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活物品)

鎖定
鞋子有着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最早人們為了克服特殊情況,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就發明了毛皮鞋子。鞋子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各種樣式功能的鞋子隨處可見。
中文名
外文名
shoe
別    名
鞋子
基本解釋
穿在腳上、便於走路的東西
出現時期
新石器時代
歷    史
約1萬年前-約4千年前
材    料
草制、布制、皮製、塑料制、乳膠制等
作    用
護腳、禦寒、户外運動

詞目解釋

輸入法:
鄭碼:EEBB,U:978B,GBK:D0AC;
筆畫數:15,部首:革,筆順編號:122 125 112 121 121。
五筆:afff
基本解釋:
鞋
穿在腳上、便於走路的東西。

質量鑑別

方法

鑑定鞋質量的好壞,需要從外觀和內在指標兩方面着眼。由於內在指標往往需要藉助於檢測儀器,對於一個消費者來講,從外觀上來鑑別鞋的質量更具有實際意義。從外觀上,主要通過對鞋的材料(包括鞋面、鞋底、鞋裏)質量和做工兩方面來鑑別鞋質量的好壞。尺碼可以度量,工藝以目測、手摸、、推為主。
1.鞋面(鞋幫)
鞋
鞋幫是鞋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對於光面鞋,要看其是否柔軟和豐滿,用手按下鞋面後,是否出現松面現象,好的鞋面應該是豐滿柔軟,手感舒適,光澤均勻一致,無松面現象。對絨麪皮鞋的鞋面,應注意檢查其絨毛是否短而均勻,其色調也應一致。鞋裏是鞋幫的一部分,它是為了補強鞋面、防止鞋幫延伸變形並改善腳感而使用的。所以,好的鞋裏材料(如真皮革鞋裏)應具有良好的觸感、透氣性和排濕性,且不易脱色。在縫製上,鞋裏不應有皺紋和肥邊。
2.鞋墊
通常的男鞋用內底後半截墊或後跟墊。女鞋用覆蓋內底的全墊。鞋墊具有保持鞋內底清潔、覆蓋內底的凹凸不平,以改善腳感的作用。因此,鞋墊應具有良好的吸、排濕性。在做工上,鞋墊應平展地黏附在內底上,不能有懸空之褶皺現象。
3.外底
從外表上來看,外底周邊的結合狀態應密切黏合而沒有空隙,底面應平整。
4.鞋跟
不論是低跟還是高跟,首先要看其與鞋的配合是否自然平齊。對於半高跟以上的女式鞋來講,下面兩點更為重要:一是鞋跟應牢固地裝在內底上,前後左右擺動不應搖晃;二是掌面應不小於鞋跟的底面。
5.內底
一方面,看內底的材料,最好是真皮的。另一方面,要用手強力按壓腰檔,相當於穿鞋時腳背的部分,紋絲不動的較好。在這種力的作用下,如鞋的沿口有變形,説明該鞋的質量有問題。
6.穩定性
將鞋放在平面上,鞋應馬上靜止不動,這樣的鞋為穩定性好,這也是優質鞋的基本條件之一。

前景

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發展,中國的製鞋業積累了很多經驗,2012年已進入了產業轉型期。例如,以出口為主的製鞋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萎縮,又加之來自主要市場國的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中國製鞋業的下行壓力較大,規模企業出現的同時,一批小企業倒閉。
早在幾年前,因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原材料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生產基地。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啓動,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業發展迅速,更使得我國製鞋業受到制約。2010年1-11月,越南運動鞋產值同比增長20.2%,規模以上皮鞋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3.4%,對中國製鞋業造成具大的潛在威脅。
中國的製鞋企業的實力依舊十分強大。中國製鞋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憑藉優質的投資環境以及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已經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各種鞋類生產的產業集羣,建立完善的鞋業成品和鞋材市場以及鞋類的研發中心和資訊中心等。
雖然中國製鞋業如今也面臨着國內政策因素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影響以及來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中低檔鞋類方面的競爭,在高檔鞋方面又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競爭,但中國製鞋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仍然是其它國家難以匹比的。

詳細解釋

鞋 <名>
(形聲。字從革,從圭,圭亦聲。“圭”本指“土圭”、“圭表”,古代中央政府的標準計時器。轉指“中原”、“平陸”。“革”指皮革。“革”與“圭”聯合起來表示“中原人腳上的皮革製品”。本義:中國人腳上穿着的皮革製品) 同本義。
鞵,革生鞮也。從革奚聲。户佳切。――《説文》。字亦作鞋。
古人以草為屨,皮為履,後唐馬周始以麻為之,即鞋也。――《説郛》引唐·留存《事始·鞋》。
又如:鞋扇(鞋面);鞋腳(小妾第一次拜見長妻時所敬贈的見面禮:親手做的針線活;也指鞋襪);鞋腳錢(跑腿錢);雨鞋;皮鞋;布鞋;鞋鞢(造鞋時所用的木製鞋型)。
鞋(鞵)xié 鞋子。穿在腳上的東西,便於行走:皮~。穿~子。

