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巖畫

鎖定
非洲巖畫是指約始於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巖畫藝術,撒哈拉沙漠和南部非洲是發現較多的地區,東非也發現過這種藝術。根據風格、技術、石垢的色澤、所表現的動物種類、服飾及武器等差別進行大體的分期和分類。
中文名
非洲巖畫
外文名
非洲巖畫
始    於
公元前9000年
位    置
離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邊界

非洲巖畫分期分類

①古代水牛時期(約公元前9000~前6000年),以單獨動物、大動物羣及絕種動物的寫實圖像為代表,是古代狩獵生活的反映。
②牧養公牛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1500年),大型的寫實家畜圖像,以風格化的大動物羣圖像為代表,包括大批的公牛圖像,有點風格化的細線刻,程式化的大型野生動物圖像。
③馬時期(約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紀),包括風格化的人物圖像、馬拉的板車及大型馬車、鐘形樣式的服裝、風格化的公牛及其他家畜圖像。
④駱駝時期(約始於2世紀),在線刻的駱駝圖像中,以概括的幾何圖案居多。這一時期用簡單粗糙技術刻成的小型晚期圖像,混合有題記和象徵性標誌。

非洲巖畫巖畫介紹

[撒哈拉巖畫]
阿杰爾高原位於離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邊界不遠的撒哈拉中部。1932年,法國人布倫南在這裏初次發現岩石圖像,當時就報道了這一發現。4個月以後,法國考古學家h.洛特和其他3名學者到達那裏。他們確認這裏的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洛特在深峽谷裏工作了1年半時間,作了大量的臨摹,仔細地研究了所見到的巖畫。
後來,在1956~1957年,由法國畫家和攝影家組成的一個考察小組,在高原進行了16個月的研究工作。1959~1960年,還有兩個考察團在阿杰爾高原進行過研究工作,每個考察團工作6個月。世界各國學者公認,阿杰爾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史前藝術博物館”。洛特在談到考察感想時寫道:“作品以其豐富的想像力使我們感到萬分驚訝,這裏有數以百計的巖畫,成千上萬件人物和動物圖像;有的是單一的形象,而另一些則是完整的構圖,有時也可看出描繪部族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場面,它們在現今業已荒涼的地方已渡過了好幾個世紀。”
阿杰爾高原岩石圖像,小自幾釐米,大至6米。大多數彩色圖像是用各種土色顏料繪製的,其中有褐色、紅色、淡綠色和黃色,還發現有白色和天藍色。圖像一層一層地畫在岩石上。有些地方,較晚期的作品畫得與早期形象相似。有時一些完整的場面在內容上毫無任何關係卻彼此覆蓋着,有的多達12層。
阿杰爾高原寫實巖畫的高度發展與畜牧部落的出現有着直接的聯繫。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牧養公牛時期圖像都是優美的藝術作品。當時,牧人能夠準確地表現出人物和動物的特徵。
洛特認為,阿杰爾高原巖畫風格是和遠古時期居住在阿杰爾高原的許多不同種族的部落有聯繫的,從前至少有16種部族在這裏居住過。巖畫中所表現的人物,很明顯是屬於不同部族的。他們的服裝、人體比例及面部特徵都説明了這一點。
繼牧養公牛時期之後,在撒哈拉還有一些不同類型的巖畫風格出現。在有些巖畫作品中能夠看到與埃及藝術相似的成分。巖畫《雙角女神》就是如此。這是一個掌管五穀的女神,她頭上有羽毛飾帶,面部周圍有斑點狀帷簾及一片播撒種子的莊稼地。
在牧養公牛時期較晚的巖畫中,出現了邁錫尼式奔馳的大型馬車圖像。這類圖像很可能是希臘影響從地中海沿岸滲透到撒哈拉的結果。這種巖畫的時期最早為公元前1650年,十分準確查明馬在非洲出現的時間。巖畫《射手的搏戰》就是在這之後出現的。這兩組射手為了爭奪一頭母牛正在進行激烈的搏戰。
