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鞏志根

鎖定
鞏志根,男,1933年8月生,曾任二九三大隊總工程師、科技委主任、高級工程師。
中文名
鞏志根
出生日期
1933年8月

鞏志根主要貢獻

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紮根山區幾十年
自從1957年到達廣東省翁源縣下莊,成為二九三大隊的一員後,鞏志根就與這個粵北偏遠山區的山山水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與開山鑿巖的工人們一起吃住,共同戰鬥。他在充滿硝煙的礦道測量、編錄數據,他跋山涉水,走遍礦區的每個角落,摸遍礦區的每塊石頭。不管是酷暑嚴寒,還是颳風下風,他始終堅守在找礦的一線。他從一個青春熱血的青年慢慢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直至從單位退休,其中多數時間他都呆在下莊。 [1] 
“鞏老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鈾礦地質事業,他的幾個孩子都是在下莊出生,在翁源長大的。”二九三礦的徐興軍這樣評價道。
在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的山區堅守幾十年,普通人都不容易做到,對於一個來自城市的高級知識分子而言更是難上加難。鞏志根是如何做到的呢?“鞏老是一個能吃苦耐勞,具有堅忍不拔意志的人。”徐興軍解釋道。
大山野外露天工作,除了要忍受惡劣的天氣、蚊蟲的肆虐外,找礦本身就是一項艱苦又充滿危險性的工作。在下莊鈾礦陳列館中有一架探測鈾礦飛機的圖片,據悉,當時就是利用這種飛機初步定位鈾礦位置的。當飛機在上空飛行,感應器感應到鈾的信號後就會扔下一個石灰包。鞏志根這些地質勘探人員要在山上找到這個石灰包,初步定下鈾礦的位置。然後再採掘岩石並編錄礦石信息,經過充分測量、分析,達到要求後才能確定是否開採。要在莽莽羣山中找到一個小小的石灰包,其難度可想而知。鞏志根與同事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任務。
下莊鈾礦陳列館中另一張礦牀掘進的還原圖頗能反映鞏志根他們工作的場景。圖中兩名身穿雨衣的工人,正手持鐵錘和鋼釺開鑿巖石,星火迸發的身後留下一地的石塊。
為了趕進度,那時礦道的掘進是24小時不間斷的,鞏志根負責坑道編錄工作,為了跟上坑道掘進的進度,他不分晝夜進坑道編錄。晚上困了,就睡在礦石堆上,醒來繼續編錄。
坑道會經常進行爆破作業,當坑道濃煙還未散去,鞏志根就得走進坑道開始編錄。他説:“那時坑道十分嗆人,但為了不耽誤編錄,我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爆破開採也充滿了危險性,有次由於工人事前沒有通知就炸了,他差點為此付出生命。“那時工作十分有激情,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也從沒有覺得苦、覺得累。”鞏志根説道。
鞏志根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突出的工作業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1959年初,他被光榮地推選為“躍進獻禮積極分子”到北京出席會議並受到周恩來及陳毅、宋任窮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鞏志根所獲榮譽

1991年榮獲全國地質行業最高榮譽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992年榮獲核工業總公司頒發的“部級科技進步壹等獎”,1993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榮獲中國鈾業最高榮譽“中國鈾業功勳人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