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態經濟學

鎖定
西方經濟學中按分析方法與“動態經濟學”相對應的一個重要類別。它將注意力集中在均衡位置上,研究在資本數量、人口、生產技術、生產組織和需求狀況等被假定為固定不變這樣一個設想的靜態社會里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經濟變量達到均衡狀態所需具備的條件,但不論及達到均衡狀態的過程。動態經濟學則是在上述因素隨時間發生變化的條件下,考察在現實動態社會里起作用的經濟力量怎樣引起經濟的變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前者研究同一時點上各種變量的關係,是狀況分析; 後者考察不同時點上各種變量的關係,是過程分析。靜態經濟學又有靜態和比較靜態之分。 [1] 
中文名
靜態經濟學
對    稱
動態經濟學
前者完全抽掉了時間因素和變動過程的內容,而後者則是在原有的已知條件發生變化時,就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分析,旨在對新舊兩種均衡狀態進行比較和對比,但不涉及這些變量怎樣由原來的均衡狀態過渡到新的均衡狀態的實際變化過程,是比較一個變動過程的起點和落點。靜態與比較靜態經濟學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均衡位置上,既不涉及達到一個均衡位置所需的時間,也不涉及各個變量趨向均衡狀態所經過的過程變化。西方經濟學中靜態和動態的區分,是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在《財富的分配》 (1899年版) 和《經濟學要義》 (1907年版) 中首先提出並運用於經濟分析的。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