材料簡介

鞋的材料以天然纖維織物和皮革為主,近代以來化工合成材料漸多。按鞋的結構可分面料(鞋幫料)、裏料、底料、輔料4類。

面料

刺繡高跟鞋 刺繡高跟鞋
主要有皮革、合成革、紡織物、橡膠和塑料等。皮鞋面料多用經過鞣製的牛、豬、羊皮粒面軟革或翻毛軟革,以及合成革;高檔鞋也有用鱷魚皮、蛇皮、雞爪皮的。布鞋和膠鞋多選用堅固、耐磨,保温性、吸濕性好的棉布和毛呢,如貢布、平絨、線呢、燈芯絨、帆布以及華達呢、花呢、海軍呢、大衣呢等。各種合成樹脂和天然橡膠則為塑料鞋和膠鞋的主要材料。

裏料

漢族傳統繡花鞋
漢族傳統繡花鞋(10張)
主要有棉布、山(綿)羊皮、棉絮、毛氈、人造毛、鬆緊絨等。皮鞋鞋裏的後半部多用質地較柔軟的山、綿羊皮革,前半部多用帆布;布鞋的鞋裏大都採用本色白布或漂白布;膠鞋都用細帆布作裏料。冬季防寒的皮鞋採用毛氈或經過硝制的毛皮作鞋裏;布棉靴(鞋)一般絮入棉花後再用一層棉布作裏,也可用毛氈或鬆緊絨作裏。也有些鞋還採用樹脂發泡複合材料或人造毛作鞋裏。

底料

主要有硬革、軟革、仿皮革、布、橡膠、塑料、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等。硬革是以牛、豬皮經加工而成的,多用於皮鞋,少量用來製作皮底布鞋。此外,皮鞋還廣泛採用仿皮底。布是傳統布鞋底的主要材料。以舊布為原料經加工打成袼褙或補絮成底坯,用麻繩以手工或機器納成千層底或毛布底。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樹脂,多用於塑料鞋和布鞋。橡膠有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用於膠鞋和布鞋。軟革有人造革和天然皮革兩種,多用於布拖鞋和軟底布鞋。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多用於皮鞋和布鞋。

