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革命精神

鎖定
革命精神是指老一輩革命家勇於實踐、勇於探索、勇於思考、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 [5]  中國共產黨人有自己的精神譜系。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經歷生死考驗、付出巨大代價所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鑄就的。 [4] 
中文名
革命精神
主要有
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 [4] 
革命聖地
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

革命精神五四精神

1919年5月4日在中國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6]  。五四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 [2] 

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駐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7]  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創建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8]  。根據地軍民團結一心,經過連續艱苦的戰鬥,多次粉碎了國民黨“圍剿”,形成了井岡山精神。 [1]  江澤民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的精神。與井岡山道路連在一起的井岡山精神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 [9] 

革命精神長征精神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進行了偉大的長征。 [10]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以我們的勝利、以敵人的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11]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同人民羣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摘自2006年10月22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主席的講話) [1] 
長征精神形成於極其艱苦的特殊環境,其極具魅力和輝煌的一面就是革命英雄主義。長征的勝利是紅軍將士革命英雄主義的勝利,長征精神所凸現的革命英雄主義,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面對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卻表現出了無比英勇頑強、不懼困難、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超越常人忍受能力的艱苦奮鬥精神,表現出了高昂的鬥志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主義態度。長征精神具有非凡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吸引力。長征把中華民族吃苦耐勞、不畏艱難、視死如歸的精神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賦予其嶄新的內容。 [12] 

革命精神南泥灣精神

194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在這嚴峻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動員廣大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在“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衞黨中央”的口號下,迅速掀起了生產熱潮,戰勝重重困難,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廣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開墾南泥灣,短短的三年,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好江南。 [13] 
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在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創造的。南泥灣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同心同德、團結奮鬥。” [14] 

革命精神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重要的階段之一。1935年至1948年的13個春秋,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總後方。在延安這片熱土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使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15]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精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本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特徵。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歷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結晶。 [15] 

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被稱為中國共產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在西柏坡,黨中央指揮了著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大戰役;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7]  這次會議通過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決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內容。由於它產生於中國革命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決定着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它集中體現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體現了頭腦清醒、目光遠大的勝利者圖強自律的精神。它的主要內容包括:永不停步,將革命進行到底;執政黨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務必”,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團結高效,加強黨的集中統一。它的核心是教育全黨要經得起新的歷史階段的考驗。它的實質是鞏固和加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斷地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16] 

革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950年10月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值此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 [18]  這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19]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20]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20] 

革命精神北大荒精神

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人民解放軍10萬轉業官兵,按照黨中央“屯墾戍邊”的方針,開赴地處黑龍江省荒無人煙的北大荒,開拓北大荒。經過三代人的艱苦創業、開發建設,北大荒人把渺無人煙的亙古荒原建成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營農場羣,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成為舉世聞名的“北大倉”。北大荒人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北大荒精神正是在這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她集中體現了“北大荒人”這個英雄羣體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3] 

革命精神大慶精神

20世紀60年代,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急需,中國石油行業幹部職工和人民解放軍轉業復員官兵數萬人,響應國家號召,來到荒涼的松嫩平原,在黑龍江西南部地區開展石油會戰,開發建設了大慶油田。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建設者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氣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艱苦創業,為油田的早日投產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大慶精神,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與優秀品質。一九六四年初,毛澤東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1981年,中共中央轉發的國家經委黨組《關於工業學大慶問題的報告》對大慶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初步闡述。1990年,江澤民在大慶考察工作時高度評價了大慶精神,把大慶精神進一步概括為: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究科學、“三老(當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後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 [21] 
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鑄就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創一流的優秀職工隊伍,湧現了鐵人王進喜等不少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先進典型,形成了團結凝聚百萬石油人的強大精神動力,集中展現了我國工人階級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 [22] 

革命精神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1960年2月11日,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着一錘,一鏟,兩隻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 [23]  江澤民同志在視察紅旗渠後指出:在林州看了中外聞名的紅旗渠。在三年困難時期,在當時的物質技術條件下,能建成這樣宏偉的工程,林州人民了不起。“紅旗渠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典範,不僅給後人留下了澆灌幾十萬畝田園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寶貴的紅旗渠精神。這不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 [24] 

革命精神雷鋒精神

雷鋒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 [25]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為雷鋒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活動。 [26]  雷鋒精神集中概括為: “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27] 

革命精神創業精神

江澤民同志提出了64字的創業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 [28] 

革命精神抗洪精神

九八抗洪精神是全國軍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戰勝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區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概括出抗洪精神,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 [29] 

革命精神兩彈一星精神

50多年前,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廣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創造了成功發射“兩彈一星”的科技奇蹟。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利於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鋭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30] 

革命精神特區精神

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20年改革開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場經濟熔爐的錘鍊,中國的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舉世驚歎的物質文明奇蹟,也創造了支撐特區經濟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區“十大精神”。2000年11月,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0週年之時,提出了特區“十大精神”。 [31] 
──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
──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
──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
──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
──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
──公正嚴明、規範有序的法治精神。
──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
──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
──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 [31] 

革命精神抗震救災精神

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共同抗擊“5.12”特大地震災害中所鍛造出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在新時期的凝結和昇華,是當下中國人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風貌的最新寫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與精神內涵。 [32] 
胡錦濤同志在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向災區人民送温暖、獻愛心,充分體現了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