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鞍葉羊蹄甲

鎖定
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Wall. ex Benth.)為豆科羊蹄甲屬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小枝纖細,具稜,被微柔毛,很快變禿淨。葉紙質或膜質,近圓形,傘房式總狀花序側生,莢果長圓形,扁平,種子2-4顆,卵形,略扁平,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產四川、雲南、甘肅、湖北。生於海拔800-2200米的山地草坡和河溪旁灌叢中。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鞍葉羊蹄甲
拉丁學名
Bauhinia brachycarpa Wall. ex Benth.
別    名
馬鞍葉羊蹄甲,夜關門,馬鞍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5] 
豆科
羊蹄甲屬
鞍葉羊蹄甲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甘肅、湖北

鞍葉羊蹄甲形態特徵

鞍葉羊蹄甲線稿圖 鞍葉羊蹄甲線稿圖 [6]
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小枝纖細,具稜,被微柔毛,很快變禿淨。葉紙質或膜質,近圓形,通常寬度大於長度,長3-6釐米,寬4-7釐米,基部近截形、闊圓形或有時淺心形,先端2裂達中部,罅口狹,裂片先端圓鈍,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稀疏的微柔毛,多少具松脂質丁字毛;基出脈7-9(-11)條;托葉絲狀早落;葉柄纖細,長6-16毫米,具溝,略被微柔毛。傘房式總狀花序側生,連總花梗長1.5-3釐米,有密集的花十餘朵;總花梗短,與花梗同被短柔毛;苞片線形,錐尖,早落;花蕾橢圓形,多少被柔毛;花托陀螺形;萼佛焰狀,裂片2;花瓣白色,倒披針形,連瓣柄長7-8毫米,具羽狀脈;能育雄蕊通常10枚,其中5枚較長,花絲長5-6毫米,無毛;子房被茸毛,具短的子房柄,柱頭盾狀。莢果長圓形,扁平,長5-7.5釐米,寬9-12毫米,兩端漸狹,中部兩莢縫近平行,先端具短喙,成熟時開裂,果瓣革質,初時被短柔毛,漸變無毛,平滑,開裂後扭曲;種子2-4顆,卵形,略扁平,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3] 

鞍葉羊蹄甲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2200米的山地草坡和河溪旁灌叢中。

鞍葉羊蹄甲分佈範圍

產四川、雲南、甘肅、湖北。模式標本採自阿瓦、印度、緬甸和泰國有分佈。 [2] 

鞍葉羊蹄甲化學成分

張磊等從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莖皮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經理化性質和波譜分析確定其結構分別為:羽扇豆醇(1)、β-谷甾醇(2)、5,6,7,5’-tetra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one(3)、5,6,7,3’,4’,5’-hexanmethoxyflavone(4)、5,7,3’,4’,5’-pentame-thoxyflavone(5)、5,6,7,-tri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 one(6)、胡蘿蔔苷(7)、沒食子酸(8)、沒食子酸甲酯(9)和沒食子酰表兒茶素(10),所有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種植物分離得到。 [4] 

鞍葉羊蹄甲變種信息

鞍葉羊蹄甲(原變種)Bauhinia brachycarpa Benth. var. brachycarpa
變種:
刀果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Benth. var. cavaleriei (H. Lév.) T. C. Chen
毛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Benth. var. densiflora (Franch.) K. Larsen & S. S. Larsen
小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Benth. var. microphylla (Craib) K. Larsen & S. S. Larsen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