輔料

主要有鞋眼(圈、釺),鞋帶,橡筋布,尼龍搭扣,拉鍊,絲、棉、麻縫線(繩),釘,鉚釘,無紡布,紙板,作內包頭和主跟用的皮革,各種裝飾物、支撐件、膠粘劑,以及漿糊等。
鞋有多種分類方法。
①、按穿用對象分: 有男、女、兒童、老年等鞋。
防靜電拖鞋 防靜電拖鞋
②、按季節分: 有單、夾、棉、涼等鞋。
③、按材料分: 有皮鞋、布鞋、膠鞋、塑料鞋。
④、按工藝分: 有縫鞝、注塑、注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發泡等鞋。
⑤、按款式分: 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
⑥、按用途分: 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負跟鞋、保暖鞋、絕緣鞋、防靜電鞋、導電鞋等。
⑦、按結構分為:帶孔透氣鞋、實面鞋等。
鞋
能在特殊場合起保護作用的鞋。如鍊鋼鞋,幫面一般用牛皮,鞋底多用牛底革或輪胎,鞋前頭內襯鋼包頭;電工鞋,一般為電絕緣性能好的橡膠底;礦工靴和水田靴(又稱水田襪),一般是橡膠製作的高統靴,靴底比普通雨鞋(靴)厚,能防水。水田靴還有連褲的。
高跟鞋是指鞋跟特別高的鞋,會使穿此鞋的人的腳跟明顯比腳趾來得高。
鞋
高跟鞋有許多種不同的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變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細跟、粗跟、楔型跟、釘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誘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減小,因為重心後移,腿部就相應挺直,並造成臀部收縮、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風韻,嫋娜與韻致應運而生。
因為有着極其簡單的構造,涼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足上用品,它是從原始的包裹物演變而來的。古代文明時期都曾經出現過涼鞋,而且它們的外觀結構看起來是:在一副堅實的鞋底上綁繫着帶子或繩。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在潮濕的沙地上留下他們的足跡用草繩編結成和腳的大小相符的鞋底,並用生牛皮帶把它們固定在腳上。這種涼鞋非常實用,穿上它們可以使腳底免受乾燥、粗糙地面的損傷,不足之處是腳面暴露在白天。聰明的埃及婦女們則把珠寶裝飾在上面,既防日曬,又美化形象。
鞋
人體是最普遍存在的靜電危害源。要消除人體靜電最簡單的辦法是對人體採取接地的措施。穿防靜電鞋並使用防靜電地面(防靜電地墊、地毯等)和防靜電襪防靜電鞋墊等,能使靜電從人體導向大地,從而消除人體靜電。它適合在無塵車間等廣泛使用。
有登山靴、體操鞋、田徑鞋、各種球鞋等。鞋面除籃、排球鞋宜用帆布外,其餘多采用軟革、帆布、尼龍布等。鞋的頭部、中腰、後跟都加軟革圍子以增加鞋幫的強度。鞋底多采用橡膠,增加彈性。鞋口裝有複合泡沫材料,以保護踝部。橄欖球鞋和足球鞋的鞋底裝有塑料或橡膠制的栓釘,可在軟質或硬質場地穿用。排球鞋因承受經常跳躍的衝擊力,在內、外底之間裝有能起緩衝作用的中底;外底着地一面有凸脊花紋以增強其摩擦制動力;底邊緣有突出的稜線,具有較好的支撐效果。滑冰鞋和滑雪鞋多以皮革為幫面。旱冰鞋底部裝有輪子,可在陸地上滑動。
休閒鞋是當鞋類的一種,主要特色是以一種簡單,舒適的設計理念,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穿着的需求。休閒鞋的概念、內涵和功能便與這種新生活理想和方式緊密相關。人們藉助休閒鞋的造型、品牌及內涵去修飾裝扮自己、展示自己,從中獲得一種審美愉悦和象徵性的精神滿足。
因宜於遠足而得名。特點是輕、軟、合腳。鞋幫多采用皮革或紡織物,也可二者搭配使用;鞋幫前後均有加固的皮圍片,幫上嵌有裝飾條;鞋底輕便耐磨,具有防滑作用。旅遊鞋可採用各種工藝生產,一般有低靿、高靿兩種,款式多樣。
負跟鞋是一種矯形鞋,康復用品。顧名思義,是鞋跟的高度為負,也就是鞋底是前高後低的,作用是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姿勢。常見負跟鞋品牌有:地球鞋、瘦身健體鞋、形體訓練鞋。
硫化鞋是製作工藝所得名:鞋底和鞋面以加硫方式銜接的硫化製法(在製鞋的過程中把鞋放入高温的硫化筒裏進行蒸一段時間),然後取出來成鞋。
鞋
帆布鞋卻是在硫化鞋中脱穎而出,成為超越硫化鞋概念的時尚之鞋,帆布鞋承載更多文化與時尚內含。
帆布鞋 時尚元素
“壞孩子都愛穿帆布鞋”。帆布鞋可以帶人們去未來的“符號”,帆布鞋是一種充滿精神能量,給你進攻張力的“武器”,橡膠底的帆布鞋是一種“媒介”,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的朋友。這些內容,不僅是文化張力的體現,帆布鞋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延伸符號。
“我相信我們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穿帆布鞋的最好的時候,因為現實如此迷亂;一個穿帆布鞋的最好國度,因為它正發生着速變;一個穿帆布鞋最好的城市,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塵土,它迅速讓你的鞋不再嶄新,卻散發着青春清新的味道”。
帆布鞋以其輕便、耐穿、價格低廉而廣受人們的歡迎,如今市場上各種款式、品牌、不同價位的帆布鞋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不少買家選購時無所適從。
帆布鞋穿着輕便,無論是出遊或做運動,都會是最佳的選擇。穿一雙活潑、俏皮、色彩豔麗的帆布休閒鞋,輕鬆地行走在五穀飄香、楓葉漸紅的大自然環抱裏,那是十分美妙的享受。對於時尚中人來説,今季的帆布鞋選擇多多。
在中國出現已有很長曆史,從最早的帆布鞋、解放膠鞋到今天的迷你彩繪帆布鞋、運動休閒帆布鞋、高筒帆布鞋。技術已相當成熟。產量也很大。每年中國生產的帆布鞋都佔全球產量一半以上。
帆布鞋選購技巧
選購帆布鞋最好選擇正規廠家或專業廠家的產品。這樣的廠家比較注重信譽、技術較好,所選材質也相對較好。在包裝的鞋盒上正規廠家一般都有標明尺碼、顏色、生產所用的材料、廠家電話,及其質量標準,包裝盒也很精美。
挑選帆布鞋時先看鞋面,帆布鞋,顧名思義,鞋面一般採用帆布製成。選購時要看鞋面走向弧度是否正常、兩隻鞋是否對襯、有無色差、鞋面不同部位的縫合處縫線是否均勻整齊。有無斷線、跳針。顏色是否一致。從鞋跟出看鞋身與鞋底是否垂直、鞋帶孔有無歪斜、左右是否對稱。看鞋面所印圖案、文字,是否清晰,粘貼或縫合的裝飾圖標是否牢固。
再者檢查鞋底,鞋底一般採用橡膠大底。這樣的鞋底要求耐磨、抗滑,還要輕盈。故選購時要看鞋底防滑條紋是否清晰、有無掉膠缺陷、條紋間隔是否均勻、同一材質的鞋底顏色是否一致,看看有無氣孔或起泡。
最後檢查內底,內底用手摸要柔軟,有一定彈性印刷的商標要清晰。再看各橡膠粘合部位。看看是否有出現小膠點、氣泡。把兩隻鞋放地上對比。檢查各部位顏色、圖案、高底、長短、寬度是否一致。

