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週期彗星

鎖定
非週期彗星,軌道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因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稱為非週期彗星。這類彗星不是太陽系成員,它們只是來自太陽系之外的過客,無意中闖進了太陽系,而後又義無反顧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處。 [1] 
中文名
非週期彗星
別    名
星際彗星 [2] 
分    類
彗星

非週期彗星定義

非週期彗星定義為彗星軌道週期在200年或以上,包括只會單次返回的彗星,它們只會穿過太陽系內部一次。它們通常會有接近拋物線的軌道,所以在數千年內,也不會返回到太陽的附近。(請注意,一些長期非週期的彗星專是指彗星永遠不會返回到太陽的附近。)
非週期彗星的官方命名是以“C”作開始;不再回歸或可能已消失了的彗星以“D”作開始,其中包括D/1770 L1,它被認為受到木星影響而改變軌道。

非週期彗星形成

隨着原始恆星的持續收縮,恆星內部的壓力和温度會達到點燃氫核的臨界值,於是恆星內部的核燃料開始燃燒。在恆星內部的核燃料開始燃燒發光的過程中,也即恆星開始強烈發光的初期,由於整個恆星的温度開始急劇升高,造成恆星的體積在極短的時間裏爆炸性地膨脹,由此引發的恆星的爆拋作用非常巨大,在一瞬間將包裹在恆星外層的液態氫海洋中的大量物質、恆星大氣層中的大量物質以及環繞在恆星周邊的巨大恆星環上的無數近地軌道小行星拋射出來,拋射的結果不僅使恆星喪失了原始的恆星大氣層和巨大的恆星環,也降低了恆星的自轉所具有的角動量。
由於拋射出來的恆星環上的物質本身具有環繞恆星的角動量,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它們中的大部分物質將沿着一個扁長的橢圓軌道環繞恆星運行,以彗星流星等形式遊蕩於太陽系中,小部分物質則撞擊到了水星、金星、地球等行星上,極少數運動速度極快的物質則可脱離太陽系,進入遼闊無比的銀河系,有朝一日飛到其他恆星的附近,就會形成其他恆星的非週期彗星。

非週期彗星區別

太陽系中的週期彗星主要是由四十五億年前原始的太陽大氣層以及環繞太陽的巨大恆星環中的物質形成的,太陽的拋射作用使得週期彗星像一顆從環繞太陽的圓形軌道被再次發射出去的衞星,不得不沿着一個極其扁長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
而來自他恆星拋射產生的非週期彗星,則由於運動速度極快,超過了掙脱太陽引力所需的脱離速度,一旦遠離太陽而去,自然是永不復返。

非週期彗星介紹

非週期彗星麥克霍爾茨

2005年8月27日,“麥克霍爾茨”彗星被美國天文愛好者發現的,編號為C/2004Q2。該彗星有兩條彗尾,向相反方向展開,非常漂亮。在遠離城市燈光干擾的地方,用肉眼很容易看到。用小雙筒望遠鏡,則可以看到朦朧的彗頭和纖細的彗尾。

非週期彗星鹿林

“鹿林”彗星是近年來由中國業餘天文愛好者參與發現的三顆彗星之一。該彗星由廣州中山大學本科生葉泉志和台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的觀測助理林啓生合作,於2007年7月11日發現。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其命名為“C/2007N3”彗星。這也是國內天文愛好者最知名的發現之一。
“C/2007N3”彗星的中文含義是:“2007年7月上半月第3顆被確認的彗星,屬非週期彗星”(即只有此次觀測機會,下次迴歸將要等到2800多萬年之後)。目前已進入最佳觀測期。2月24日前後距離地球最近,大約6000萬公里,亮度4至5星等,如天氣晴好,用肉眼即能看到該彗星。屆時,鹿林彗星將與土星齊聚獅子座。它具有雙尾,普通的天文愛好者藉助天文望遠鏡或者簡單的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觀察到鹿林彗星。

非週期彗星非週期彗星名單

彗星 發現者或同名的人,發現日期
彗星ArendRoland (C/1956 R1, 1957年Ⅲ, 1956h) Arend和Roland, 1956年11月8日
彗星Beljawsky (C/1911 S3, 1911 Ⅳ, 1911g) Beljawsky, 1911年9月29日
彗星Bennett (C/1969 Y1, 1970年Ⅱ, 1969i) Bennett, 1969年12月28日
彗星Bradfield (C/2004 F4) Bradfield, 2004年4月12日
彗星溪(C/1911 O1, 1911 V, 1911c)溪, 1911年7月21日 comet de Kock-Paraskevopoulos (C/1941 B2, 1941 Ⅳ, 1941c) de Kock, 1941年1月15日和Paraskevopoulos, 1941年1月23日
蝕彗星(C/1948 V1, 1948 Ⅺ, 1948l) 首先察覺在內羅畢全面日蝕1948年11月期間1日(巨大大約?2)
硬朗Bopp的彗星(C/1995 O1) 硬朗和Bopp, 1995年7月23日已知的僅五彗星之一有消極絕對巨大(?2.7) 彗星Humason (C/1961 R1, 1962 Ⅷ, 1961e) Humason, 1961年9月1日
彗星Hyakutake (C/1996 B2) Hyakutake, 1996年1月30日
彗星Ikeya-Seki (C/1965 S1, 1965 Ⅷ, 1965f) Ikeya, Seki, 1965年9月18日
彗星Kohoutek (C/1973 E1, 1973 Ⅻ, 1973f) Kohoutek, 1973年3月7日
彗星LONEOS (C/2007 F1) LONEOS, 2007年3月19日
彗星Lulin (C/2007 N3) Ye Quanzhi和林凱愛Sheng, Lulin觀測所, 2007年7月11日
彗星Machholz (C/2004 Q2) Machholz, 2004年8月27日
彗星McNaught (C/2006 P1,偉大的彗星2007) 羅伯特McNaught, 2006年8月7日(最大。亮光?5m)
彗星McNaught羅素(C/1993 Y1, 1994 Ⅺ, 1993v) 羅伯特H. McNaught,肯尼斯S.羅素1993年12月17日 彗星Mrkos (C/1957 P1, 1957 V, 1957d) Mrkos, 1957年7月29日
整潔的彗星(C/2001 Q4) 整潔, 2001年8月24日
彗星Pojmański (C/2006 A1) Pojmański, 2006年1月2日
彗星Seki線(C/1962 C1, 1962年Ⅲ, 1962c, Reitberg-Blakesen, Khokhlov) Seki和線, 1962年2月4日
彗星Skjellerup-Maristany (C/1927 X1, 1927年Ⅸ, 1927k) Skjellerup、1927年11月28日和Maristany, 1927年12月6日
彗星Skorichenko喬治(C/1989 Y1, 1990年Ⅵ, 1989e1) Skorichenko和喬治, 1989年12月17日
偉大的南部的彗星(C/1947 X1, 1947 Ⅻ, 1947n) 1947年12月7日 C/2006 M4 (天鵝) Matson和Mattiazzo, 2006年6月20日
西部的彗星(C/1975 V1, 1976 Ⅵ, 1975n) 西部, 1975年8月10日
白色Ortiz Bolelli的彗星(C/1970 K1, 1970 Ⅵ, 1970f) 白色、1970年5月18日, Ortiz、1970年5月21日和Bolelli, 1970年5月22日
彗星威爾遜Hubbard (C/1961 O1, 1961 V, 1961d, Drakesen, Portlock-Weinberg) 威爾遜和Hubbard, 1961年7月23日
彗星朱Balam (C/1997 L1) 朱(1997 6月3日)和Balam (1997年6月8日[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