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鞏傑

(蘭州大學教授)

鎖定
鞏傑,男,甘肅慶陽人,1975年生,理學博士,現為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所教授 [1]  ,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環境遙感與生態評價、空間信息與資源環境、生態系統服務、土地變化科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環境影響與評價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120多篇。
中文名
鞏傑
外文名
Gong Jie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甘肅省慶陽市
性    別
職    稱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鞏傑研究方向

景觀生態學、資源環境遙感與生態評價、地學空間分析與資源環境、生態系統服務、土地變化科學、社會生態複合系統。
主講課程:
(1)本科生課程:《綜合自然地理學》、《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學科交叉融合課程、聯合授課)、《土地變化科學》
(2)研究生課程:
A. 《宏觀生態學》(課程協調人,主講主題:景觀生態學進展、土地變化科學進展、恢復生態學進展、生態系統服務等)
B. 《生態遙感》(主講主題: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系統格局)
C.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評價》 (課程協調人,主講主題:土地變化遙感、生態系統遙感、生態環境質量遙感等)

鞏傑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景觀生態、環境遙感與生態評價、生態系統服務、空間信息與資源環境、土地利用變化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
主要學術貢獻簡介如下:
研究成果1—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製圖方法與應用。發展了流域景觀格局與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法,提出了一種西部山區缺失基礎數據的典型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替代方法,發展了一種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定量化分析方法ESTD。
研究成果2—區域生態風險評價方法與景觀管理。發展了景觀生態風險評估方法,構建了一種“土地利用—生態風險—生態系統服務—決策與管理”耦合級聯框架,提出了基於生態風險的生態系統服務分區及管理研究框架。
研究成果3—綠洲時空變化與驅動機制的新方法與新思路。發展了一種乾旱區多源遙感影像數據融合技術,重建了1963-2010年金塔綠洲空間分佈圖,構建了綠洲時空變化及其驅動機制分析方法,拓展了旱區線性廊道與景觀響應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4—西部山地生態變化遙感監測與決策管理。發展了西部山地生態變化遙感監測指標與評價方法,推進了西部山地生態變化遙感快速監測與評估能力及決策應用研究。
研究成果5—區域社會-生態系統時空變化與環境效應。發展了區域社會-生態系統時空變化研究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和製圖方法,揭示了區域社會-生態系統時空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拓展了黃土丘陵區社會-生態系統研究與應用方法。
研究成果6—旱區城市化與城市景觀格局變化定量辨析。構建了乾旱區城市景觀變化研究的“團塊-軸向” 定量分析方法,揭示了乾旱區城市化與城市景觀變化時空動態,發展了城市景觀變化研究方法。

鞏傑所獲榮譽

參與講授的“生態學與陸地生態系統”2010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應用生態學報》2016、2018、2019年優秀評審專家。
《生態學雜誌》2015 、2016、2018、2020、2021年優秀評審專家。

鞏傑社會任職

國際景觀生態協會中國分會 第5屆IALE-China理事會 理事 副秘書長(負責與IALE國際辦公室聯絡) 2013-
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 第一屆理事會理事(2015-) 會員 2012-
國際生態系統夥伴聯盟 會員 2013-
中國地理學會 會員 2006-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會員 2008-
中國生態學會 會員 2006-
中國生態學會第7-8屆青年工作者委員會 委員 2012-2019

鞏傑教育經歷

1995.9—1999.6 甘肅農業大學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9.9—2002.6 甘肅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2.9—2006.3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學專業(景觀生態學方向),獲理學博士學位
鞏傑 鞏傑

鞏傑工作經歷

2006.07—2006.08:National Uni. of Mongolia,蒙古景觀生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6.12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自然地理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6.07—2008.04: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講師;
2009.12—2010.11:Michigan State Uni.,系統綜合與可持續性科學中心,訪問學者;
2008.01—2012.07:蘭州大學地理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地理學博士後合作研究;
2016.03—2017.03:Stanford university, Woods 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8.05—2019.11:蘭州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
2019.12— :蘭州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鞏傑發表論文

