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財務信息

鎖定
非財務信息是指以非財務資料形式出現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着直接或間接聯繫的各種信息資料,一般而言,不在財務報表上反映的信息內容大都可以認定為非財務信息,它客觀存在於經濟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中。財務信息是指以貨幣形式的數據資料為主,結合其他資料,用來表明企業資金運動的狀況及其特徵的經濟信息。
中文名
非財務信息
表    明
企業資金運動的狀況及其特徵
提    供
會計系統
目    的
滿足會計信息的需求
特    點
廣泛性

非財務信息本質

非財務信息是會計信息的一部分,可以由會計系統提供。但是與財務信息相反,不完全滿足可定義性、可計量性、可靠性和相關性。非財務信息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部分非財務信息可以滿足可計量性。但是大部分不能滿足可定義性,非財務信息的可靠性明顯不足。

非財務信息目的

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滿足會計信息的需求,因此會計系統必須向信息用户提供那些不遵守公認會計准則但與信息用户相關的信息。滿足信息需求也是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基本目標。會計對象即會計核算、監督的內容。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仍然是對特定主體的生產經營進行反映監督,仍然遵守會計主體假設。因此,對於反映通貨膨脹國家產業政策的信息就應被排除在外。

非財務信息特點

與財務信息相比,非財務信息具有以下特點:
①空間上的廣泛性。非財務信息可以來自企業內部,也可以來自企業外部,而財務信息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在網絡時代,由於信息的交流變得更為通暢,獲取非財務信息的途徑也進一步得到擴展;
②時間上的延續性。非財務信息可能與企業過去事項有關,也可能與現在甚至將來的事項有關,而財務信息一般只與企業過去事項有關;
③非貨幣性。非財務信息一般不以貨幣形式出現,而且大多是一種定性地描述
④真實性。由於非財務信息多而雜,外部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企業刻意去修飾它的可能性比財務信息要小。特別是外部的財務信息,就更加真實可信,一般不是企業所能控制的。

非財務信息方法

由於非財務信息不受公認的會計準則約束,所以其形成並不像財務信息那樣規範,不必完全遵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非財務信息一般通過對原有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加工、調查問卷等方法形成。

非財務信息任務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會計的反映和監督應該是面向企業全部的經濟業務,不能只停留在對那些能夠用財務信息反映的經濟業務進行反映和監督。因此,非財務信息的任務是反映主體的經濟業務活動,監督主體對既定目標的運行及其生產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和合法性。

非財務信息內容

(1)背景信息
企業經營總體規劃和戰略目標;企業經營活動和資產的範圍與內容,所處行業的特點、產品壽命週期及產品結構。
(2)經營業績説明
經營活動指標、成本指標、關鍵經營業務指標、關鍵資源數量與質量指標
(3)管理部門的分析討論
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變化的原因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4)前瞻性信息
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管理者計劃,包括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將實際經營業績與以前披露的機會與風險進行比較。
(5)社會責任
環境責任指標,包括處理廢水、廢渣、廢氣的情況,對社會環境治理提供的服務,減少耗用稀有及不可再生資源的措施與效果;人力資源信息,如企業員工構成情況信息、員工安全和健康信息、員工培訓、員工福利和社會保障信息;企業經營對當地社會影響,包括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情況,對居民居住環境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及措施。
(6)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發展
研究與開發創新能力;員工能力;資源利用情況。

非財務信息披露

非財務信息披露內容

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包括歷史性非財務信息和前瞻性非財務信息經濟環境變動與公司計劃信息兩種;另一種認為包括公司的背景信息、公司經營業績及財務部門對業績的分析和公司的前瞻性信息三種。但到底非財務信息具體要披露哪些內容,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非財務信息存在的主要問題

(1)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動力不足。首先,公司的信息公佈會使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户、銀行、政府部門等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使潛在收購者更容易對公司進行評估,選擇適合的收購時機,減少收購風險和收購成本。其次,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在信息披露公開化的情況下,還容易出現爭執和分歧,甚至引起股東訴訟。
(2)信息披露的模式比較單一,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全面。隨着經濟的發展,非事務信息對公司來説越來越重要,有的非財務信息甚至比財務報表揭示的財務信息的價值還大,因此很多未要求公司披露的非財務指標在目前看來已經變成是必須或者是應該披露的了。例如:關係到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人力資源、關係到公司的信譽和形象重大事務的履行情況和其他一些關係公司發展的無形資產。
(3)非財務信息披露缺乏量化和標準化的規則體系。在向投資者披露非財務信息時,首先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將非財務信息量化。其次,衡量非財務信息的指標帶有明顯的主觀性,進而導致公司重大不確定性,最終影響股東價值。因此,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套類似於公認會計准則的規則體系,從而為公司價值的確定提供可比的信息。
(4)非財務信息用來掩飾會計報表中披露的虛假財務信息。很多上市公司經常在報表附註中對應披露的問題説得含糊其辭,滯後説明,有的乾脆就不進行説明,以此來掩蓋會計報表中的虛假信息。例如,有的公司故意不披露或是對或有事項提供擔保等需要及時公佈的內容有意延期披露以此來隱瞞負債等。

非財務信息政策規範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通知》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

非財務信息途徑

既然非財務信息如此重要,那麼獨立審計人員怎樣才能獲得這些非財務信息呢。結合人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獲取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信息間接法

間接法是指從側面瞭解企業的非財務信息。信息主要來源於證券分析資料、政府管理部門文件或者行業分析資料。人們處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從互聯網上往往能獲得非常有用的非財務信息。例如藍田股份的魚塘產出奇高,人們雖不是養殖專家,但通過分析藍田公司與鄰近的武昌魚和洞庭水殖等其他公司的資料,人們就會對藍田股份的業績產生懷疑。有時通過互聯網,審計人員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信息,如西部的一家醫藥上市公司,母公司的產品大部分都通過電子商務公司對外銷售,可是在互聯網上卻查不到它的交易平台,而在公司的網站上卻可以發現電子商務公司因為是高新技術企業而享受所得税優惠政策,作為審計人員就不得不在這裏打上一個問號,該公司是否通過價格轉移在避税呢?並且據此可以確定審計的重點。如果人們直接從財務信息入手,費時費力不説,及有可能還會遺漏這個問題。

非財務信息直接法

直接法主要是對有關場所和人員的調查、詢問。包括對經營場所,生產場所,倉庫等地的現場調查以及對高級管理人員、生產人員、庫管員、統計員、業務員、律師的詢問。
現場調查和詢問是獲取非財務信息的重要手段,企業內部的生產記錄和制度是比會計報表更可信的資料,人們在現場調查和詢問中應該始終堅持謹慎的態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帶着疑問去。如在某知名飲料企業申報上市過程中,審計專家一開始並沒有審查會計資料,而是首先到生產車間調查,發現資料中的某種產品根本就沒有開工生產,從而懷疑該公司上報資料可能有問題,進而對整個資料產生懷疑,順藤摸瓜,結果查出問題,上市資格取消。又如黎明股份公司的造假,主要通過虛開發票、虛構交易來製造虛假會計利潤,從財務信息角度來看,它的程序是完整的,記錄也是完備的,審計人員很難從報表憑證上查出它的問題,但經過現場的調查和詢問就能夠很快發現問題,因為虛構假的財務信息容易,虛構假的非財務信息就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