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靛冠噪鶥

鎖定
靛冠噪鶥(學名:Garrulax courtoisi)是體型較小的畫眉科鳥類,頂冠藍灰色,特徵為具黑色的眼罩和鮮黃色的喉。上體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邊緣,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色而漸變成白色。活動於常綠樹林和濃密灌叢,於地面雜物中取食,喜食昆蟲,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樹樹籽等。是分佈於中國江西省婺源縣自然保護區的獨立羣體。
外文名
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
別    名
中國黃喉噪鶥
藍冠噪鶥
婺源黃喉噪鶥
中文學名
靛冠噪鶥
拉丁學名
Garrulax courtois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畫眉科
噪鶥屬
靛冠噪鶥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Ménégaux, 1923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靛冠噪鶥物種學史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在中國南方各地分佈着數量眾多的幾十種噪鶥,儘管其中也有像慄頸噪鶥棕噪鶥這樣數量稀少的種類,但靛冠噪鶥絕對是稀有的驚人的一種。靛冠噪鶥只分布在中國,分佈地區也僅侷限在江西婺源一些小小的山村,僅存150餘隻,物種的受脅狀況為“極危”,是比大熊貓還要稀有的動物。 [1] 
一直以來,黃喉噪鶥這個名字在鳥類愛好者中顯得並不陌生。黃喉噪鶥的指名亞種分佈在印度東北部,在中國間斷出現的有兩個亞種,一個在江西婺源,另一個在雲南思茅。2006年英國著名鳥類學家、國際鳥盟《紅皮書》和《紅色名錄》的主要編撰者考勒爾博士(Dr. N. J. Collar)在《燕尾》(Forktail)雜誌上發表文章將原黃喉噪鶥東南亞種Garrulax galbanus courtoisi重新升格為獨立種Garrulax courtoisi,下轄亞種G. c. simaoensis(思茅亞種),並提議使用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為該種的英文名。隨後,著名鳥類學家何芬奇先生與楊嵐先生在《動物學雜誌》2006年第5期上撰文介紹了這一結果,同時提議以靛冠噪鶥為Garrulax courtoisi的中文名,這種頭頂靛藍色的小鳥從此由黃喉噪鶥更名為靛冠噪鶥。 [1] 
靛冠噪鶥美麗的身影在這漫長的一世紀裏總是神秘地消失又復出現,給人一懸念。1919年瑞維埃(Riviere)神甫在江西婺源採得兩號標本,這是最早的有關靛冠噪鶥的記錄。1956年,中蘇聯合科考隊在雲南思茅也得到3只標本,也就是現在所稱的靛冠噪鶥思茅亞種。此後的幾十年裏,靛冠噪鶥的歸去來成了一個難解的玄秘,總是毫無徵兆的消失,又不知何時忽然的出現。近兩年(2008年),婺源的靛冠噪鶥又一次神秘失蹤,而曾經記錄的思茅亞種也有50年未曾露面了,不知靛冠噪鶥下一次與人們的重逢會在何時。 [1] 

靛冠噪鶥形態特徵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身長23 - 25cm,是噪鶥中極少數羽色豔麗的鳥類。它們體態修長,頭頂上的羽毛是熠熠生輝的藍色,肩背部有一環橄欖綠色帶,從喉經腹部至尾為杏黃色,翅膀尾羽栗色具灰藍色邊緣,具黑色的眼罩和鮮黃色的喉。上體褐色,體背與翅上覆羽棕褐色,飛羽和尾羽灰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邊緣,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色而漸變成白色。兩對中央尾羽具一黑色寬次端斑,其餘尾羽末端白色。前額、眼光、眼周喉、咳及耳羽黑色。上胸黃色沾橘,腹黃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為紅褐色;嘴為黑褐色;腳為灰色。 [2]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分佈範圍

靛冠噪鶥分佈的範圍非常小,僅分佈於中國江西省婺源縣自然保護區。 [3] 

靛冠噪鶥生活習性

靛冠噪鶥隱匿於中國江西省婺源縣月亮灣緊鄰村莊的常綠樹林裏,該地區基本上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樹種以楓楊、香樟等為主,遮天蔽日。成羣的靛冠噪鶥在林中“唧唧”叫着,飛來飛去,尾羽上的白斑非常明顯。叫聲為細弱的唧唧叫聲。於地面雜物中取食。靛冠噪鶥喜食昆蟲,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樹樹籽等。靛冠噪鶥特愛洗澡,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16時左右,除暴風雨天氣外,靛冠噪鶥總要堅持到河邊流動淺水裏戲水,沾一下清水,扇動着羽毛,對自己漂亮的羽毛進行梳理清洗。 [2]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

靛冠噪鶥繁殖方式

靛冠噪鶥和黃喉噪鶥的習性相近,是羣居性鳥類。每年3月下旬,都會成羣結隊出現在繁殖地,產卵、哺育幼鳥,然後就會“舉家”遷移。選擇的棲息地多為常綠闊葉林地帶,鳥巢一般築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且搭得較高,最低離地面5米以上,一對一個巢,每對一年只孵一次。10多天孵出,一般2至4只,兩週後小靛冠噪鶥就能自行覓食了。 [4] 

靛冠噪鶥物種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3] 
2024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覆同意在江西設立藍冠噪鶥國家保護研究中心。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