[1] Jie Gong*, Tiantian Jin, Dongqing Liu, Yuehua Zhu, Lingling Yan. Are ecosystem service bundles useful for mountainous landscape function zoning and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we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34:108495. (SCI-2).
[2] Jie Gong*, Tiantian Jin, Erjia Cao, Shimei Wang, Lingling Yan. Is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VSD model and AHP-Entropy method useful for loessial forest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adaptative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Ziwuling Mountain Regio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3:109379. (SCI-2).
[3] Yan Li, Jie Gong*, Yunxia Zhang and Bingli Gao. NDVI-Based Greening of Alpine Steppe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ic Change and Grazing Intensity in the Southwestern Tibetan Plateau. Land, 2022, 11, 975.
[4] Jin T, Yan L, Wang S and Gong J*.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Ecological Risk on Water Yield Service via Land-Use and Climate Change Simul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Ziwuling Mountainous Region, China. Front. Environ. Sci. 2022, 10:908057.
[5] Jie Gong*, Erjia Cao, Yuchu Xie, Caixian Xu, Hongying Li, Lingling Yan. Integr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to adaptive management: Insights from a western mountain-basin area,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281:111817. (SCI-1).
[6] Gong Jie*, Zhang Jinxi, Zhang Yunxia, Zhu Yuehua, Jin Tiantian & Xu Caixian. Do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play a role in enhancing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 in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21,31: 848-866. (SCI-3).
[7] Gong Jie*, Xu Caixian, Yan Lingling, Zhu Yuehua, Zhang Yunxia, Jin Tiantian. Multi-scale analysi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in an ecoton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1, 18:2803-19. (SCI-4).
[8] Jie Gong*, Dongqing Liu, Jinxi Zhang, Yuchu Xie, Erjia Cao, Hongying Li. Tradeoffs/synergies of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land use simulation in a mountain-basin area, we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9, 99,283-293. (SCI-2).
[9] Xie Y C, Gong J*, Sun P, Gou X H. Oasis dynamics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 on landscape pattern on Jinta oasis in arid China from 1963a-2010a: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satellite ima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4, 33,181-191.
[10] Xie Y C, Gong J*, Sun P, Gou X H, Xie Y W. Impact of major vehicular roads on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growth in an arid region: A case study of Jiuquan city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16,127, 235-244. (SCI-4).
