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靴腳陸龜

鎖定
靴腳陸龜(學名:Manouria emys),是陸龜科動物,亞洲體型最大的陸龜,也是全世界陸龜中體型第四大者。此種龜種也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龜種。靴腳陸龜屬陸龜科。以植物為食,有時也會捕食無脊椎動物青蛙。分佈在印度西部至越南南部間,南至馬來半島,蘇門達臘。靴腳陸龜的尾部及左右後肢根部間長有幾枚小趾狀的發達鱗片。 棲息於熱帶雨林,性好溪流附近區域。在人工飼養下可產40個左右的球形卵,孵化期通常不超過70天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靴腳陸龜
拉丁學名
Manouria emys
別    名
緬甸高山陸龜
六足陸龜
亞洲大型陸龜
棕靴腳陸龜
別    名
黑靴腳陸龜
動物界
陸龜科
分佈區域
印度西部至越南南部間,南至馬來半島,蘇門達臘,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
外文名
Burmese Mountain Tortoise

靴腳陸龜物種學史

曾經有泰國的生物學家,針對野生的靴腳陸龜展開長時間的研究觀察。結果發現這種陸龜的食慾其佳,不太挑食。

靴腳陸龜形態特徵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體重可達20公斤。背甲相對較低,椎盾區域向下凹陷,在婆羅洲發現的亞種為棕色,腹甲稍有些發白。前肢的外側有巨大的鱗片,大腿上長着一對瘤狀的鱗片,這對鱗片是如此之大以至於這個品種有時被稱為六腿陸龜。

靴腳陸龜棲息環境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這個品種僅棲息在高原的熱帶森林裏(大概是因為低地的種羣已被人類捕食光了或者是由於棲息地的喪失而消失),在裏面埋23-51枚硬殼的、直徑為51-54mm球形的卵。之後,它會守着巢穴,攻擊那些試圖偷蛋的掠食者。稚龜在2至2個半月後出殼,測量的背甲長度為60-66mm。它們喜歡隱蔽的地方,同樣地雨霧往往能刺激它們的食慾。靴腳陸龜喜歡在微光下活動,通常都在早晨和傍晚出動,但也可能有人會看到它們在涼爽的白天出來曬背,或是四處漫步。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靴腳的自然棲地,皆為温暖潮濕的雨林底層。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平均氣温也不會低於攝氏18度,因而人工飼養本龜種時,温度及濕度的控制便成了非常重要的課題。靴腳並不像一些來自熱帶乾燥環境的陸龜一樣喜歡曬太陽,事實上,它們彷佛還有些懼光,很少會直接曝曬在陽光下。光線較強時,它們便會鑽進落葉堆裏避暑,有時還會在月光皎潔的夜裏外出覓食。住在雨林底層的靴腳陸龜,不但棲息的環境濕度高,生活中水份的取得也不曾匱乏,所以靴腳並不像一般陸龜會排出白色的尿酸鹽,它們身體的含氮廢棄物,是以毒性較高,需要大量水份稀釋的尿素形態排除。人工飼養時,每天都需提供大量乾淨清潔的水,好讓靴腳飲用或泡澡。
曾經有泰國的生物學家,針對野生的靴腳陸龜展開長時間的研究觀察。結果發現這種陸龜的食慾其佳,不太挑食。食物以高纖的植物為大宗,糞便為深橄欖綠色,結實的香腸狀排泄物。靴腳對於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極低,可以説是絕對素食者。人工飼養時,最好別餵食動物性蛋白質食物。

靴腳陸龜生活習性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這個品種僅棲息在高原的熱帶森林裏(大概是因為低地的種羣已被人類捕食光了或者是由於棲息地的喪失而消失),雖然是一種地道的陸龜,多數時間卻呆在水裏。主要是食草,但也有報告吃昆蟲和青蛙。和其他水龜和陸龜不同的是它的巢穴結構以及護巢行為。它通過堆積枯枝落葉築成一個土墩,在裏面埋23-51枚硬殼的、直徑為51-54mm球形的卵。
每天都需提供大量乾淨清潔的水,好讓靴腳飲用或泡澡。 食物以高纖的植物為大宗,糞便為深橄欖綠色,結實的香腸狀排泄物。靴腳對於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極低,可以説是絕對素食者。人工飼養時,最好別餵食動物性蛋白質食物。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原生地生活環境與食物:花了半年的時間,在波羅洲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育組織計劃下,利用無線發報,衞星定位等技術,追蹤記錄了13只野生棕靴在自然棲地下的活動範圍,行為,食性等珍貴信息。這13只棕靴的體長從38-49公分不等,體重為8.75-17.25公斤。作者記錄到野生棕靴總共以22種食物為食,其中竟然有15種植物都屬於海芋屬(Alocasia)。