在撒哈拉南部和西部,普遍盛行牧養公牛時期最後階段的藝術。僅在毛里塔尼亞和西撒哈拉就有100多處,共2000多件巖刻。儘管數量這樣多,但是題材卻非常雷同。有些地方能夠遇見大象圖像,這些圖像還有程式化的傾向。在這一遼闊地區的巖刻中間,沒有任何能夠與費贊或阿杰爾高原古代水牛時期雄偉的巖畫媲美的作品。在阿海奈特(阿爾及利亞境內)和霍加爾另外有兩個岩石藝術區域。阿海奈特巖刻在特點、風格、技術和題材方面與撒哈拉巖刻有很多共同之處。這裏沒有絕種動物圖像,大型野生動物巖刻也很罕見。大部分遺物屬於牧養公牛時期或稍後時期。馬和駱駝的圖像居多。
賈多和提貝斯提的巖刻與費贊藝術有許多相似之點。像在費贊一樣,在這裏出現過岩石藝術的一些主要時期,其中包括最早的古代水牛時期。該區域的藝術特點是,在古代巖刻中有風俗情節場面。
在伊福拉斯高原已發現的巖刻所在地約有50處。這裏沒有高大的寫實的野生動物圖像,不過有時在優美的巖刻中間遇見過難以辨認的程式化的犀牛圖像。有些風格化的帶有蝴蝶翅膀耳朵的大象圖像表明,這些圖像出現的末年,約相當牧養公牛時期的中期。
在因弗裏的山岩上,有鑿刻細膩的大象形象。離這個形象不遠,有一些運用同樣技術和風格完成的公牛圖像,這些公牛圖像和上述的大象圖像大概是屬於同一個時期的作品。
[南部非洲巖畫]
南部非洲巖畫,主要分佈在南非、津巴布韋、贊比亞及納米比亞(西南非洲)的山區。這種描繪在不很深的洞窟和地穴壁上的彩色巖畫,是古老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布須曼人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創作出來的。但是,一些外國學者對南部非洲巖畫的分期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以現今絕種動物為依據,認為最古老的南部非洲巖畫是公元前9000年創作的,而有的人卻認為,所發現的巖畫只有幾百年的歷史。
在漫長的歲月裏,巖畫層層覆蓋,形成了很厚的顏色層。底下幾層是用一種顏色,多半是用赭黃顏料畫出來的動物側面像。後來,巖畫逐漸採用兩種顏色作畫,並出現了宏偉的場面和合乎透視規律的構圖。大約從公元前2000年中期起,開始出現多色巖畫,構圖也更加複雜起來。在這一時期的題材中,一些風俗性情節,狩獵、舞蹈及休息場面極為常見。在表現休息的場面中,還能看到坐在茅舍旁的男人、女人和兒童等。
布須曼人喜歡描繪人身獸首的圖像。這種圖像多為幻想中的生物和披着獸皮戴着動物形象面具的舞蹈人形象。有的化裝成各種野生動物,手持弓和矛的動物型獵人形象,或上身用羽毛作為裝飾,或頭部形似長脖子的鴕鳥。一件在南非開普省赫舍爾地區發現的描繪鴕鳥與偽裝鴕鳥的布須曼獵人的巖畫就是這類作品。有的是佩戴羚羊頭或公牛頭面具的人物形象。根據布須曼人的神話傳説,這種半人半獸圖像是作為圖騰來崇拜的。
羚羊形象在南部非洲多色圖像中極為常見,這種形象為原大的單獨形象和不到20釐米的小型形象。有的也構成巖畫羣像或排成一長列魚貫而行的動物行列。它們之中有些作品是用準確而優美的線條表現出來的,合乎透視規律。南部非洲到處都有羚羊形象,其表現手法十分雷同,好像它們很可能與某種祭祀有聯繫。早期的巖畫層完全沒有家畜形象,它們出現的時間較晚,是與身高肩寬的黑皮膚的人物形象同時出現的,估計所畫的這些人是從北方遷徙來的畜牧部落──班圖人。
一件最著名的南部非洲巖畫叫作《白婦人》 它是德國地質考察家r·馬克在納米比亞西部布蘭德山的一個洞窟裏偶然發現的。
南部非洲巖刻的主要表現題材是動物,如野象、河馬、犀牛、羚羊、長頸鹿、斑馬等的單獨形象。這裏的巖刻技術與撒哈拉的巖刻技術有些區別,這裏經常在刻出或鑿出的圖像輪廓內刻出平行細線條或密網狀小坑,有的刻面好像砂紙一樣。因為是用石制工具鑿成的,這時期的巖刻大概屬於新石器時代初期。
在德蘭士瓦省西南部還發現一種粗底子巖刻。這種巖刻的鑿刻手法,是把圖像的巖面鑿得粗糙些,或者選擇粗糙的巖面鑿刻圖像,而把圖像周圍的岩石磨光,再現了動物毛皮那種毛茸茸的外表特徵。
可以確定,南部非洲的寫實的巖刻屬於新石器時代初期,而程式化圖像應比新石器時代初期稍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