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愿独身者

网络流行语
收藏
0有用+1
0
非自愿独身者(全称:involuntarily celibate,简称:incel),是指现时社会基于经济条件或其他非自愿的原因而无法找到伴侣的人。 [2]网络流行语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一开始是网络上一些亚文化人群的自我描述用语,此后incel含义发生巨大变化。被用以嘲讽自身条件不好且对异性充满敌意的大龄未婚人士。 [4]
“非自愿独身者”源起一个名为阿兰娜的加拿大女子1993年创立的网站“阿兰娜非自愿独身计划”。该网站的创办初衷是为包括阿兰娜本人在内的大龄单身人士营造一个“友善的空间”,可以表达自己找不到另一半的苦闷和愁绪,相互安慰。随后阿兰娜在他人的建议下将“非自愿独身者”(involuntarily celibate)缩写为“incel”以方便日常称呼,当时该词无关性别,包括所有长期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士。个人生活丰富起来后,阿兰娜不再管理该网站。 [3-4]
中文名
非自愿独身者
外文名
Incel
含    义
因非自愿的原因而无伴侣的人
类    别
网络流行语
全    称
involuntarily celibate

词语来源

播报
编辑
Incel是“非自愿独身者”胶民地陵枣榜(i几煮射nvol颈抹己霸untarily c境枣elibate)的缩犁套乎写。 [1]
Incel一词从其起源一路走来,路程漫长,其中celibate(禁欲者)首次使用是在17世纪,指神父们。而它最初源自讲体谅拉丁语caeleb炼凶s,即“未婚的、不婚的”,最初的起源模糊不清,但其衍生词正在日益凸显出来。

引申含义

播报
编辑
非自愿独身者指因非自愿的原因而无伴侣的人。

发展经过

播报
编辑
人们普遍认为该词应归功于加拿大人Alana,她于1993年创立了Alana's Involuntary Celibacy Project,该项目是一个在线空间,鼓励较晚才有性经验的人们自我表达。到了2000年左右,involuntary celibacy作为一个非正式术语在manosphere中使用,首次作为幽默性词汇,之后成为更正式的用法,指与鼓吹权利相关的互联网领域。 [1]
非自愿独身者们,以及更大的manosphere,都会使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受害”感受,包括alphas、betas和cucks,redpills、bluepills和blackpills等等。
社会影响
该词入选2018年《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