中國歷史

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前-約4千年前)中國的先民用草、麻、葛編織成履。鞋的稱謂很多,有屨、履、舄等。其中以舄最為顯貴。
在中國,鞋的形象最早見於氏族社會時期的彩陶。現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一雙用皮縫製的鞋。
鞋
自商周時期起,鞋的穿着均有制度。如漢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屨,出門則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樣略異,女子流行軟底透空錦靿靴。
漢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頭多呈分叉狀,底用麻線編織,稱之為雙尖翹頭方履;
漢代,翹頭鞋開始有伏虎鞋翹,用布料編織做鞋帶子,用錦料做裝飾。
魏晉時期(公元220年-公元316年),一般鞋的前端織有雙獸紋飾,配色和諧,鞋式優美;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時,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謖屐,指有木齒的鞋,它由扁、系、齒三部分組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豐富的鞋履款式主要也表現在鞋翹上,晉有鳳頭履、雲頭履,梁有分捎履、立鳳履、琴面履,陳有玉華飛頭履,西晉有鳩頭履、歧頭履,均為翹頭形制。
唐代雲頭履 唐代雲頭履
唐代的翹頭履多以羅帛、紋錦、草藤、麻葛等面料為履面,其履底薄,履幫淺,較輕巧便利,翹頭做成鳳頭、虎頭等樣式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時期,靴在廣泛流行;唐時(公元 618年-公元907年 )靴已官庶咸宜;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始出現女靴。
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種增多。
宋代男性多小頭皮鞋,女性所穿鞋多為圓頭、平頭或翹頭,上面也飾各式花鳥圖紋。
登雲履 登雲履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實為主,質料樣式多樣,一般北方多穿菱紋綺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還流行鞋頭高聳,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顯得格外修長。
明代官員着靴或雲頭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雙梁鞋,庶民百姓則穿布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縫靴,纏足婦女穿以樟木為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幫外邊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幫裏邊的叫“裏高底”)。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頭鞋為主,其材料夏秋用緞,冬則用建絨;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單梁或雙梁,鞋幫有刺花或鞋頭作如意頭捲雲式;清代的女鞋頗具特色,鞋底多為木質,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為上寬而下圓,被稱之為“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綢緞所制,上施五彩刺繡,有的在鞋面上還鑲嵌各種珠寶。老年婦女則多穿木製平底鞋。
清代皇帝上朝時穿方頭朝靴,官吏公服為黑緞靴,武弁穿快靴(稱“爬山虎”),高級官員多穿牙縫靴。鞋頭逐漸由方變尖。鞋的名稱有云頭、鑲嵌、雙梁、單梁等。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還有室內穿的拖鞋、雨天的釘靴、冰上用的冰鞋。
近代,中國人多穿布鞋;皮鞋初為上層人士着西裝、軍服時穿用,後來穿者增多;膠鞋隨體育運動的興起而流行。20世紀初,中國有了初具規模的製鞋工業,生產皮鞋、布鞋和膠鞋;50年代後,逐步形成皮、布、膠、塑為主要材料的製鞋工業體系。
漢服鞋
漢服鞋(4張)
在中國,涼鞋最早是由拖鞋演變而來。拖鞋,古稱 鞋,始於漢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隨後,相繼出現了麻涼鞋、布涼鞋、皮涼鞋。古人在涼鞋上繡以龍鳳等吉祥圖案,有的甚至飾以珠寶。
現代皮鞋是從國外傳來的。中國原來用皮革做的鞋,叫皮靴,式樣和我們穿的不盡相同。它因用途不同而分成幾類。如走路穿的叫單底快靴,形狀近似蚌殼式布棉鞋;騎馬穿的叫馬靴;雨天穿的叫釘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裝有鐵釘。這種“釘鞋”在20年代十分流行。據歷史記載,商朝宰相伊尹就“用革做履”,計算起來,中國做鞋的歷史也有3000多年了,只是與當今的皮鞋式樣不同罷了。現代的皮鞋製作技術,從國外傳到中國的歷史並不長,只有100多年時間。
上海自制皮鞋,開始於1876年。當時浦東有個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藝高超。早先專做雨天穿着的皮釘鞋,後來國外皮鞋進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業務。他是個有心人,在修理整飾皮鞋過程中,對皮鞋的式樣和結構,進行仔細的琢磨和研究。
第一雙現代皮鞋,從不分左右腳的“直腳”鞋子,演變為分左右腳的鞋子,這是中國製鞋技術的一大發展。從此,中國現代皮鞋生產逐步得到了發展。沈炳根1876年籌資在上海永安街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現代皮鞋工場,帶了不少徒弟,由此製造皮鞋的技藝便傳播開來,上海逐漸形成了皮鞋行業,上海許多老工人,不論識與不識,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肅然起敬,稱他是中國現代皮鞋的“祖師”。

分類

古鞋的種類以對材料來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種。布帛鞋是指以大麻絲、綾、綢、錦等織物布鞋成的鞋。
中國古代的鞋主要有屨、舄、屐、靸等。

