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靖海鎮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靖海鎮)

鎖定
靖海鎮,位於山東省榮成市境內南面,靖海鎮以前鎮政府駐地在沙窩島街,水產加工業和石材業都很發達。2001年,撤銷靖海鎮,所屬區域併入人和鎮。
中文名
靖海鎮
別    名
靖海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榮成
面    積
49 km²
政府駐地
人和鎮
電話區號
0631
氣候條件
北温帶季風型大陸性
人口數量
8萬多
著名景點
九頂鐵槎山
車牌代碼
魯k

目錄

靖海鎮同名鎮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靖海鎮

靖海鎮歷史背景

靖海衞北齊時形成居民聚落,地名窯灣,宋時名普庵郡。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靖海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衞成村,村以衞名。傳説靖海衞為鳳凰的化身,是塊寶地。鳳凰頭向東北,尾向西南。頭處有倉房廟,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鳳凰就食此間香火。倉房廟不遠處有城隍廟,廟裏常傳出鐘聲,據説是鳳凰在鳴叫。傳説靖海衞還有四寶,東北有太極圖,可用來鎮妖驅邪;西有金羊圈,每逢陰天下雨前,就會飄來一股羶味,給人以天氣預報;南有馬蹄泉,在海里面,每逢大退潮,就會露出一塊石硼,石硼上面有一馬蹄形泉眼,用手輕輕捧去上面的海水,就會湧出甘甜清爽的淡水;西北有金龜瞅北斗,據説如果將北面漲蒙島的北斗瞅到眼前,靖海衞就會出兩鬥芝麻那麼多的朝官(兩鬥芝麻用來形容非常多的意思)。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明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禦倭寇,在境內設威海、成山、靖海三衞和寧津守禦千户所。衞、所皆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

靖海鎮清代

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衞置榮成縣,縣治在今榮成市成山衞,屬登州府。同時裁威海、靖海二衞併入文登縣,設威海、靖海二巡檢司。

靖海鎮區劃

靖海衞北齊時就有人居住。宋時名普庵郡。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靖海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衞成村,村以衞為名。1030户。
漲?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海岸,海潮漲落,時有大霧??,故名。631户。
西北海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處沙窩島西北海岸,故名西北海。80户。
許家屯明永樂年間,許姓建村,故名。130户。
東劉家疃明萬曆年間,劉姓建村,名劉家疃。1960年分成兩村,該村以方位稱東劉家疃。106户。
西劉家疃明萬曆年間,劉姓建村,名劉家疃。1960年分成兩村,該村以方位稱西劉家疃。106户。
連家卧龍明成化年間, 連姓建村, 因此處有條小河形似卧龍,故名連家卧龍。251户。
秦家竹村明正統年間,秦姓徙至一片野生毛竹之南建村,故名。207户。
張家竹村明嘉靖年間,張姓徙至一片野生毛竹之南建村,故名。367户。
晏家莊明永樂年間,晏姓建村,故名。358户。
韓家疃明嘉靖年間,韓姓建村,故名。285户。
孫家疃清順治年間,孫姓建村,故名。屬韓家疃村委會轄。
高家莊清順治年間,高姓建村,故名。屬韓家疃村委會轄。
王家竹村明崇禎年間,王姓建村,因村處一片野生毛竹之南,故名。215户。
宋家竹村明末建村,因村建於王家竹村西,故稱小王家竹村。1947年改稱宋家竹村。93户。
沙北頭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處沙窩島之北,故名沙窩島北頭。後簡化為沙北頭。262户。
灶户明永樂年間,王姓建村,以燒鹽為業,故名灶户。455户。
孫家卧龍清順治年間,孫姓建村,因村東北有一條蜿蜒石線,形似卧龍,故名孫家卧龍。後簡化為孫家莊。1981年恢復今名。135户。
姜家溝清順治年間,姜姓建村,地處溝夼,故名。60户。
團欒明建文年間建村,取諸姓團聚之意,故名團欒。302户。
東邵家山明洪武年間,邵姓徙至卧牛山西南側分東、西各建一村,該村以方位稱東邵家山。301户。
西邵家山明洪武年間,邵姓徙至卧牛山西南側分東、西各建一村,該村以方位稱西邵家山。347户。
興隆山東清初建村,因村處興隆山東麓,故名。屬西邵家山村委會轄。
炮前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炮山之南,故名。220户。
萬家疃元末,萬、賈兩姓建村,名萬賈疃。後賈姓遷出,更名萬家疃。345户。
寨東明洪武年間建村, 因村處兩兵寨之東,故名雙寨子東。後簡化為寨東。270户。
胡家莊明天啓年間, 胡姓建村,村處大莊之西,名小西莊。後更名胡家莊。176户。
石頭橋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臨古石橋,名石橋子。1981年更名石頭橋。88户。
西北河明永樂年間,崔姓於小河北岸建村,名北河。後以方位稱西北河。308户。
中北河明嘉靖年間, 連姓於小河北岸建村, 名連家北河。後以方位稱中北河。354户。
東北河清順治年間, 楊姓於小河北岸建村, 名楊家北河。後以方位稱東北河。130户。
窯溝明崇禎年間建村,因修衞城在此建窯燒磚瓦,故名。280户。
寨前明永樂年間建村,因村處古兵寨之南,故名。380户。
瓦房疃明嘉靖年間,蓋姓建村,名蓋家莊。後以村有瓦房改稱瓦房莊。1981年更名瓦房疃。115户。
蔣家疃明永樂年間,蔣、賈兩姓建村,名蔣賈疃。後演音為蔣家疃。210户。
馮家疃清康熙年間,楊姓徙此為馮姓看庵,名楊家庵。後馮姓遷此,改稱馮家莊。1981年更名馮家疃。56户。
金溝明正德年間建村,因村西溝內多出雲母砂,金光閃閃,故名金溝。230户。
大莊明天啓年間,張姓由晏家莊遷此建村,名小晏家莊。後因村落擴大,改稱大莊。358户。
小莊清乾隆年間,張、李兩姓徙此為五柳村看莊子,因處五柳之南,故名小南莊。後簡化為小莊。207户。
泊子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泊地,故名。170户。
老軍屯明永樂年間在此設屯,系老兵退役聚居之地,故名。245户。
趙家莊明嘉靖年間,許姓建村,名許家莊。後趙姓遷此,更名趙家莊。163户。
頂子前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頂子石之南,故名。500户。
山西頭明永樂年間建村, 因村處槎山西麓, 故名槎山西頭。後簡化為山西頭。782户。
南道清宣統年間建村,因村處祖籍山西頭村前大道之南,故名。屬山西頭村委會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