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折廷爭

鎖定
面折廷爭,漢語成語。拼音是miàn zhé tíng zhēng,意思是在朝廷上直言進諫,據理力爭。出自《史記·呂太后本紀》。面折:當面指責過失。也作“廷爭面折”。爭同“諍”,直言規勸。
中文名
 面折廷爭
出    處
《史記·呂太后本紀》
拼    音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注    音
ㄇㄧㄢˋ ㄕㄜˊ ㄊㄧㄥˊ ㄓㄥ

面折廷爭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1] 

面折廷爭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呂后專政想讓她的兄弟子侄都做王,徵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面折廷爭,堅決不同意,而左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則從長計議就同意呂后的意見。王陵因此被罷官。呂后去世,陳平與周勃用計殺死想奪取政權的呂產、呂祿。 [2] 

面折廷爭成語辨析

【近義詞】面折庭爭、直言敢諫 [1] 

面折廷爭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劉安世為諫官》: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
《宋史.卷三四五.劉安世傳》: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帝或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為殿上虎,一時不敬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