有麻屨、葛屨、皮屨等。麻屨最常用,以麻繩編成,編時邊編邊砸,使之結實。葛屨穿於夏天,皮屨穿於冬天。皮屨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韋履之稱。約自漢代以後,履取代屨,成了鞋的通稱;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為總稱。

屨的別名。有單底為屨,木製復底的叫舄之別。復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時專用的鞋,故又稱達屨。

是一種草編的鞋,常稱芒,被勞動者穿用。

即木屐。一種為平底木屐,一種為底下設齒木屐。此外,屐曾引申為鞋的泛稱,如草屐、錦屐、帛屐等。

即拖鞋。深頭、平底無跟。初以皮製,屬韋履的一種;秦代始以蒲草製作,並稱靸鞵。
清代花盆底鞋 清代花盆底鞋

又稱“馬靴”和“高筒靴”。靴的樣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氈靴、單靴、棉靴、雲頭靴、鵝頂靴等等。

翹頭鞋

翹頭,是中國古代鞋履一個重要的特徵。1989年,甘肅玉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人形,腳上是一雙翹頭靴。另外,青海省樂都縣柳灣出土的屬於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一件人形浮雕壺,也清晰地顯示出人物腳上彎彎上翹的鞋履。

外國曆史

世界各國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涼鞋,為現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還發現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紙莎草編結的鞋。中世紀歐洲曾流行軟鞋、涼鞋和簡單的長統靴,貧困的人則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優質皮革製鞋。直至近代,大多數鞋仍由家庭製作。

早期

公元前8000年 在密蘇里州,發現了美洲土著人的鞋子遺骸。
公元前3300年 一個死在法國高山上的冰商,留下了一雙原始的用草編織的鞋子。
公元前3000年 在埃及的神殿,可以發現關於鞋或鞋匠的油畫。
公元100年 光着腳丫是希臘奴隸與自由人服裝上最根本的區別。
公元200年 羅馬皇帝馬可·奧裏利烏斯聲明,除他和他的繼承人外,任何人都禁止穿紅色沙鞋。
15世紀 騎士都穿長鞋頭(24英寸長)的鞋,素來提倡節儉的法律明文規定鞋頭的長度。
16世紀早期 在達芬奇的影響下,發明了高跟鞋。
16世紀中期 30英寸的高跟鞋風靡了整個歐洲南部。
17世紀早期 作為一種最流行的點綴,鞋帶出現了。
18世紀中期 花費近百年的時間,才終於取代了傳統制鞋方法,第一家鞋廠出現。很快,第一家鞋鋪又在波士頓出現。
19世紀早期 扁平鞋與希臘沙灘鞋很受歡迎。
19世紀中期 出現了第一雙運動鞋(也稱橡皮底帆布鞋)。隨後,伊萊亞斯、豪發明第一部針車。
19世紀末 服裝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搭紐扣,也運用到鞋款上,並很快成為時尚標準。
本世紀以前,鞋匠與木匠、鐵匠和裁縫一樣,是一個低賤的行當。鞋的設計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具有藝術性的工作,而被看作是整個製鞋工序中的一部分。