[11] Yilong Huang*, Liding Chen, Bojie Fu, Zhilin Huang, Jie Gong, Xixi Lu. Effect of land use and topography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Ecohydrology, 2011, doi:10.1002/eco.273
[12] Jie Gong, L.D. Chen, B.J. Fu, W. Wei. Integrated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aspect on soil nutrient in a small catchment in hilly loess area,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7, 14: 307-316. (SCI-4).
[13] Liding Chen, Jie Gong, Bojie Fu, Zhilin Huang, Yilong Huang, LideGui. Effect of land use convers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loess plateau of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07, 22: 641-648. (SCI-4).
[14] Jie Gong, L. Chen, B. Fu, Y. Huang, Z. Huang and H. Peng. Effect of land uses on soil nutrients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6,17: 453-465. (SCI-1).
[15] Wei Wei, Liding Chen, Bojie Fu, YiheLv, Jie Gong. Responses of water erosion to rainfall extremes and vegetation types in a loess semiarid hilly area, NW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9,23(12):1780-1791. (SCI-2)
[16] Liding Chen, Zhilin Huang, Jie Gong, Bojie Fu, Yilong Huang. The effect of land cover/vegetation on soil water dynamic in the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atena, 2007,70:200-208. (SCI-2).
[17] Z. L. Huang, L.D. Chen, B.J. Fu, Y.H. Lv, Y. L Huang., Jie Go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four representative cropland conversions in reducing water erosion: evidence from long-term plots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06, 17: 615-627. (SCI-1).
[18] 李焱, 戴睿, 張雲霞, 鞏傑*. 藏西南高原植被NDVI時空變化及其與海拔梯度的關係.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29(4):215-322.
[19] 李焱,靳甜甜,高秉麗,張雲霞, 鞏傑*.1901—2017 年藏西南高原氣候及其生產潛力時空變化.自然資源學報. 2022. 37(7), 1918-1934.
[20] 李焱, 鞏傑*, 戴睿, 等. 藏西南高原植被覆蓋時空變化及其與氣候因素和人類活動的關係[J]. 地理科學,2022,42(5):761-771.
[21] 鞏傑*,高秉麗,李焱,等.1960-2020 年黃河流域氣候乾濕狀況時空分異及變化趨勢[J].中國農業氣象,2022,43(3):165-176.
[22] 靳甜甜, 曹二佳, 鞏傑*. 2000-2018年子午嶺區植被覆蓋時空變化及其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關係[J]. 水土保持通報, 2022,42(1):335-343.
[23] 張雲霞, 張金茜, 鞏傑*. 半乾旱區湖盆景觀格局脆弱性及其影響因素——以涼城縣為例, 乾旱區研究, 2022, 39(4): 1259-1269.
[24] 高秉麗, 鞏傑*,李焱,靳甜甜. 基於SPEI的黃河流域多尺度乾濕特徵分析. 乾旱區研究, 2022, 39(3):723-733.
[25] 胡影,馮曉明,鞏傑*.基於生態系統服務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社會經濟協調性分析.生態學報,2022, 42(16):6523-6533.
[26] 汪仕美,靳甜甜,燕玲玲,鞏傑*.子午嶺區生態系統服務權衡與協同變化及影響因素[J/OL].應用生態學報. 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211.027
[27] 徐當會,鞏傑,袁建立,馮虎元,方向文. 新形勢下本科教學模式探索——以污染生態學課程為例. 大學教育, 2022, 6:122-124.
[28] 徐彩仙, 鞏傑*, 燕玲玲, 高秉麗, 李焱. 甘肅白龍江流域土壤保持服務供需風險時空變化. 生態學雜誌. 2021, https://doi.org/10.13292/j.1000-4890.202105.008
[29] 燕玲玲, 鞏傑*, 徐彩仙, 曹二佳, 李紅瑛, 高秉麗, 李焱.子午嶺地區土壤保持服務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水土保持學報, 2021, 35(1): 188-197.
