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校正

鎖定
在陸上地震數據處理過程中,通常要將地震數據校正到一個統一基準面,而且這個基準面一般為水平面。地震勘探解釋的理論都假定激發點與接收點是在一個水平面上,並且地層速度是均勻的。但實際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個激發點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帶中的波速與地層中的波速又相差懸殊,所以必將影響實測的時距曲線形狀。為了消除這些影響,對原始地震數據要進行地形校正、激發深度校正、低速帶校正等,這些校正對同一觀測點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變的,因此統稱靜校正。廣義的靜校正還包括相位校正及對儀器因素影響的校正。隨着數字處理技術的發展,已有多種自動靜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中文名
靜校正
外文名
tatics
別    名
地形起伏校正
類    別
校正方法

靜校正野外高程靜校正

只適用於低降速帶不存在或低降速帶沒有橫向變化的地區。實際這種假設條件很難滿足,所以該方法只在野外採集現場處理、室內處理質量監控中適用。

靜校正模型靜校正

模型法的基礎是要建立一個能夠準確描述近地表介質地質地球物理屬性的模型。
傳統意義上的模型靜校正,是通過小折射、微測井等常規近地表調查方法,獲得對近地表介質地球物理屬性的描述,然後進行空間內插值得到近地表模型,從而完成基準面的校正。 [1] 

靜校正折射靜校正

折射靜校正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一種模型靜校正方法,只不過其建立模型與傳統方法不同,主要是通過求解方程反演得到折射面速度和延遲時間,然後藉助於表層速度建立速度模型,在此基礎之上完成靜校正量的計算。

靜校正初至靜校正

初至靜校正和折射靜校正一樣,嚴格將屬於模型靜校正,它既不是對近地表介質地球物理屬性的準確描述,也無法建立一個層狀折射模型,而是利用初至時間通過層析成像反演獲得近地表層的速度場分佈,求取一個最優秀的模型。

靜校正剩餘靜校正

一般指的是反射靜校正,反射剩餘靜校正的理論假設和實現方法決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侷限性,所以它的應用必須是建立在良好的基準面靜校正基礎之上的。

靜校正相對摺射靜校正

該方法是介於基準面靜校正和剩餘靜校正之間的一種方法,它迴避了折射靜校正所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只關注品質較好部分炮檢的折射波,雖然無法建立準確的模型,但可以得到較為準確的高頻分量和部分的中頻分量,此法作為模型法的補充,可以對模型法得到的靜校正量進行必要的修正,同時還可以消除由於低降速度帶引起的大部分高頻靜校正分量。 [2] 
參考資料
  • 1.    趙金洲.石油物探技術:中國石化出版社,2013
  • 2.    宋維琪.微地震監測新技術與新方法=the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 for microseismic monitoring: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