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鎖定
青龍,又稱蒼龍、孟章,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形象,為“天之四靈”之一的東方之神,對應“四象”中的“東方七宿”。‘青龍’的由來與自然天象有關,主要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 [1-2]  [14]  [23]  [41]  [60-61]  [65]  [86] 
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將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星星的組合想象成龍的形象,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説,認為東方為木,屬青色,故稱其為“青龍”或“蒼龍”。東方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決定着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着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 [85-86] 
據《星經》記載,青龍形態生有羽翼。 [20] 文獻通考》《丹鉛總錄箋證》《道園學古錄》記載,青龍身體由二十八宿中的東邊七星宿所組成,狀似龍形,其中包括頭長雙角、身上披鱗,因五行中東屬木而色青 [41]  ,且有頸部和頸根、肩膀和脅骨、心臟及尾巴。 [8]  [21]  [60] 
中文名
青龍
別    名
蒼龍、孟章 [58]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相關典故
青龍金匱
形象特徵
青綠色的龍(龍形星宿)

青龍歷史淵源

  • 先秦時期
青龍起初是指東方龍狀的星宿名稱,起源於上古星宿崇拜,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一開始是因為“東方七星宿”的排列形狀像龍,因此青龍從先秦以來成為象徵東方七宿太昊的東方之神,在五行中屬木,在八卦中對應 [1]  [41]  [65]  代表四象中的“少陽”、四季中的“春季”,同時也是天之東陸 [14]  [60-61]  [2]  [23]  在古人將東七宿組合想象成為龍形象後,又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説,因位於東方主木,代表色為“青”,故名“青龍”,從而衍生成具象化的獸類形態,呈為青色(蒼色)之龍。東方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決定着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着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 [8]  [60-61]  [85] 
楚辭·惜誓》記載:“蒼龍蚴虯於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騑。 [22] 尚書·堯典》記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孔傳:“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其狀如一條龍 [19]  ;《墨子·貴義》記載:“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28]  根據對殷墟出土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考證發現,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青龍等四象的形象產生。隨後西周早期也有記載青龍形象的墓葬文物出土,但當時只有青/蒼龍、白虎、朱雀、神鹿四象,後世“玄武”一象還未成型。 [7] 
  • 西漢時期
到了漢代時的五行學説中,青龍的象徵含義又多了甲乙與春季 [2]  [14]  [23]  [59]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東方是木星,它的天帝是太嗥,輔佐大臣則是句芒,句芒執規尺而治理春季。東方的護神是歲星,它的代表獸物是蒼龍,它代表的音是角音,日干用的是甲乙) [2]  [23]  ;“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青龍所居(一作太陰所居),不可背而可向,北斗所擊,不可與敵。”(天神中最尊貴者,莫過於青龍,或稱之為天一,或稱之為太陰。太陰所處某辰,所對應的區域的人不能違背它,而只能順應它。北斗斗柄指向區域的對應國家,不能與之對抗) [3]  [14]  ;《淮南子·地形訓》記載:“偏土之氣,御乎清天,清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青金八百歲生青龍,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為青雲,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東方偏土的氣息上升到天上變成青天的雲氣,這雲氣再經過八百年的孕育就變成青曾,青曾再經過八百年的孕育就生成青汞,青汞再經過八百年的孕育就變成鉛,鉛再需要八百年的孕育就變成青龍,青龍理伏在地下變成了青泉,青泉的精微氣塵往上升騰成為青雲。陰氣和陽氣在相互的壓迫下生成了雷鳴,激烈撞擊就生成了閃電,高處雲氣遇到低處的雲氣,冷熱氣流相互交接就形成了雨水,落回大地,便匯聚到河流中,最後流進青海 [26-27]  ;《史記·封禪書》記載:“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蚓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一作生於郊),草木暢茂。 [60] 
