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馬瘟

鎖定
非洲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簡稱AHS),是由非洲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簡稱AHSV)引起、發生在馬屬動物身上的一種病害。病馬發熱、皮下水腫和病毒血症,嚴重時伴有組織和臟器出血。 [4] 
非洲馬瘟主要發生在非洲,在非洲撒哈拉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並曾在歐洲、中東的部分國家和地區偶爾發生。中國為一類動物疫病。 [1] 
非洲馬瘟無有效治療手段根據,發現非洲馬瘟疑似病例時,應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報告。採取緊急控制和撲滅等強制性措施。 [3] 
中文名
非洲馬瘟
外文名
African horse sickness
病    原
非洲馬瘟病毒
性    質
急性或亞急性傳染病
為害物種
馬屬動物

非洲馬瘟病害學史

非洲馬瘟最早在非洲中部熱帶地區流行,隨後傳播至非洲南部和北部進而擴散到地中海周圍的國家。 [5] 
贊比亞和博茨瓦納於2004年發生非洲馬瘟,傳染來源不詳。 [5] 
2019 年3月10日喀麥隆首次爆發非洲馬瘟。 [5] 
2020年3月27日泰國官方向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緊急通報呵功府(NakhonRatchasima)農場發生1起非洲馬瘟屬該國首次發生非洲馬瘟疫情。 [5] 

非洲馬瘟病原特徵

非洲馬瘟病原分類

非洲馬瘟病毒是呼腸孤病毒科環狀病毒屬的成員,在形態結構上與其他環狀病毒如反芻獸的藍舌病病毒和馬腦炎病毒很相似。 [2] 

非洲馬瘟形態特徵

非洲馬瘟病毒無囊膜,直徑約75納米,有兩層20面體對稱的衣殼由32個殼粒組成。病毒粒子呈圓形,其形態結構與其他環狀病毒基本一致。對乙醚、氯仿及去氧膽酸鈉有一定的抵抗力,在1:1000的福爾馬林稀釋液中48小時可被滅活。在pH6~10之間穩定,而在pH3.0時迅速死亡。對熱比較穩定,可耐受,在50℃3小時、60℃15分鐘不喪失感染性。在-20℃~-50℃下易被滅活,但在4℃或-70℃可較長期存活。提純的病毒或感染的鼠腦提取物有血凝活性,在pH6.4及37℃下可凝集馬紅細胞。 [2] 
非洲馬病病毒 非洲馬病病毒
  • 圖1,心;128號馬,因自然感染非洲馬病病毒血清5型而死亡。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質(箭頭)中的一排陽性珠子,距離破碎的細胞核有一定距離(箭頭)。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 圖2,肺;2號馬,因自然感染非洲馬病病毒血清3型而死亡。點狀非洲馬病病毒 - 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內單核巨噬細胞細胞質中的陽性標記(箭頭)。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 圖3,脾;1號馬,因自然感染非洲馬病病毒血清2型而死亡。含鐵血黃素色素和非洲馬病病毒——紅髓中巨噬細胞細胞質中的陽性顆粒(箭頭)。巨噬細胞細胞質(箭頭)中的含鐵血黃素色素顆粒。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 圖4,脾;57號馬,因自然感染非洲馬病病毒血清6型而死亡。皮質竇中樹突狀細胞細胞質中的陽性珠子和顆粒(箭頭)。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 圖5,腦;166號馬,鼻內接種非洲馬病病毒嗜神經克倫菌株後被安樂死。注意受傷神經元(箭頭)軸突丘區域的大非洲馬病病毒陽性珠子。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 圖6,腦;165號馬,鼻內接種非洲馬病病毒嗜神經克倫菌株後被安樂死。注意海綿灰質內星形膠質細胞(箭頭)細胞質中的非洲馬病病毒陽性珠子。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NovaRED色原,蘇木精復染。 [6] 

非洲馬瘟為害症狀

非洲馬瘟潛伏期通常為7-14天但可能短至2天。根據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陸生動物衞生法典》,家養馬匹非洲馬瘟感染期為40天。不同類型病變各異,但主要特徵為急性肺水腫和心肌損害 (心肌炎和心肌的瀰漫性出心)肺有黃色膠凍樣液體,肝輕度腫脹,淋巴結急性腫脹,脾多不腫大。 [5] 
眼眶水腫(A)、肺水腫(B)和肌間筋膜凝膠狀水腫(C) 眼眶水腫(A)、肺水腫(B)和肌間筋膜凝膠狀水腫(C)

