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

鎖定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是199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維忠、楊芙清。
中文名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
作    者
邵維忠
楊芙清 [1] 
出版時間
1998年12月1日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3] 
頁    數
205 頁
ISBN
9787302136774 [2] 
定    價
2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文獻類型
專著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主要內容

該書作者參閲國內外大量文獻,結合自己多年研究的精心之作。書中內容詳實、立論嚴謹、實例豐富、圖文並茂,論述深入淺出,適合作為教學參考書和工程技術用書。
本書是論述面向對象分析(OOA)方法的專著。全書共分十章。前三章系統地介紹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知識,論述OOA的主要優點,概要地介紹本書的OOA方法之主要特點。第四章至第九章詳細介紹OOA的全過程,圍繞OOA的基本模型(類圖)、補充模型(主題圖、usecase與交互圖)和詳細説明,對每個開發活動所涉及的概念進行深入討論,並給出詳細的過程指導。第十章集中地論述軟件複用及其與OOA的關係,給出按軟件複用的要求組織OOA過程的策略。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
作者長期從事對象技術領域的科研、教學和工程實踐。本書是他們參閲國內外大量文獻,結合自己多年研究的精心之作。書中內容詳實、立論嚴謹、實例豐富、圖文並茂,論述深入淺出,適合作為教學參考書和工程技術用書。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培訓班的師生、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圖書目錄

