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革命公園

鎖定
革命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西五路53號,佔地面積10.3公頃,是西安城區最大的一處革命舊址。創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是馮玉祥將軍為紀念北伐戰爭陝西國民軍陝軍於西安保衞戰(二虎守長安)挫敗匪軍鎮嵩軍而死難的5萬名軍民軍民而建。 [23]  馮玉祥將軍入城後,率眾負土築兩大冢,掩埋死難軍民屍骸3043具, [26]  立碑紀念紀念堅守西安的死難軍民。在兩冢間建築革命亭和五座烈士祠,並將周圍150畝空地開闢為公園,故名“革命公園”。 [23] 
1983年革命公園內的革命亭被列為西安市重點保護文物。 [21]  1995年10月,革命公園被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西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7月23日,革命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 [30]  2019年10月7日,革命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2月30日,革命公園被陝西省文物局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1-5]  [25]  [28] 
中文名
革命公園
外文名
Revolution Park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西五路53號 [24] 
所處時代
民國十六年(1927年)
佔地面積
10.3 公頃 [24]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開放時間
全年全天 [29] 
文保編號
8-0729-5-213 [1] 

革命公園歷史沿革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2日,匪首劉鎮華在吳佩孚、張作霖的支持下,糾集匪軍鎮嵩軍八個師十萬人進攻西安。劉鎮華匪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陝西人民的極大憤慨。國民軍楊虎城將軍、李虎臣將軍率陝軍第一、二、三、四師英勇戰鬥,堅守城池達八月之久,時稱“二虎守長安”,又稱西安保衞戰。 [20-21]  5月20日,西安守軍各部將領決議取消國民軍番號,一律改稱陝軍。李虎臣任總司令兼第一師師長,楊虎城任副總司令兼第三師師長,鄧寶珊任總指揮,衞定一任副總指揮兼第四師師長,駐涇陽的田玉潔任副總司令兼第二師師長。並設立西安城防司令部。 [23]  5月25日,鎮嵩軍攻西安東關、北關,被陝軍守城部隊擊敗。 [23]  6月6日,鎮嵩軍挖掘地道攻東關東北角,被陝軍守城部隊擊敗。 [23]  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今內蒙古)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與于右任等揮師南下,急趨西安解圍。 [23]  11月27日,鎮嵩軍在援陝國民軍聯軍和守城陝軍夾擊下全線潰退。 [23]  11月28日,西安城解圍,西安歸國民政府管轄。 [22]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5日,陝西革命大祭籌備委員會決定,將舊皇城改建為紅城,“擇定紅城外東北隅為革命紀念冢,劃留附近官地485畝,為建築革命紀念公園之用。” [27]  2月7日—20日,為紀念西安圍城期間死難的5萬名軍民,于右任先生、馮玉祥將軍帶領各界人士在皇城東北區域修建東、西大冢,聯軍駐陝總部在紅城北門外營造兩大墓穴,分別安葬守城死難的男、女屍骸3043人。 [2]  [4-5]  2月25日,聯軍駐陝總部在墓地對面廣場(今市體育場)舉行追悼大會。馮玉祥、于右任、楊虎城等陝西黨政軍商界數萬人參加了大祭及公葬。參會時,要求每人背一袋土,共同堆積公墓,立碑紀念。同時拆清代貢院“明遠樓”復建於兩冢之間,並命名“革命亭”,另建五座烈士祠,並將周圍150畝空地開闢為革命公園,楊虎城將軍為革命公園落成題詞:“繼續堅守西安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 [2]  [23] 
革命公園裏已被拆除的牌樓
民國十七年(1928年),開拓崇禮路(今西五路)時革命公園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闢為革命公園體育場(後改為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公園縮至北半部。
20世紀30年代,公園南部建體育場,到50年代又分建為西安市人民體育場西安人民大廈,北部即為現革命公園。
1952年為紀念王泰吉、王泰誠二位烈士,在革命公園西南角建起烈士紀念碑亭。 [4] 
1956年,革命公園建立動物園。 [4] 
1977年,革命公園動物園遷出。 [4] 
1978年,農曆正月革命公園舉辦西安市首屆元宵節燈會展。 [4] 
1993年,在楊虎城將軍百年誕辰之際,園內修建了楊虎城將軍戎裝銅像。 [5] 
2002年7月23日,革命公園開始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30] 
2005年11月19日,刻有毛澤東題詞的劉志丹烈士雕像落成。 [5] 
2008年11月16日,刻有毛澤東題詞的謝子長將軍雕像落成。 [5] 
2013年6月,報界宗師張季鸞先生紀念碑亭在原址上恢復重建。 [5] 

革命公園建築特色

革命公園裏烈士雕像
革命公園裏烈士雕像(8張)
革命公園採用中國傳統北方園林造園手法,對稱式中軸佈局,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構築出自然、生態的園林景觀格局,既突出莊重、肅穆的紀念性特色;又形成自然、生態、休閒的紀念性文化公園的景觀特色。 [5] 

