀(真宗侍御史、兵部員外郎)
鞠礪(真宗尚書膳部員外郎)
鞠詠(錢塘縣令)
鞠齊卿(將作監主簿)
鞠砥(江西鞠氏始祖祖)
-
-
鞠仲淵
-
-
-
鞠氏,嫁聶巨川
-
-
-
鞠氏,先嫁王禹錫,再嫁聶巨榮
-
-
-
鞠愉(後周廣順二年進士,倉部員外郎,配張澹女張氏)
鞠真卿(潤州知州)
-
-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