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升文廟

鎖定
靜升文廟位於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中,創建於元至順三年至至元二年(1332-1336),現存為清代建築。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東西並列的三座院落組成。中院中軸線上依次建“鯉魚躍龍門”雙面鏤空石雕影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寢殿、尊經閣,左右排列有廊廡。東南角建六角四層魁星樓1座。東院有義倉等建築,西院為明倫堂,內設學宮。鯉魚躍龍門影壁壁心22.8平方米(高3米、寬7.6米、厚1米)壁心滿嵌石雕,用鏤刻分塊砌築而成,雙面同一規格,同一內容,彌足珍貴。
2013年,靜升文廟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靜升文廟
所處時代
清代建築
佔地面積
35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    建
1332年
位    置
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

靜升文廟歷史沿革

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
2000年6月,靈石縣成立王家大院外圍工程修復指揮部,主要修復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靜升文廟,同年8月,工程告竣,靜升文廟開始對遊人開放。 [3] 

靜升文廟建築格局

建築格局 建築格局
文廟現存兩進三路院。中軸線上有影壁(萬仞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寢殿和尊經閣。文廟建築以元明為主,門口的鯉魚躍龍門影壁是元代遺物之一。欞星門為四柱三間的石牌坊,明次樓的仿木石斗拱五踩雙下昂,騎馬雀替採用透雕,異常精美;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有泮池、泮橋。 [1] 

靜升文廟結構

廟址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佈局,中軸線上現存戟門、大成殿,兩廂建奎星樓、配殿,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廟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於高0.95米磚砌台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廊式結構,外檐斗栱三踩單翹,單檐懸山布灰瓦頂 [1] 

靜升文廟特點

龍頭雀替
文廟也是一個多飾龍的地方。一貝孔子具有如同帝王的四時享祭,一則有魚化龍之意。由於是鄉村文廟,形制簡單,本應為盤龍的柱子在此簡化成了雀替龍。此龍揚舌含珠,怒目飄須,十生動,加之身子擠壓一處,為伸張前的剎那蜷曲。 [6] 
象頭雀替
則此“象”取“萬象更新”之意,此“象”為法令。象拔伸展,象首簡轡,象耳如葉,象眼朦朧,遺憾的是象牙已失,真象因牙身亡,雕象因出椽而朽,構思巧妙。 [6] 
獅駐寶瓶脊剎
青獅乃佛教中的瑞獸,其立於樓閣,身託寶瓶高居正脊,以示吉祥,有迎接神佛降臨之意。將佛家飾物立於文廟之上,民間之雜糅也。 [6] 
大成殿鴨吻
龍生九子,鴟吻為其一。鴟吻立屋脊正脊兩端,為飾物。鴟吻形如四腳蛇去尾,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且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書説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説虯尾是水精,噴浪降雨,可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鴟吻張口吞脊,多敷以琉璃,但此作為瓦質,蓋於鄉間,不夠級別也。 [6] 
二龍戲珠丹陛石
二龍戲珠丹陛石 二龍戲珠丹陛石
丹陛石又稱陛階石,龍鳳彩石,一般在皇宮、陵寢、廟宇等形制較高的的地方安設。此二龍所戲之珠,不在雲水間,而是由一隻猴子雙手捧着,甚是靈動。這讓人聯想到了民間的龍舞,民間有“七八歲玩草龍,十五六歲耍小龍,青年壯年舞大龍”之説,而一隻成仙白猴子所舞,又是何等的巨龍。 [6] 

靜升文廟主要建築

靜升文廟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
主殿大成殿單檐懸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出前廊。外檐斗拱三踩。大成殿建於高0.95米磚砌台基上,六檁前廊式結構,外檐斗栱三踩單翹,單檐懸山布灰瓦頂。 [5]  大殿修繕較多,前廊也加上了平棊,另外台基的丹陛石也應是元代遺物。東為崇聖祠,供孔子上五世祖(雍正時追封王爵);西為啓聖祠,供孔子父母。 [1] 

靜升文廟無樑殿

無樑殿 無樑殿
大成殿北面還有無樑殿五間,中間三間作為寢殿供奉至聖先師夫人亓(音其)官氏,無樑殿之後是尊經閣。 [1] 

靜升文廟影壁

影壁 影壁
鯉魚躍龍門”午壁又稱“萬仞宮牆”,為元代遺物,有宋代遺風。據史料記載,午壁是用50塊青石雕刻拼砌而成,構圖精緻,雕刻細膩。石雕壁心“鯉魚躍龍門”為雙面鏤空打造,面積228平方米,高7米,寬10餘米,粗略觀賞,龍門氣勢雄偉,波浪翻滾,二龍飛舞騰躍,顯首藏尾,鱗爪隱現於雲霧之中。其中有一條龍張口瀉水,直衝龍門。還有一條魚正衝向龍門,只見頭已成龍,但尾還是魚,正欲最後躍變成龍,而在水中還有七尾鯉魚逐波追浪。整體來看,構圖有藏有露,有隱有顯,畫面富有動感,氣勢張揚,在一幅石雕畫面上,淋漓盡致地展示出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魚龍蜕變之全過程,使鯉魚躍龍門故事得以生動註解。該“午壁”歷來倍受世人青睞。 [5] 

靜升文廟奎星樓

靜升文廟的東南一側,建有六角四層飛檐式奎星樓。這座奎星樓建成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奎星樓內供奉着傳説中主宰文章興衰的魁星爺。那時,古鎮每逢科考、鄉試都要祭孔子,拜魁星,祈求古鎮能有更多子弟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光大鄉里。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由當時的賑濟堂主持並具體組織,通過村民集資對奎星樓進行了大修彩繪並加高一層,由原先的三層變為現在的四層。這座聳立於文廟的奎星樓,在無數個秋雨冬雪,晨輝夕照中與古鎮人相伴相守。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演進,早已成為了古鎮承載濃厚鄉愁的地標性建築。 [4] 

靜升文廟研究價值

享譽“天下第一壁”的萬仞宮牆,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傳統影壁不可或缺的活教材。 [5] 

靜升文廟保護措施

靜升文廟為第三批省保,它和王家大院、王家祠堂、后土廟(靜升村)等一起組成的古建築羣,成為了靜升古鎮的重要遺產。 [1] 
1963年,靜升文廟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靜升文廟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