海外設計師

著名鞋業設計師主要崛起在歐洲,因為在美國隨着現代鞋業大規模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個體鞋匠顯得多餘。美國的鞋業起萌於新英格蘭的殖民地,那裏的農夫冬天在廚房裏製作自家用的鞋。整個家庭都參與這項工作。男人割皮革、貼鞋底,女人縫鞋邊。殖民時期鞋匠們所用的工作台成了收藏家的物品。由於掌握了製鞋的技藝,一些有膽識的農夫就開辦了小鞋作坊,三四個工人一起把當地鞋匠縫好的鞋料進行拼裝、上底,然後製成成品鞋。
1750年,馬薩諸塞州的利恩建了一個製鞋廠,使當地的製鞋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那裏工人不再是獨立的做鞋,鞋的每個製作環節都由一個受過訓練的專人負責。生產線開始形成。起初的鞋仍然是訂做的,但為了使工人在淡季有事可幹,鞋坊老闆開始做沒有預訂的鞋。這些鞋被稱作待售鞋,擺在當地商店的櫥窗裏。哈維兩兄弟早期是用馬車裝待售鞋,到附近的地方兜售。
在1793年,他們在波士頓開辦了第一家鞋業零售店,每逢週三和週六出售成品鞋。十八世紀中葉以來,發明家們一直致力於縫紉機的改進。直到1790年,第一台專用於皮革加工的縫紉機才由一個名叫托馬斯·聖特的英國人改造出來。它差不多隻是一個垂直向上可在皮革上打孔的錐子。英國的馬克·布朗勒爵士曾任紐約港的總工程師,他發明了一種壓力機,可用金屬針把鞋幫與鞋底縫起來。為了在英國反拿破崙的戰爭中盡職,在傷殘軍人的幫助下,布朗勒一天生產400雙鞋子。戰爭結束以後,英國的製鞋工業又回到了手工操作的方式。
1810年,美國出現了類似的機器。與此同時,兩個名叫井格布勒和約利勒爾的法國人也在巴黎製造這種機器。一位名叫布勒西的德國斯圖加特的製鞋人嘗試過用螺釘把鞋幫和鞋底連接起來。1829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梅里馬克一個名叫納賽尼爾·涅奧拿多的人,使釘鞋機得以最後的完善。大約在1812年,馬薩諸塞州沙頓的托馬斯·布蘭查得,把一部制槍托用的車牀改成了用來雕刻鞋楦的機器,鞋楦是一個製成鞋狀的木模,鞋就是在它上面拼裝的。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還是在新英格蘭,鞋匠們開始藉助模具來裁剪鞋幫,而不再依靠個人的裁剪技能。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滾軋機在皮革壓縮方面的應用,便於鞋幫後跟加固後部成型。英國人仍繼續手工製鞋,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迫於經濟的需要轉入機器生產。這時他們才發現所有的專利權都屬於美國人,他們不得不租用美國人的機器,並支付專利權使用費。但這也使英格蘭保留了很強的手工製鞋的傳統。
1846年,馬薩諸塞州斯賓塞的艾利斯·豪維把一台縫紉機登記了專利。該機不僅可以縫合布料,而且可以用蠟線來縫合皮革。三年後,美國發明家伊沙克·M·辛格在波士頓發明了帶踏板的縫紉機。
1858年,利曼·B·布萊克發明出可以把鞋底和鞋幫縫合起來的機器。兩年後,一位名叫麥克的紳士對該機器進行了完善。以後的21年當中,布萊克和麥克強手聯合壟斷了機制鞋行業。在意大利,手工製鞋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而在法國,預訂鞋的設計與生產規模不大的時裝業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巴黎的時裝業是由一個名叫查爾斯·弗裏德里克·伍斯的英國人創立的,1858年他在巴黎的得·拉佩斯大街7號開辦了一家時裝店。他第一個於每一季推出一批服裝,並叫年輕姑娘來當模特。作為時裝界崛起的第一人,他還第一個建立了設計服裝的體系,設計出來的服裝可以在巴黎的工廠裏批量生產,並銷往全世界。奧地利駐法大使夫人保琳·得·麥特里奇公主穿了他的一件衣服去參加了拿破崙三世的宮廷舞會,這給了他第一個大好機會。很快拿破崙三世的妻子約瑟尼皇后和宮廷裏的其他貴婦開始穿伍斯的衣服。他設計了第二帝國時期的豪華襯裙並在背後加上了腰墊,使之成為了十九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婦女的標準服裝。伍斯主導着人們的着裝品位,在1895年去世之前,他已在為歐洲所有的皇室製作服裝。有的服裝甚至沒有加標籤就給秘密地送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宮廷裏面去。伍斯死後,生意由他的兩個兒子蓋斯頓和讓·菲力浦接管。他們很快意識到時裝正在飛速變化,1900年,為了趕上不斷變化的時裝品味,他們請來了當時只有21歲的設計師保羅·波樂斯。波樂斯的前衞服裝很快就出現在當時的名流顯貴身上。在為伍斯兄弟幹了四年以後,他離開他們,另起爐灶。那時,一些其他的時裝店——帕奎、舍路特、道舍特——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伍斯兄弟商店的周圍和鄰近的文多姆廣場上,巴黎成了世界時裝業的中心。大多數製鞋人默默無聞地為時裝店工作,但少數人開始成為知名的鞋業設計師。
穿着波樂斯或帕奎服裝的時髦女性,一定穿着利謝里大街的查百里或得·拉·古朗基·巴特利爾大街的費裏所設計的鞋。帕拉帝斯·波森勒爾大街的皮樂特是這些設計師中最能追趕潮流的一個。他出生於1817年,是一個鄉村鞋匠的兒子,從父親那裏學會了製鞋的技術。1855年,他到了巴黎,並憑藉伍斯兄弟在時裝業買主中贏得了名聲,這主要得益於他所設計的鞋後跟,它要比當時流行的路易後跟更瘦、更直。皮勒特退休以後,他的兒子接管了生意。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皮勒特的鞋都以高貴典雅而著稱。
當皮勒特在倫敦和巴黎的鞋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顧客的時候,另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巴黎開始工作的著名鞋業設計師只贏得了20名顧客。他的名字叫皮託·嚴特尼,自稱是“世界上要價最高的設計師”。這保證了他有一個獨有的客户羣。他的鞋陳列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繼嚴特尼之後,安得·佩魯吉是又一個來自萊斯的年輕設計師。他的製鞋技藝是跟他意大利的父親學的。佩魯吉是被波勒特帶來巴黎的,在許多時裝公司幹過事。他設計的鞋在法國諾曼的得·拉·肖緒博物館陳列着的數量達兩千只。
薩爾瓦多·費拉加莫,年輕的意大利鞋匠,1914年移民到波士頓以後,他把手工製作女鞋的技藝帶回了美國。由於對美國機器製鞋的方法深感失望,他搬到了加利福尼亞,成為了一名道具製作人,同時為電影界人士手工製鞋。很快電影明星就開始購買他的鞋了。在他1927年回到意大利以後,那幫明星仍然是他的忠實顧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開發出以軟木作底的鞋,流行了十多年。他死後,他的代表作還曾在世界巡迴展出。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一個名叫戴維·艾文斯的年輕英國人在費拉加莫之後來到了美國西海岸,成了好萊塢明星們的鞋設計師。他還為包括比爾·布拉斯和奧斯卡·得·拉·倫塔在內的紐約最著名的時裝設計師設計過皮鞋。同時,富有傳奇色彩的羅傑·維爾去巴黎為克里絲琴·戴爾工作,在那裏因設計出了細高跟女鞋而出名。他的富有創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的藝術博物館獵取的目標。
歐美出現了新的一代鞋業設計師,儘管還沒有博物館留意他們,但其作品已經受到顧客和時裝設計師們的青睞。馬羅·布拉尼克、瓊·哈爾佩恩、莫得·弗裏讓、貝斯和荷伯特·列文、安得·費思特、簡·簡森、帕特里克·科克斯和克里絲琴·盧伯斯的作品更有靈感,可以説,他們的作品將來某一天也會與他們那些知名前輩的作品享有同樣的地位。他們的鞋將被作為藝術品來欣賞,而不只是腳的保護物。
作品《鞋》31×14.5CM,採用青田封門凍石雕刻,作品構思獨特,巧妙運用其俏色,作者以生活中平凡的一個鞋,刻畫出反映了人生經歷的曲折,在平淡中更凸顯人性化的生活閲歷。路在腳下,這鞋曾經踏遍萬里崎嶇、這鞋曾為事業的成功走南闖北、這鞋永遠使人難忘,是它陪伴我們走向了成功之路。