[30] 靳甜甜, 張雲霞, 朱月華, 鞏傑*, 燕玲玲. 黃土高原林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景觀生態風險時空變化及其關聯性--以子午嶺區為例. 應用生態學報, 2021, 5(32):1623-1632.
[31] 陳泓文, 鞏傑*. 陝北黃土高原生態系統服務供需格局及其演變.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DOI:10.13869/j.cnki.rswc.20210603.001
[32] 鞏傑*,柳冬青,高秉麗,徐彩仙,李焱. 西部山區流域生態系統服務權衡與協同關係-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 應用生態學報, 2020, 31(4):1278-1288.
[33] 鞏傑*,燕玲玲,徐彩仙,郭青海.近30 年來中美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熱點對比分析-基於文獻計量研究.生態學報,2020,40(10):3537-3547.
[34] 張鐳,黃建平,梁捷寧,於海鵬,管曉丹,馬金珠,沈禹穎,鄧建明,黃寧,孟興民,王澄海,李常斌,牟翠翠,鞏傑,張帆宇.氣候變化對黃河流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科技導報, 2020,38(17): 42-51.
[35] 鞏傑*,徐彩仙,燕玲玲,郭青海.1997-2018年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熱點變化與動向.應用生態學報, 2019, 30(10):3265-3276.
[36] 錢彩雲,鞏傑*,張金茜,柳冬青,馬學成.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變化及權衡與協同關係.地理學報, 2018,73(05):868-879. (EI, CSSCI)
[37] 鞏傑*,張影,錢彩雲.甘肅白龍江流域淨生態系統生產力時空變化.生態學報, 2017, 37(15):5121- 5128.
[38] 鞏傑*,徐當會.新時期景觀生態學本科教學模式革新:理論講授+案例剖析+實踐與探究性學習.高等理科教育,2019(02):103-107.
[39] 鞏傑*, 曹二佳,李紅瑛, 柳冬青,張金茜. 2000-2013 年甘肅白龍江流域植被NPP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6(2): 154-161, 168.
[40] 徐彩仙,鞏傑*,李焱,燕玲玲,高秉麗.基於地形梯度的甘肅白龍江流域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分佈特徵.生態學報, 2020,40(13):4291-4301.
[41] 燕玲玲, 鞏傑*,徐彩仙,柳冬青.隴中黃土丘陵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響應-以定西市安定區為例.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6(4): 427-434.
[42] 燕玲玲,高秉麗,徐彩仙,李焱,鞏傑*. 半乾旱黃土丘陵區縣域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以定西市安定區為例.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5): 373-381.
[43] 柳冬青,曹二佳,張金茜,鞏傑*,燕玲玲.甘肅白龍江流域水源涵養服務時空格局及其影響因素. 自然資源學報, 2020, 35(7): 1728-1743. (CSSCI)
[44] 張金茜,柳冬青,錢彩雲,鞏傑*,李紅瑛.流域景觀格局對土壤保持服務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19, 39(3): 1164-1172. (EI)
[45] 柳冬青,張金茜,鞏傑*,錢彩雲.隴中黃土丘陵區土地利用強度-生態系統服務-人類福祉時空關係研究-以安定區為例.生態學報,2019,39(2):637-648.
[46] 曹二佳,薛羽,李紅瑛,鞏傑*,徐彩仙. 基於相對濕潤指數的蒙中農牧交錯帶作物生長季乾旱時空分析-以烏蘭察布市為例.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9, 11: 165-171.
[47] 李紅瑛,薛羽,曹二佳,鞏傑*,燕玲玲. 近50 年來烏蘭察布市水分盈虧量時空變化特徵.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9,33(12):145-151. (CSSCI)
[48] 柳冬青,張金茜,鞏傑*, 曹二佳. 基於"三生功能簇"的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功能分區. 生態學雜誌, 2019, 38(4):1258-1266.
[49] 鞏傑*,李紅瑛,曹二佳,張金茜,柳冬青,馬學成. 隴中黃土丘陵區鄉鎮尺度林地轉型時空分異:生態建設工程的效用, 生態學雜誌, 2019, 38(7): 2184-2190.
[50] 鞏傑*,馬學成,張玲玲,柳冬青,張金茜.基於InVEST模型的甘肅白龍江流域生境質量時空分異.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3):191-196.
[51] 馬學成,鞏傑*,柳冬青,張金茜.社會生態系統研究態勢:文獻計量分析視角.地球科學進展, 2018, 33(4) : 435-444.
[52] 張金茜, 鞏傑*, 柳冬青.地理探測器方法下甘肅白龍江流域景觀破碎化與驅動因子分析.地理科學,2018,38(8):1370-1378. (CSSCI)
[53] 張金茜,李紅瑛,曹二佳,鞏傑*.多尺度流域生態脆弱性評價及其空間關聯性-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 應用生態學報, 2018,29(9):2897-2906.