靴腳陸龜繁殖方法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是一種懂得運用聲音及行為與同族溝通的社羣化龜種。無論公母龜,都會以不同型態的點頭動作,叫聲,傳達訊息及求偶。順利交配後,母龜便開始擇地產卵。它不斷的繞着園區尋覓,對於其它龜只及動物管理員似乎視若無睹。這段期間,母龜會停止進食。決定產卵地點後,母龜會將方圓十公尺左右的泥土,落葉,雜草等地上物,朝中央推送。母龜以倒退的動作,用前肢將土往身後撥送。經歷數日時間,終於將這些泥土落葉,堆集一個小土丘。(高度可達25-30公分)。完工後,母龜爬到土堆上方,開始往下挖出一個碗型小凹洞,然後轉過身,用後肢及身體將洞中泥土往四周推擠,即成卵牀。整個卵牀的製作時間將一個半小時。稍作休息後,母龜便開始產卵。與其它陸龜相較,靴腳陸龜屬於極多產的龜種,最多可產下51顆卵,而且整個產卵過程,很少會超過一個小時。產卵完畢後,母龜用前肢將產卵牀外緣的泥土、落葉將卵完全覆蓋住。接下來的6-20天,母龜會守候在土丘上或土丘旁,驅趕任何靠近土丘的動物。3-23日間,母龜繼續將泥土及落葉往土丘推集或撥出,似乎可用來調節卵牀內的温度及濕度。除了在氣候極為悶熱的夏季外,靴腳陸龜似乎沒有明顯的繁殖期,一年到頭都可交配產卵。
公龜的求偶動作十分温柔,不曾出現撞擊或啃咬母龜的粗魯動作。母龜經交配受孕後,在產卵前的2-3週會變得較具領域性,它們會驅趕靠近自己所選中的產卵處的其它龜只。產卵後,母龜還會守候在該處,常達2-6周。每胎母龜可產下45-60顆蛋,幼龜孵化出的時間約為67-74天。剛孵化出的幼龜,體重約為41-59.1公克,幼龜和成龜一樣也不怎麼挑食,所以在半年間,就可增加一倍的重量,成長極為快速。
由於原棲地屬於闊葉雨林,氣候多雨潮濕。在母龜建造好土丘,產完卵後,因為雨水的沖刷,沒多久,土丘的型態就會縮減,外觀與雨林底層的其它落葉堆無異,加上產卵後的氣味也被沖洗乾淨,所以母龜只需在卵牀旁守候數日,便可安心離開,不用擔心龜卵被其它偷蛋者獵食。
檀香山動物園自1978至1982年間,已順利孵育出103只幼龜。平均孵化期為63-84天,龜蛋的授精成功率為78.4-84.4%。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
德州的Fort Worth動物園,在1983年時也成功人工孵化出靴腳幼龜。該次記錄中,母龜總共產下37顆卵,其中32顆以人工孵化。蛋的直徑為4.19-4.51公分,重量為40.5-45.8公克重。温度控制在攝氏23.3度的孵蛋機中,有24只幼龜破殼出,孵化期間為63-70日。荷蘭的Wassenaar動物園在1978-1980年間,母龜分別產下40,39以及42顆蛋。蛋的大小從4.8x5公分,到5.3x5.3公分皆有,重量為52-62公克。在温度控制於攝氏28度,相對濕度90%的孵蛋機中,經歷66-71天后幼龜孵化出。幼龜臍上的卵黃囊在破殼後12-48小時吸收完畢,出生體重50-55公克,背甲長5.1-5.5公分。

靴腳陸龜亞種分化

品種分為兩個亞種:黑靴凹甲陸龜(Manoouria emys phayrei)與棕靴凹甲陸龜
靴腳陸龜
靴腳陸龜(7張)
靴腳陸龜可分為二個亞種,棕靴腳Manouriaemysemys較早被發現命名(1844),稍後(1853)黑靴Manouriaemysphayrel才被定名。前者體型較小(背甲可達50公分),體色多半呈褐色,胸盾不相連,背甲較平坦。分佈範圍為泰國南部、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及部份尼印羣島。體型較大者為黑靴(背甲可達60公分,體重可重達37公斤),外觀顏色多半較黝黑,腹甲的左右胸盾相連,背甲緣甲板向上蹺,背甲較高隆。分佈於泰國北部,緬甸,孟加拉國及印度等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