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脈曲張性外痔

鎖定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痔外靜脈叢發生瘀血、曲張,在肛門緣形成的柔軟腫塊,多發於肛門左中、右前、右後部位的肛管或肛緣皮下,腫物隆起呈橢圓形或環狀不規則形,質柔軟,排便時用力努掙時腫物漸漸增大,青紫色,便後漸漸縮小,一般無疼痛,或僅有異物墜脹感。本病常與二、三期內痔並存。
中醫病名
靜脈曲張性外痔
就診科室
肛腸科
常見發病部位
肛門
常見病因
內痔反覆脱出,腹內壓增高
常見症狀
肛門墜脹感
傳染性

靜脈曲張性外痔病因

多因為二、三期內痔反覆脱出,或因經產婦妊娠後腹壓增高等,而致淺部靜脈及皮下淋巴迴流受阻,引起肛管齒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擴大和曲張而成。

靜脈曲張性外痔臨牀表現

發病緩慢,起初只覺肛門墜脹不適,平時不顯露,只有排便下蹲增加腹壓時,肛緣有不規則或橢圓形腫塊,表面覆蓋有皮膚,呈暗紫色。便後、久蹲或作內痔吸引時,有肛門墜脹或異物感,不能立即消散。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多伴有內痔。如有炎症時,則出現肛門腫痛等症狀。

靜脈曲張性外痔檢查

體格檢查:可見肛緣皮膚有圓形、橢圓形或長形腫塊,表面呈青紫色,有光澤,久蹲或作內痔吸引時,腫塊增大,可見曲張的靜脈團。

靜脈曲張性外痔診斷

1.發病前有長期便秘或蹲廁努掙過久情況。
2.可同時並存內痔。
3.一般無自覺症狀,僅於排便過久則覺肛門有異物墜脹感,腫物突起明顯,便後有逐漸縮小趨勢。
4.肛緣有不規則或橢圓形腫塊,表面覆蓋有皮膚,呈暗紫色,一般無疼痛,不出血。

靜脈曲張性外痔鑑別診斷

1.血栓性外痔
腫物驟然發生,疼痛較劇,色紫暗,觸痛質硬,潰破可見淤血溢出。
2.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肛周腫脹疼痛,觸痛明顯,成膿時按之有波動感,潰破流膿。
3.結締組織性外痔
皮贅逐漸增大,肛門腹壓增加痔核無變化,無觸痛。

靜脈曲張性外痔治療

輕的可以不必治療,較重的應保持排便通暢,局部給予收斂軟膏,可減輕症狀。非手術療法無效後,可採用靜脈曲張性外痔剝離切除術治療。操作方法。患者截石位或側卧位於手術牀上,常規消毒,注射0.75%的利多卡因,局麻,用蚊式鉗提起外痔,以手術剪繞痔根部作放射狀梭形切口,鋭性分離皮下曲張的靜脈叢至肛緣,連同皮膚、皮下組織一併切除。術後傷口敷以凡士林紗條,加壓包紮;控制排便1~2天,便後用0.2g/L高錳酸鉀坐浴,擦乾,外敷油紗條,直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