製作工藝

製鞋工藝 中國的製鞋工藝在很長的時期內一直沿用手工縫合成型工藝。20世紀以來陸續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專用設備,製鞋工藝發展很快,大致可分為縫鞝工藝、注塑工藝、模壓工藝、粘合工藝、組裝工藝等。

縫鞝工藝

縫鞝工藝 主要是將鞋幫和鞋底通過手工或機器縫合成型。是皮鞋和布鞋的傳統成型法。這類工藝有手縫、機縫兩種。手縫中的反鞝、明鞝、正鞝是布鞋的傳統方法,機縫中的壓條縫和沿條縫是皮鞋的傳統方法。

注塑工藝

注塑工藝有4種方法。
①注塑法:以中等注射壓力,機筒温度較高,將合成樹脂塑料注入模具內,一次完成鞋底固化及幫底結合成型。多用於布鞋。皮鞋、塑料鞋、膠鞋也採用這類工藝。
②注膠法:將橡膠通過機筒塑化,再以較高注射壓力注入模具內,同時完成制底及幫底粘合成型。用於布鞋、膠鞋。
③澆注法:將定量的反應性原料液(如聚氨酯,聚酰氨等)的A、B組分,在混合頭內高速攪勻後澆注到模腔內,使其在常(高)壓下固化結合成型。現多用於生產膠鞋和少數布鞋。
④搪塑法:將塑溶膠傾入靴、鞋陰模腔中,邊加熱,邊旋轉模具,使一部分塑溶膠在離心力作用下附在模腔壁上凝成坯體,倒掉多餘塑溶膠液,繼續加熱使坯體熟化成型,脱模後再放入鞋的裏料。用於膠鞋和塑料鞋。

模壓工藝

模壓工藝 在已繃上楦的幫腳下(鞋幫下口)貼合鞋底、圍條(用於膠鞋),將膠坯放入模具內,進行加熱和加壓,經硫化成型。多用於膠鞋、皮鞋和布鞋。

粘合工藝

鞋子 鞋子
粘合工藝有3種方法:①熱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貼後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間接加熱或用空氣、蒸汽直接加熱,在膠制部件硫化的同時,使幫、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後跟等部件預先模製成型再與其他部件粘貼送入硫化罐中加熱硫化的稱二次硫化法,是膠鞋生產的傳統工藝。有些布鞋也採用此法。②冷粘法:鞋幫、鞋底塗上膠粘劑,在室温下加壓粘合成型。現多用於皮鞋、布鞋、膠鞋。③粘縫法:鞋幫和鞋底冷粘後,鞋底的周沿再用線縫,以增強底和幫之間的牢度。

組裝工藝

防靜電鞋 防靜電鞋
組裝工藝 將注模、模壓或衝切制好的鞋部件裝配成鞋。現多用於塑料拖鞋和膠拖鞋。
鞋的製作將向生產自動化、工藝裝配化、功能多樣化、款式時裝化的方向發展。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電子計算機輔助生產(CAM)日漸得到廣泛應用。皮、布、膠、塑 4大類鞋朝工藝互相滲透、材料款式互相借鑑的方向繼續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也將不斷出現,從而促進製鞋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逐步過渡。
俗話説,寒從足上起。穿鞋的原始目的就是保暖、安全,因而氣候環境(如冷熱、晴雨)直接影響了人們對鞋子的選擇。縱觀全球,各國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鞋子的樣式也呈現出鮮明的地方氣候特色。

