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

鎖定
利用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的原理採集肉眼不可見的血液走向的結構圖像,利用其結構特徵作為身份識別的依據。
中文名
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
開發單位
國防科技大學
原    理
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
誤差率
低於0.01%

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基本介紹

經過近十年的攻關,2013年1月,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成功研製出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取得了7項專利授權。

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原理

國防科大研製的靜脈識別技術是利用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的原理採集肉眼不可見的血液走向的結構圖像,利用其結構特徵作為身份識別的依據。
血液是活體才具有的,因此靜脈識別本質上就是活體識別,另外血液藏匿於皮膚內部,不易複製,因此靜脈識別的安全性很高,國際公認其特徵的唯一性與視網膜相當,在拒真率小於萬分之一的情況下,識假率(FAR)還可以做到小於10萬分之一。

靜脈特徵識別安保系統使用與意義

使用者只需將手指放進類似門禁系統上的一個小孔中,不到1秒鐘就能掃描出靜脈特徵圖像並匹配完畢,識別誤差率低於0.01%。該系統通過專用獨立處理電路和高強度的加密方式,能有效防止各種破解手段,獲5項專利授權,既可廣泛應用於安全、金融和國防等領域,也可用於港口及機場安檢、醫院及疾病管制區、停車場等重要監控場所,對於提高我國安保水平、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