革命公園主要景點

  • 綜述
革命公園內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東烈祠、西烈祠、東西大冢,以及楊虎城將軍銅像、劉志丹同志漢白玉石像等革命紀念建築。 [21] 
  • 文化牆
文化牆 文化牆
文化牆位於公園南門內革命亭廣場景區,分左右兩塊,置於噴泉東西兩側。紀念牆左側上鐫刻着“西安負土墳陣亡將士碑哀祠”,其文系由時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的于右任先生所撰寫:“民族之戰士,戰於是,守於是,葬汝骨於是。世界不平,決然掃蕩!民生困窮,孰為此狀!以主義為垣墉,以精誠為甲仗。碧血兮人間,繁華兮冢上,革命成功兮歌永壯。” [10] 
文化牆 文化牆
紀念牆其右側上鐫刻着“西安負土墳殉難人民碑辭”,亦由時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的于右任先生所撰寫:“長安之民,為革命守;長安之城,為革命有;以犧牲而求解放兮,將脱人羣於鎖鈕;世方同此饑荒兮,御長圍之既久;佇白日兮青天;慰幽冢兮不朽!” [10] 
  • 南門照壁
南門照壁 南門照壁
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10日,為紀念在民國十五年(1926年)堅守西安之戰中死難的軍民,公園修建墓碑,馮玉祥將軍親筆提名“革命公園國殤墓碑”。2002年,公園新修南門之際,將石碑中“革命公園”四字專門拓下並放大,篆刻在大理石照壁上,作為革命公園的精神傳承所在。 [6] 
  • 革命亭
革命亭
革命亭(3張)
革命亭為公園標誌性建築。佔地169平方米,結構為兩層,為八角攢尖三滴水建築,高15米,系遷清代貢院“明遠樓”而建成。建國後,將革命亭改建為三層。現亭高19.47米,亭基座為正方形,邊長13.63米,周設立柱迴廊;二層向內收分,三層收至正八角形,磚木結構。三層總建築面積為323平方米,重檐窩拱,攢頂轉角,飛檐翹起,雕樑畫棟。 [7] 
  • 楊虎城題詞景石
楊虎城題詞景石 楊虎城題詞景石
“繼續堅守西安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此為楊虎城紀念堅守西安勝利題詞。2011年公園整體提升改造之際,專門豎景石篆刻之,繼承與弘揚革命精神。 [8] 
  • 忠烈祠
忠烈祠
忠烈祠(2張)
忠烈祠,選用西關太白廟內舊殿宇材料建成,飛檐斗拱,碧瓦覆頂,格調莊重,位於革命亭北側約50米處。坐北朝南,面闊五間21米,進深三間14.5米,單檐歇山頂。建園之初,忠烈祠是紀念在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中捐軀的烈士英靈,緬懷先輩豐功偉績的殿堂。門柱上刻有周華民所書楹聯:“軍威戰功頌百世,碧血赤膽悼千秋”。它的周圍還建有東烈祠、西烈祠,裏面擺放着部分死難烈士的牌位,以供後人祭奠之用。 [9] 
  • 碑刻
碑刻
碑刻(2張)
革命公園從建園開始就有許多愛國將領和文人志士為死難的烈士和民眾題寫過詩詞,並鐫刻於石碑之上,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財富。建園初,這些石碑都豎立在公園內,後因戰爭遭到破壞,目前僅存12塊。2007年,公園將殘碑收集起來,修建了碑刻長廊。2011年公園整體提升改造時,作保護性陳列於忠烈祠兩側。 [11] 
  • 東、西大冢
東西大冢墓碑 東西大冢墓碑
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12日,在馮玉祥的倡議下,擇北新街至尚德路之間的空曠之地埋葬城內無人收埋的死難軍民,陝西當局決定將圍城期間死難人民及陣亡將士改葬在這裏,舉行陝西革命大祭及公葬,參會時,每人背一袋土,共同堆積公墓,東冢埋的全是男性,西面還有西冢埋的全是女性。這天,黨政軍界數萬人參加了大祭,背來兩萬多袋黃土堆成了這兩座大冢,名“負土冢”,掩埋了3043位無名忠烈人士。現冢為圓丘形,外側底部以平磚錯縫包砌一週,包磚之上平鋪磨製光滑的石條。墓冢封土直徑18米,面積272平方米。 [22] 
東西大冢墓碑 東西大冢墓碑
2004年,公園對東、西大冢周邊進行改造與翻修,並在冢前樹立了書狀紀念碑,四周以西安城牆標誌建築圍繞,以紀念西安圍城的革命歷史。冢前的書狀紀念碑正面鐫刻着圍城歷史的詳盡解釋,背面刻着于右任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年追憶圍城之役這段慘烈的革命歷史而題寫的詩詞“明城高掛殘暉,燕子猶尋古壘;兵民負土墳前淚,爭祭當年餓鬼”,再現了當年革命英雄感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場景。 [12] 
  • 烈士紀念碑亭
王泰吉、王泰誠烈士紀念碑亭 王泰吉、王泰誠烈士紀念碑亭
王泰吉、王泰誠烈士紀念碑亭位於公園西南角,是為紀念在渭華起義中為革命獻身的共產黨員王泰吉王泰誠兄弟二人修建。紀念碑亭是在1952年3月王泰吉烈士殉難十八週年時建成的。當時西安一萬多名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學生、各級領導,在革命公園王泰吉烈士紀念碑亭前隆重舉行公祭。紀念碑為四方柱形,豎立在亭子中央,高2.4米。塔石正面鐫刻“王泰吉、王泰誠之紀念塔”,背面刻有烈士傳略,烈士刑前遺詩以及原中共西北局、陝西省和西安市的黨、政領導習仲勳、馬明方、賈拓夫、趙伯平、汪峯等人的題詞。並刻有烈士的詩詞“引頸辭世誠快事,瞑目慶祝紅旗飛”,以詩抒懷,激勵後人。 [13] 
