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整倍性

鎖定
非整倍性是指正常的染色體中,丟失或添加了一條或幾條完整的染色體。
中文名
非整倍性
外文名
Aneuploidy
基本釋義
正常的染色體中丟失了染色體
主要類型
缺體性、單體性等

非整倍性基本介紹

非整倍性屬於基因失衡,由一個或多個染色體(chromosomes)丟失或增加所致。癌細胞經常出現非整倍性。染色體數目異常意味着基因(gene)表達和細胞功能調節出現嚴重紊亂。非整倍體在動物中是死亡的,主要在胚胎中發現。
在非癌性疾病中,最常見的非整倍性是唐氏綜合徵(先天愚症)。是患兒因遺傳而獲得21號染色體的三個複製本,而不是正常的二個複製本。這樣,多餘的基因信息則導致患兒的發育異常和神經系統異常。

非整倍性類型

在二倍體中,非整倍體變異有四種主要類型。

非整倍性缺體性

丟失一對同源染色體,即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2。

非整倍性單體性

丟失單條染色體,即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1。

非整倍性三體性

增加一條額外的染色體,即染色體組中有一條染色體具有三個拷貝。即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1。

非整倍性四體性

增加一對額外的染色體,使染色體組中有一條染色體具有四個拷貝。即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2。 [1] 

非整倍性危害

各種非整倍體性在減數分裂中都具有嚴重的後果。例如,單體可以產生兩種配子,即n和n-1。在2n-1中,單個的、不能配對的染色體可能在後期丟失,不能包含在子細胞核中,因此產生兩個n-1的配子。通常,植物比動物更容易忍受非整倍性。
參考資料
  • 1.    顧德興,張桂權.普通生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