非洲馬瘟流行情況

非洲馬瘟傳播途徑

非洲馬瘟主要依靠蟲媒介傳播,由庫蠓類昆蟲叮咬在易感動物間傳播,其中擬蚊庫蠓是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伊蚊、蟄蠅、按蚊等吸血昆蟲也可傳播。 [4] 

非洲馬瘟流行特點

非洲馬瘟主要發生在非洲,在非洲撒哈拉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並曾在歐洲、中東的部分國家和地區偶爾發生。 [1] 

非洲馬瘟診斷方法

非洲馬瘟肺型

典型特徵為嚴重的呼吸困難及漸進性呼吸道症狀。體温可達40℃-41℃,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可達60-75次/分鐘。站立時可見前腿分開,頭前伸鼻孔擴大通常出汗較多,痙攣性咳嗽,同時鼻孔向外流出泡沫樣液體。死亡率非常高,基本在一週內死亡。解剖時見咽、氣管、支氣管充滿黃色漿液和泡沫,約有2/3有急性水腫。 [5] 

非洲馬瘟心型

病初為發熱(39℃-41℃),退熱前出現特徵性水腫。水腫首先在顳部、眶上窩、眼臉出現,後擴展至嘴唇、面頰、舌部、下頜。有時水腫可延伸至頸部。晚期可見結膜舌腹側出血點,最後心力衰竭而死。解剖時見心內膜和心包膜有出血點和出血淤斑心肌變性。死亡率在50%及以上,常在一週內死亡。 [5] 

非洲馬瘟混合型

肺型和心型混合存在,兼具肺型和心型的症狀,常在疫病暴發中出現,馬匹的死亡率約為70%。解剖時有此病例胸腔和心包積存大量黃白色或紅色液體,淋巴結急性腫大,肝和胃充血。 [5] 

非洲馬瘟亞臨牀型

體温40℃-40.5℃,出現較温和,容易被忽略,主要出現在免疫或部分免疫馬匹上,較少導致死亡。 [5] 

非洲馬瘟防治措施

非洲馬瘟預防措施

  • 控制傳播媒介。 [2] 
  • 疫苗免疫。 [2] 
  • 加強監測,認真檢疫。 [2] 
  • 加大宣傳培訓,儲備人員和物資,提升應急反應能力。 [2] 

非洲馬瘟控制措施

當發現非洲馬瘟疑似病例時,應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報告,採取緊急控制和撲滅等強制性措施,同時採集樣本進行病原檢測。如確定病原,應立即撲殺患病馬羣,按照規定將屍體深埋或焚燬條件充分時,可對輕微病馬進行治療。但針對非洲馬瘟沒有特異性療法,僅是支持療法。加強飼養管理,認真護理患病動物,保障優良飼料和清潔飲水,給予充分休息,減少使役。對症用藥以輔助治療,如用非留體抗炎藥緩解疼痛、發熱,用糖皮質激素穩定細胞膜、保持血管膜的完整性,使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性繼發感染。 [3] 
中國從未發生過非洲馬瘟。因此,當確診後不建議治療,應直接撲殺處理。 [3] 
參考資料
  • 1.    張海明, 段曉冬, 相文華,等. 非洲馬瘟診斷技術研究概況[J]. 動物醫學進展, 2013, 34(006):175-178.
  • 2.    劉麗馥. 非洲馬瘟的研究進程及診斷技術[J]. 新農業, 2020.
  • 3.    杭柏林, 鄧麗, 劉保國,等. 非洲馬瘟診斷與防治研究進展[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050-001).
  • 4.    吳顥、趙靜、肖冉、王巧娜、阮徵. 非洲馬瘟概況綜述[J]. 湖北畜牧獸醫, 2020, 41(8):3.
  • 5.    張達古拉, 程瑋. 非洲馬瘟研究進展[J]. 農民致富之友, 2020(16):1.
  • 6.    Clift SJ, Penrith M-L. Tissue and Cell Tropism of 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Demonstrated by Immunoperoxidase Labeling in Natural and Experimental Infection in Horses in South Africa. Veterinary Pathology. 2010;47(4):69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