[54] 柳冬青,鞏傑*,張金茜,馬學成. 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系統土壤保持功能時空變異及其影響因子.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4):98-103.
[55] 張金茜,鞏傑*,柳冬青.甘肅白龍江流域土壤有機碳與全氮儲量的空間格局特徵.土壤通報,2018, 49(01):23-30.
[56] 張金茜,鞏傑*,馬學成,柳冬青.基於GeoDA的甘肅白龍江流域景觀破碎化空間關聯性.生態學雜誌,2018,37(05):1476-1483.
[57] 柳冬青,張金茜,李紅瑛,曹二佳,鞏傑*.基於地理探測器的流域土壤磷流失影響因素分析.環境科學學報,2018, 38(12) : 4814-4822.
[58] 謝餘初,鞏傑*,張素欣,等.基於遙感和InVEST 模型的白龍江流域景觀生物多樣性時空格局研究.地理科學,2018,38(6):979-986. (CSSCI)
[59] 柳冬青,馬學成,鞏傑*,李紅瑛.流域"三生空間"功能識別及時空格局分析-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生態學雜誌, 2018,37(05):1490-1497.
[60] 張金茜,柳冬青,鞏傑*,等. 流域景觀破碎化對土壤保持服務的影響研究-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資源科學,2018,40(9):1866-1877. (CSSCI)
[61] 鞏傑*,柳冬青,馬學成,張金茜.甘肅省白龍江流域生態承載力的時空變化[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06):242-247+352.
[62] 鞏傑*,張金茜,錢彩雲,馬學成,柳冬青.1990-2014年甘肅省白龍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人類活動響應[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04):219-224+346.
[63] 鞏傑*,錢彩雲,錢大文.1977—2013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變化與環境響應[J].乾旱區研究,2017,34(04):775-781.
[64] 鞏傑*,錢大文,張玲玲,謝餘初,高彥淨.近35a臨澤縣綠洲-荒漠土地變化及其景觀響應[J].乾旱區研究, 2016 (04):805-813.
[65] 鞏傑*,謝餘初,高彥淨,孫朋,錢大文. 1963-2009年金塔綠洲變化對綠洲景觀格局的影響[J]. 生態學報, 2015(3):603-612.
[66] 鞏傑*,李秀珍. 跨越尺度、跨越邊界:面向複雜挑戰的全球方法--2015年第九屆國際景觀生態學大會述評[J]. 生態學報,2015(18):6233-6235.
[67] 鞏傑*,孫朋,謝餘初,錢大文,賈珍珍. 基於移動窗口法的肅州綠洲化與景觀破碎化時空變化[J]. 生態學報, 2015(19):6470-6480.
[68] 鞏傑*,張玲玲,孫朋. 近40年來酒泉肅州綠洲時空變化及景觀穩定性[J].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3):398-404.
[69] 鞏傑*,謝餘初,賈珍珍,錢大文.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新進展[J].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90-397+404.
[70] 鞏傑*,趙彩霞,謝餘初,高彥淨. 基於景觀格局的甘肅白龍江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J]. 應用生態學報. 2014(7):2041-2048.
[71] 鞏傑*,高彥淨,張玲玲,謝餘初,趙彩霞,錢大文. 基於地形梯度的景觀生態風險空間分析--以甘肅省白龍江流域為例[J].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692-698.
[72] 鞏傑*,王合領,錢大文,孫朋,謝餘初,高彥淨,趙彩霞. 高寒牧區不同土地覆被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草業科學,2014(12):2198-2204.
[73] 鞏傑*,謝餘初,孫朋,頡耀文. 鄉鎮尺度金塔綠洲時空格局變化[J]. 生態學報,2013:(11):3470-3479.
[74] 鞏傑*,謝餘初,孫朋,錢大文,頡耀文. 近25年嘉峪關城市景觀格局變化及人文驅動力分析[J].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 2):214-220.
[75] 鞏傑*,嶽天祥.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2013年第6屆生態系統服務夥伴國際學術年會述評[J]. 生態學報,2013(20):6741-6743
[76] 鞏傑*,降同昌,謝餘初,趙彩霞,嶽東霞. 民勤紅崖山水庫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J]. 水資源保護, 2012(4):82-86.
[77] 鞏傑*,趙彩霞,王合領,孫朋,謝餘初,孟興民. 基於地質災害的隴南山區生態風險評價--以隴南市武都區為例[J]. 山地學報,2012(5):570-577.
[78] 柳冬青, 張金茜, 李紅瑛, 曹二佳, 鞏傑*. 基於地理探測器的流域土壤磷流失影響因素分析. 環境科學學報, 2018(12): 4814-4822.
[79] 柳冬青,鞏傑*,張金茜,馬學成. 2018.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系統土壤保持功能時空變異及其影響因子[J].水土保持研究,25(04):98-103.