意大利

意式羅馬鞋 意式羅馬鞋
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水城”之稱。由於當地降水頻繁,船艙和路面時常積水,早先,一些貴婦人為了避免打濕腳面和褲裙,就嘗試着穿鞋底較高的鞋子。在中國的江南水鄉,也很早就流行穿高跟鞋。清·餘懷在《鞋襪辨》中寫道:“高底之制,於今獨絕。吳下婦女,有以異香為底,圍以精綾者……行步霏霏。”高跟鞋之所以一直備受女性寵愛,除了美觀大方、利於健康外,與降水時可涉足積水也不無關係。
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夏季,一些户外勞動者喜歡赤腳穿自編的草鞋,既透氣涼爽,又有效防滑。而在中國的乾旱沙漠地區(例如塔里木盆地),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午後地面温度可達70℃以上,走長路時必須穿上用牛皮和氈做底的“喬拉克”鞋,這樣方能有效隔熱,避免燙傷。

日本

日本的木屐 日本的木屐
日本是一個海洋中的島國,海洋性氣候使這裏常年多雨,空氣潮濕,路面泥濘。因此日本祖先沿襲華夏木屐演變出了較為典型的木屐,用於防雨防水。在日本,“進屋脱鞋”不僅僅是一種衞生習慣,更是由於氣候釀就的“潮氣文化”的具體表現,因為日本降水日數較多,鞋常常沾着泥水,穿鞋進屋當然很不合適。

荷蘭

荷蘭木鞋 荷蘭木鞋
“荷蘭木鞋”是荷蘭四寶之一。這種鞋的製作稍嫌麻煩:選擇兩塊厚木,先鑿空,再填以鬆軟保暖物,製成雛形後還需修整。鞋子最後的形狀是頭和跟部都向上微翹,故荷蘭木鞋又稱荷蘭船鞋。這種鞋子適應了荷蘭冬季氣温較低且地面潮濕的特定氣候,穿起來既防潮防泥又保暖安全,因而至今仍在荷蘭鄉村流行。
1、外觀性要件——A、配雙,包括有色差,毛長毛短,單腳,鞋頭大小,後跟高低等;B、清潔度,包括有銀筆線、膠水污染、車油、鏽跡、灰塵、線頭、成品變色、褪色等。C、歪斜,包括鞋面各個配件(鞋頭、後包、鞋舌、裝飾物、合縫等)以及猛鞋歪斜和上底、貼中底等的歪斜。
2、功能性要件——A、穿不下,包括紙版的錯誤以及楦頭可能用錯和隨意代碼等。B、膠水粘力不夠,達不到客户要求的最低標準或用手輕易就能拉掉;C、內裏、港寶是否鄒折可能會引起刮腳等。
3、包裝方面——其實包裝是最最重要的。
A:外箱,特別是外箱印刷包括印刷字體大小、內容、位置等,其他就是外箱規格,包括大小、材質、毛重和淨重等。
B:內盒,包括尺寸、顏色、各種貼標、印刷,是否錯型體、錯碼、錯顏色裝內盒,是否需要放乾燥劑以及是否需要結雙等。
C:短裝,每次驗貨,要看是否已經滿箱,同時要抽箱作業,避免工廠作弊。

選購指南

鞋子選購的11個絕招
第一招:
站着試穿,因為站立時腳部會比坐着時略微大一點。試穿時不能只穿進去對着鏡子看一下就買,一定要來回走幾步,細心感覺鞋的穩定性與大小是否合適。
第二招:
試鞋時自備乾淨的襪子,便於試鞋時的穿脱,避免試過的鞋子裏出現汗漬污漬的尷尬。
第三招:
一定要親自試穿,因為往楦頭、款式或品牌型號標準的不同,鞋的具體大小也會有差異。
第四招:
腳隨着季節不同也會有熱脹冷縮,所以在冬天買夏天的打折鞋時,你試穿合適的尺碼跟夏天比可能稍微小一點。
第五招:
理想的尺碼至少是:十個腳趾可以在鞋裏自由地活動。
第六招:
別因為季末打折的誘惑或實在喜歡為由讓自己的腳遷就一雙不合尺寸的鞋。
第七招:
如果眼前的那雙鞋擁有你夢寐以求的設計、近乎完美的弧度、散發着最時髦的色彩光芒、合理的價格。你簡直對它一見鍾情。可惜材質不好,勸你還是選擇擦肩而過吧。
第八招:
檢查鞋的皮質好壞,不在鞋頭而在鞋側兩邊,選鞋時最好摸兩邊的皮料,看看厚薄是否均勻。
第九招:
選擇柔軟而有彈性的鞋底,能比較平均的分散衝擊力。
第十招:
一般來説,令人感覺舒適的搭配是:鞋跟越高,褲腳越寬;鞋跟越矮,褲腳越窄。
第十一招:
選擇顏色比皮膚色調稍微暗一些的鞋,會顯得腿長個子高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