  • 楊虎城雕像
楊虎城雕像
楊虎城雕像(2張)
在西安遭圍城期間,楊虎城與李虎臣同城內軍民一起協同作戰,克服困難,艱守城池8個月,取得了堅守西安的巨大勝利,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又一個奇蹟;從而保全了西安這一西北革命根據地,為策應北伐戰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993年在他誕辰100週年之際,在陝西各界人士積極倡儀下,在革命公園西北角建造了這座將軍銅像。銅像總高5.5米,重1.2噸,採用黃銅鑄造,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李守仁教授設計,採用將軍全身戎裝像,充分顯示了千古功臣憂國憂民的英姿。 [14] 
  • 劉志丹雕像
劉志丹雕像 劉志丹雕像
2005年,為紀念劉志丹這位民族英雄,由北京陝西同鄉會及烈士後代等發起倡儀,保定市建設局出資,修建了這座漢白玉雕像。烈士雕像的落成,更加增添了革命公園的歷史紀念意義。 [15] 
  • 謝子長雕像
謝子長雕像 謝子長雕像
2008年,謝子長烈士的家屬和北京的老革命同時發起為謝子長烈士豎立雕像,並由中央辦公廳批准在革命公園內設立謝子長像,銅像高4.2米,重約2噸。將軍身披大衣,右腿朝前,右手握望遠鏡,左手插腰在指揮着戰鬥,在銅像基座上面刻有毛澤東為烈士題寫的碑文,雕像總體設計高大雄偉,形象逼真,給人以莊嚴威武之感。 [16] 
  • 張季鸞紀念碑亭
張季鸞紀念碑亭 張季鸞紀念碑亭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16日,張鳳翽張鈁、冉寅谷、丁履進、張警吾五人聯名上書陝西省政府,建議在西安革命公園內為張季鸞建立碑亭,弘揚陝西文化精神。西安市政處接到省政府批覆後,即邀西北農學院章守玉(字君瑜,曾主持南京中山陵的規劃設計)教授設計出《張公紀念碑設置地區佈置圖及碑亭設計圖》。同年12月25日,碑亭修建工程在革命公園內破土動工,最終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18日竣工。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張季鸞紀念碑亭慘遭破壞後蕩然無存。張季鸞新聞研究會於2011年辛亥革命100週年,張季鸞逝世70週年清明節之際,在張季鸞先生墓前打出“筆鋒縱橫民族脊樑大公之道天下流傳”的橫幅,併發起徵集到海內外媒體百餘名記者在《關於還原歷史風貌重建西安革命公園張季鸞紀念碑亭的倡議》橫幅簽名,香港《大公報》等媒體作了報道,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為恢復歷史原貌,重立報界宗師張季鸞紀念碑亭,以發揚光大張季鸞先生天下為公的偉大精神,張季鸞新聞研究會多方奔走呼號,陳述重建碑亭的必要性,懇請支持,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就重建事宜大聲疾呼,隨後到西安市檔案館查找有關檔案,獲陝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西安市市容園林局支持,張季鸞紀念碑亭在2013年春重建竣工。 [17] 

革命公園建設意義

革命公園的建成,填補了西安市近現代紅色革命紀念性城市公園的空白,是一座集紀念性文化公園、革命舊址和公眾遊覽、觀賞休憩的多功能城市公園,它既承載着西安近現代革命歷史,是西安紅色地標之一,也是北方近現代園林中典型的紀念性文化公園,是眾多市民遊客和青少年緬懷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和參觀遊覽的重要場所。 [5] 

革命公園文物保護

1983年,革命亭被公佈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21] 
1995年10月,革命公園被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西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8] 
2019年10月7日,革命公園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20年,革命公園被陝西省文物局列入“陝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4-5] 
2022年12月,革命公園被列入陝西省第八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19] 

革命公園旅遊信息

革命公園地理位置

革命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西五路53號。 [5] 

革命公園交通信息

  • 公交車
乘坐4、9、10、11、33、103、301、301區間、遊8(610)路至革命公園站下車。 [18] 
  • 地鐵
乘坐地鐵1號線、4號線至五路口站下車,A口出站向西380米即到。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