[80] 柳冬青,馬學成,鞏傑*,李紅瑛.2018.流域“三生空間”功能識別及時空格局分析——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J].生態學雜誌,37(05):1490-1497.
[81] 張金茜, 鞏傑*,柳冬青.2018.甘肅白龍江流域土壤有機碳與全氮儲量的空間格局特徵[J].土壤通報,49(01):23-30.
[82] 張金茜, 鞏傑*,馬學成,柳冬青.2018.基於GeoDA的甘肅白龍江流域景觀破碎化空間關聯性[J].生態學雜誌,37(05):1476-1483.
[83] 張金茜, 柳冬青, 鞏傑*, 馬學成, 曹二佳. 流域景觀破碎化對土壤保持服務的影響研究——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 資源科學, 2018, 40(09): 1866-1877.
[84] 張金茜, 鞏傑*, 柳冬青. 地理探測器方法下甘肅白龍江流域景觀破碎化與驅動因子分析. 地理科學, 2018, 38(08): 1370-1378.
[85] 張金茜, 柳冬青, 鞏傑*,馬學成, 曹二佳, 流域景觀破碎化對土壤保持服務的影響研究——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 資源科學, 2018, (09):866~1877
[86] 張金茜, 鞏傑*, 柳冬青. 甘肅白龍江流域土壤有機碳與全氮儲量的空間格局特徵.土壤通報, 2018, 49(01): 23-30.
[87] 張金茜, 李紅瑛, 曹二佳, 鞏傑*. 多尺度流域生態脆弱性評價及其空間關聯性——以甘肅白龍江流域為例. 應用生態學報, 2018, 29(09): 2897-2906.
[88] 謝餘初, 鞏傑*,齊姍姍,吳婧,胡寶清.2017.基於InVEST模型的白龍江流域水源供給服務時空分異[J].自然資源學報,32(08):1337-1347.
[89] 齊姍姍,鞏傑*,錢彩雲,謝餘初,張影.2017.基於SRP模型的甘肅省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37(01):224-228.
[90] 謝餘初,鞏傑*,齊姍姍,胡寶清,王克林.2017.基於綜合指數法的白龍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空間分異特徵研究[J].生態學報,37(19):6448-6456.
[91] 謝餘初, 鞏傑*,齊姍姍,張影,郭建軍.2017.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系統糧食生產服務價值時空分異,生態學報,37(05):1719-1728.
[92] 張影,謝餘初,齊姍姍, 鞏傑*,張玲玲.2016.基於InVEST模型的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系統碳儲量及空間格局特徵.資源科學,38(8):1585-1593.
[93] 謝餘初,張影,錢大文, 鞏傑*,頡耀文,常根應.2016.基於參與式調查與主成分分析的金塔綠洲變化驅動力分析.地理科學,2016,36(2): 312-320.
[94] 孫朋, 鞏傑*,賈珍珍,謝餘初.2016.基於通徑分析的酒金盆地綠洲化時空變化及影響因子研究.地理科學, 2016, 36(6): 902-909.
[95] 張影, 鞏傑*,馬學成,張玲玲.2016.基於文獻計量的近20多年來土地利用對土壤有機碳影響研究進展與熱點.土壤通報,47(2):480-488.
[96] 張玲玲, 鞏傑*,張影.2016.基於文獻計量分析的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及熱點.生態學報, 36(18): 5967- 5977.
[97] 錢大文, 鞏傑*,賈珍珍.2016.綠洲化-荒漠化土地時空格局變化對比研究—以黑河中游臨澤縣為例.乾旱區研究, 33(1):80-88.
[98] 齊姍姍, 鞏傑*,張影,錢彩雲.2016.基於GIS和地統計學的甘肅省白龍江流域土壤氮素空間變異分析.水土保持通報, 36(05):146-150+155.
[99] 齊姍姍, 鞏傑*,錢彩雲,謝餘初,張影.2017.基於SRP模型的甘肅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水土保持通報, ,37(01):224-228.
[100] 謝餘初, 齊姍姍, 張影, 鞏傑*, 陳冠.2016.甘肅白龍江流域主要生態風險源危險度綜合評價.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2 (5): 634-638.
[101] 謝餘初, 鞏傑*,錢大文.綠洲時空變化數量方法的述評.2015.乾旱區研究,32(6):1247-1254.
[102] 謝餘初, 鞏傑*,張玲玲.2015.基於PSR模型的白龍江流域景觀生態安全時空變化.地理科學.35(6):790-797
[103] 錢大文, 鞏傑*, 高彥淨. 2015. 近35年黑河中游臨澤縣土地荒漠化時空分異及景觀格局變化,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9(4):85-90.
[104] 高彥淨, 謝餘初, 錢大文, 張玲玲, 鞏傑*. 2015. 甘肅白龍江流域植被覆蓋度及景觀格局變化, 水土保持研究, 22 (1):181-187.
[105] 鞏傑*,謝餘初,趙彩霞,高彥淨. 甘肅白龍江流域景觀生態風險評價及其時空分異[J]. 中國環境科學, 2014(8):2153-2160. EI
[106] 高彥淨, 鞏傑*, 賈珍珍, 謝餘初, 錢大文. 2014.甘肅白龍江流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間分佈,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50(5):680-686.
[107] 孫朋, 鞏傑*,高彥淨,謝餘初,錢大文. 2014. 乾旱區流域綠洲時空變化及其景觀響應, 乾旱區研究, 31(2): 355-361.
[108] 謝餘初, 鞏傑*, 趙彩霞. 甘肅白龍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景觀生態風險評價. 生態學雜誌, 2014, (3): 702-708.