第一章 面向對象方法概論
1.1 什麼是面向對象
1.2 從認識論看面向對象方法的形成
1.2.1 軟件開發——對事物的認識和描述
1.2.2 語言的鴻溝
1.2.3 編程語言的發展使鴻溝變窄
1.2.4 軟件工程學的作用
1.2.5 面向對象是軟件方法學的返璞歸真
1.3 面向對象方法的主要概念
1.3.1 對象
1.3.2 類
1.3.3 封裝
1.3.4 繼承
1.3.5 消息
1.3.6 結構與連接
1.3.7 多態性
1.3.8 永久對象
1.3.9 主動對象
1.3.10 術語對照
1.4 面向對象方法的歷史及現狀
1.4.1 歷史
1.4.2 OO方法發展到軟件工程的前期階段
1.4.3 當前的研究及實踐領域
第二章 為什麼需要OOA
2.1 什麼是OOA
2.2 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
2.3 分析方法綜述
2.3.1 功能分解法
2.3.2 數據流法
2.3.3 信息建模法
2.3.4 面向對象的分析
2.3.5 分析方法的比較
2.3.6 OOA的主要優點
2.4 各種OOA方法
第三章 本書的OOA方法概貌
3.1 引言
3.2 主要概念及表示法
3.3 OOA的主要原則
3.4 OOA模型及詳細説明
3.4.1 基本模型——類圖
3.4.2 補充模型——主題圖. use case和交互圖
3.4.3 詳細説明
3.4.4 完整的OOA文檔及詳簡程度的控制
3.5 OOA過程
3.6 OOA與OOD的關係
3.7 技術支持
第四章 發現對象. 建立對象類
4.1 對象. 主動對象以及它們的類
4.2 表示法
4.3 研究問題域和用户需求
4.3.1 研究用户需求. 明確系統責任
4.3.2 研究問題域
4.3.3 確定系統邊界
4.4 發現對象
4.4.1 出發點——問題域和系統責任
4.4.2 正確地運用抽象原則
4.4.3 策略與啓發
4.4.4 審查和篩選
4.4.5 識別主動對象
4.5 對象分類. 建立類圖的對象層
4.5.1 異常情況的檢查和調整
4.5.2 類的命名
4.5.3 建立類圖的對象層
4.6 例子
第五章 定義屬性與服務
5.1 對象的屬性和服務
5.2 表示法
5.3 定義屬性
5.3.1 策略與啓發
5.3.2 審查與篩選
5.3.3 推遲到OOD考慮的問題
5.3.4 屬性的命名和定位
5.3.5 屬性的詳細説明
5.4 定義服務
5.4.1 對象的狀態與狀態轉換圖
5.4.2 行為分類
5.4.3 發現服務的策略與啓發
5.4.4 審查與調整
5.4.5 認識對象的主動行為
5.4.6 服務的命名和定位
5.4.7 服務的詳細説明
5.5 建立類圖的特徵層
5.6 例子
第六章 定義結構與連接
6.1 一般-特殊結構
6.1.1 一般-特殊結構及其用途
6.1.2 表示法
6.1.3 如何發現一般-特殊結構
6.1.4 審查與調整
6.1.5 一般-特殊結構的簡化
6.1.6 多繼承及多態性問題
6.1.7 調整對象層和特徵層
6.2 整體-部分結構
6.2.1 整體-部分結構及其用途
6.2.2 表示法
6.2.3 如何發現整體-部分結構
6.2.4 審查與篩選
6.2.5 整體-部分結構的進一步運用
6.2.5.1 簡化對象的定義
6.2.5.2 支持軟件複用
6.2.5.3 表示數量不定的組成部分
6.2.5.4 表示動態變化的對象特徵
6.2.6 調整對象層和屬性層
6.3 實例連接
6.3.1 簡單的實例連接
6.3.2 複雜的實例連接
6.3.2.1 採用複雜的實例連接概念
6.3.2.2 用對象表示實例連接的複雜性
6.3.3 三元(及多元)關聯問題
6.3.4 如何建立實例連接
6.3.5 對象層. 特徵層的增補及實例連接説明
6.4 消息連接
6.4.1 什麼是消息
6.4.1.1 順序系統中的消息
6.4.1.2 併發系統中的消息
6.4.1.3 消息對OOA的意義
6.4.2 OOA對消息的表示——消息連接
6.4.3 如何建立消息連接
6.4.3.1 建立控制線程內部的消息連接
6.4.3.2 建立控制線程之間的消息連接
6.4.3.3 對象分佈問題及其對消息的影響
6.4.4 消息的詳細説明
6.5 例子
第七章 劃分主題
7.1 主題概念的引入及其用途
7.2 主題的表示方法
7.3 如何劃分主題
7.3.1 低層主題的劃分
7.3.2 主題合併
7.3.3 主題層次的控制
7.3.4 異常問題的處理
7.4 主題圖的形成
7.5 例子
第八章 use case和交互圖
8.1 系統邊界與活動者
8.1.1 什麼是系統邊界
8.1.2 什麼是活動者
8.1.3 系統邊界與活動者對OOA的意義
8.1.4 如何發現活動者
8.1.5 例子——超級市場銷售管理系統
8.2 use case
8.2.1 什麼是use case
8.2.2 use case對OOA的意義
8.2.3 表示形式和例子
8.2.4 如何定義use case
8.2.5 關於use case概念的若干問題討論
8.3 交互圖
8.3.1 交互圖及其表示方法
8.3.2 交互圖的用途
8.3.3 如何建立交互圖
8.3.4 一些複雜問題的處理
8.3.5 關於交互圖描述策略的討論
8.4 開發過程和文檔組織
第九章 詳細説明
9.1 詳細説明的組織層次
9.2 類描述模板
9.2.1 模板:一種支持機器理解的詳細説明方式
9.2.2 類描述模板的內容
9.2.3 關係的説明策略
9.2.4 類描述模板的基本格式
9.2.5 類描述模板的建立過程及CASE工具支持
9.4 完整的OOA文檔
第十章 OOA與軟件複用
10.1 軟件複用
10.1.1 概述
10.1.2 可複用構件
10.1.3 構件庫
10.1.4 軟件複用的根本困難
10.2 專向領域的複用及領域分析
10.2.1 可複用的軟件構架
10.2.2 領域分析
10.2.3 基於構件/構架的軟件開發
10.3 OOA對軟件複用的支持
10.3.1 支持軟件複用的OO概念與原則
10.3.2 支持軟件複用的OOA方法
10.4 複用技術對OOA的支持
參考文獻
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