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

鎖定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刻於城北鸚鵡山南山腰的《靜江府城池圖》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圖,反映了當時桂林城池建設的科學和險固。遍佈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眾多的摩崖石刻,為我國南方城市所僅見。
中文名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
位    置
廣西桂林

目錄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發展歷史

南宋末年,蒙古統治者興兵進攻廣西,素有“用兵遣將之樞機”的桂林,從南宋寶祐六年(1258)至鹹淳八年(1272),歷時14年時間,築城防守。城池竣工後,便刻下此圖。圖高3.21米,寬2.98米。圖上繪製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勝,但以軍營衙署和橋樑渡津為主,並且標有南定寨、戍軍寨、戍將衙、望火樓、都作營、小教場、桂林驛、馬軍寨、右軍寨、守兵寨等名稱,展現一幅大軍屯戍的軍事重鎮的圖景。圖額有記,詳細記載了修城經過、城池尺寸和用工費料。該城圖年代僅次於蘇州現存的《平江府城圖》。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價值

世界現存最大的古代軍事石刻地圖,鐫刻在鵓鳩山(今廣西桂林市北鸚鵡山)南麓石崖上。無圖名,亦未標註刻石時間和作者。根據位於該圖西側的另一摩崖石刻:宋章時發《靜江府修築城池記》,參證史籍,可知此圖應稱《靜江府修築城池圖》。並考定該圖是宋代胡穎修築城池時主持刻繪的。於鹹淳八年(1272年)刻成。 該圖比例尺:南北方向約1:1000、東西方向約1:750。地圖縱向321cm,橫向298cm。
桂林在宋代稱為靜江府,該圖繪於南宋鹹淳六年(1270),同年刻石。所繪為自寶祐六年(1258)至鹹淳八年這14年中,為防禦蒙軍進犯,靜江府前後四任官員主持修築城防工事的情況。石刻高3.4米,寬3米,分城圖和圖記兩部分,圖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除少數部位剝落外,圖中的文字和線條大都清晰可辨。圖上街坊只繪主要大街11條。而城壕建築、軍營、官署和橋樑津渡卻繪得比較詳細,是一幅帶有軍事性質的城市地圖。城內各軍事地物與地方官民建築物之間有街道相互溝通。城門、城牆、城樓、官署、橋樑、山峯用寫景法表示,形象逼真。軍營用方框加註名稱表示,街道用細直線表示。圖正上方的題記共楷書113行,詳細記載了修築經過,城池大小及用料費工等情況。
這樣一幅富有特色、時代較早、保存又較為完整的大型城市地圖,在世界上是很少見的,對研究宋代城市建設、地方歷史和軍事佈防以及中國地圖學史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