[109] 崔志傑, 徐鐿欽, 高俊紅, 孫朋, 鞏傑*. 酒泉-金塔盆地綠洲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水土保持通報, 2014, (1): 252-257.
[110] 謝餘初, 鞏傑*,錢大文,孫朋.2013.國道312酒泉-嘉峪關段公路沿線景觀格局變化分析.乾旱區研究, 30(6):1056-1063.
[111] 謝餘初, 鞏傑*,王合領,孫朋,錢大文.2013.綠洲城市不同道路擴展軸的景觀格局梯度變化對比研究.地理科學,33(12):1434-1441.
[112] 謝餘初, 鞏傑*,趙彩霞,頡耀文.2012.乾旱區綠洲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響應—以甘肅省金塔縣為例.水土保持研究,19(4):165-170.
[113] 謝餘初, 鞏傑*,趙彩霞,頡耀文,等.2012.嘉峪關市城市化及景觀格局動態變化.生態學雜誌,31(4):1009-1015.
[114] 嶽東霞*, 杜軍, 鞏傑, 降同昌, 張佳靜, 郭建軍, 熊友才. 民勤綠洲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的迴歸分析. 生態學報, 2011, 31(9): 2567-2575.
[115] 鞏傑, 王玉川, 謝餘初, 趙彩霞. 基於Meta-analysis 的中國乾旱半乾旱區土地利用變化的土壤碳氮效應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39(14):8408-8411,8419.
[116] 嶽東霞, 鞏傑, 熊友才, 宋雅傑. 民勤縣生態承載力動態趨勢與驅動力分析.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0, 24(6): 37-44.
[117] 嶽東霞, 馬金輝, 鞏傑, 熊友才, 宋雅傑. 中國西北地區基於GIS的生態承載力定量評價與空間格局.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45(6): 68-74.
[118] 鞏傑, 陳發虎. 關注中國乾旱半乾旱區景觀與環境變化. 國際學術動態, 2008, 2: 39-41.
[119] 衞偉, 陳利頂, 傅伯傑, 趙新峯, 黃志霖, 鞏傑. 黃土丘陵區不同降雨格局下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效應. 水土保持通報, 2006, 26(6): 19-23.
[120] 衞 偉, 陳利項, 傅伯傑, 鞏傑. 半乾旱黃土丘陵溝壑區降水特徵值和下墊面因子影響下的水土流失規律. 生態學報, 2006, 26(11): 3847-3853.
[121] 鞏傑, 陳利頂, 傅伯傑, 李延梅, 黃志霖, 黃奕龍, 彭鴻嘉. 黃土丘陵區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復對土壤質量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 2004, 12(15): 2292-2296.
[122] 鞏傑, 陳利頂, 傅伯傑, 虎陳霞, 衞偉. 黃土丘陵區小流域植被恢復的土壤養分效應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5, 19(1): 93-97.
[123] 黃奕龍, 陳利頂, 傅伯傑, 黃志霖, 鞏傑, 吳祥林. 黃土丘陵小流域溝坡水熱條件及其生態修復初探. 自然資源學報, 2004, 19(3): 183-189.
[124] 李延梅, 張志強, 鞏傑. 生物可持續性科學計劃與實施戰略介紹. 地球科學進展, 2005, 20(11): 1262-1267.
[125] 李延梅, 張志強, 鞏傑. 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ERC)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計劃—QUEST計劃介紹. 地球科學進展, 2004,19(6): 921-924.
[126] 鞏傑, 黃高寶, 陳利頂, 傅伯傑. 旱作麥田秸稈覆蓋的生態綜合效應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3, 21(3): 69-73.
[127] 陳利頂, 傅伯傑, 徐建英, 鞏傑. 基於“源-匯”生態過程的景觀格局識別方法景觀空間負荷對比指數. 生態學報, 2003, 23(11): 2406-2413.
[128] 鞏傑,黃高寶. 西部大開發中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對策. 水土保持通報, 2001, 21(4): 75-78.
[129] 鞏傑, 黃高寶, 李延梅, 李廣, 王惠珍, 張貴鋒. 少免耕耕作法的農田效應. 耕作與栽培, 2002, 4: 13-14.

鞏傑出版著作

1.鞏傑,謝餘初.流域景觀格局與生態系統服務時空變化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主編 [1] 
2.中國生態學學會編著. 2016-2017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參編
3.景觀生態學 (本科生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參編
4.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 科學出版社, 2011. 參編
5.資源科學學科發展報告2008-2009(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編著),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參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