  • 東漢時期
靈憲》記載:“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脊於後(一作首於後),黃龍(一作黃神)軒轅於中,則是軒轅一星。” [17]  [45] 三輔黃圖 [47]  卷三記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46]  [64] 白虎通義·卷三·五行》記載:“少陽見寅,寅者,演也,律中大蔟,律之言率,所以率氣令生也;卯者,茂也,律中夾鍾;衰於辰,辰震也,律中姑洗。其日甲乙者,萬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節慾出。時為春,春之為言蠢,蠢動也。位在東方,其色青,其音角,角者,氣動耀也,其帝太皞,皞者,大起萬物擾也。其神勾芒(句芒),勾芒者,物之始生,芒之為言萌也。其精青龍,陰中陽。 [11]  [55-57] 論衡·難歲》記載:“且太歲,天別神也,與青龍無異。龍之體不過數千丈,如令神者宜長大,饒之數萬丈,令體掩北方,當言太歲在北方,不當言在子。 [79] 通佔大象歷星經》記載:“角二星,為天門壽星金星,春夏為火,秋冬為水,蒼龍角也。東方首宿南左角名天津蒼色為列宿之長。”(以角為名的兩個星宿是青龍的雙角(即角宿),是位於室女座天區的壽星和金星,春天與夏天的屬性是火系,秋天和冬天的屬性是水系,象徵蒼龍頭上的角,東方七宿星為龍形、屬木而色青的朝南左角宿是首個帶頭的列位星宿) [41]  [40] 
  • 三國時期
青龍 青龍
廣雅·釋天·異祥》記載:“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青龍,天一、太陰、太歲也。 [78] 
  • 晉代時期
抱朴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説:“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經中也。見老君則年命延長,心如日月,無事不知也。 [58] 葬經》記載:“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婉蜒,白虎馴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青龍主生氣勃勃,左方青龍位易高,易降服,則吉。青龍在東,屬木,表示春天,寓充滿朝陽之氣,風水中此位宜高不宜低,喜動不喜靜,喜潔不喜髒 [83] 
  • 南北朝時期
述異記》記載:“漢和帝玄年,大雨,有一青龍墮於宮中。帝命烹之,賜羣臣龍羹各一杯。故李尤《七命》曰‘味兼龍羹’。”(東漢時期第四位皇帝劉肇主宰的年間,一天下大雨,曾有一隻青龍墜落於皇宮中,於是皇帝命人烹飪這隻青龍,賞賜眾位大臣龍肉湯各一杯 [29-30] 
  • 隋朝時期
《五行大義·卷第五》記載:“又九宮十二神者。天一在離宮。太一在坎宮。天符在中宮。攝提在坤宮。軒轅在震宮。招搖在巽宮。青龍在幹宮。咸池在兑宮。太陰在艮宮。太一在巳如前解。餘七神。皆是星宮之名。與天一。太一行於九宮。一歲一移。九年復位。天一主豐穰。太一主水旱。天符主饑饉。攝提主疾苦。軒轅主雷雨。招搖主風雲。青龍主霜雹。咸池主兵賊。太陰主陰謀。又別有青龍。行十二辰。即太歲之名也。古者名歲曰青龍。此神主福慶。”(九宮十二貴神之中,前九個(天一、太一、天符、攝提、軒轅、招搖、青龍、咸池、太陰)對應八卦中的九座星宮(離、坎、中、坤、震、巽、乾、兑、艮),除了已經排除的太一,剩餘七個神號都是星宮的名稱,天一和太一環繞着九座星宮,每過一年就移動一次,每九年迴歸本位。八卦中九大星宮之一的天一對應豐穰,太一對應水旱,天符對應饑饉,攝提對應疾苦,軒轅對應雷雨,招搖對應風雲,青龍與霜雹相應,咸池對應兵賊,太陰對應陰謀,還有另一種以青龍命名的星神,也就是行於十二辰的年太歲,古時木星的太歲星神又名青龍,被視為司掌福慶之神 [24] 
  • 唐代時期
周易集解》記載:“陸績注:謂朱鳥,白虎,蒼龍,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經緯之文。 [31] 星經》記載:“蒼龍七宿,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翼也。 [20]  《金鎖流珠引·卷二十七》中載:“指束方青龍祖孟章,姓孟,名章。是青龍將軍。大約龍之初祖,姓孟。” [6]  李淳風註《金鎖流珠引》卷九《上元中部將軍步綱圃》記載:“常以一年之...房日蝕佔曰:日之將蝕也,五龍先見於日傍。青龍見於日左,以春蝕。赤龍見於日上,以夏蝕。” [32] 初學記》記載:《河圖》曰:風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東方法青龍曰旗,南方法赤鳥曰鼠,西方法白虎曰典,北方法玄蛇曰旂,中方法黃龍曰常。 [42] 大唐開元禮》讚譽青龍“攢時造物……百靈是屬”。 [5]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青龍“東鬥星君”為:“角宿天門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駟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雞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58] 奇門寶鑑御定》記載:“即走戌方,將籌運於戌地,大呼青龍神君,降臨局所。 [80]  道教承襲並演變了《淮南子》的説法認為青龍等四象神創造了世界,並有正統道藏收錄的《混元八景真經》記載:“東方甲乙木,卦主震,其象青龍,木神也……此四象者,生成世界,長立乾坤,為天地之主,謂之四象。” [9]  《元始無量經》認為四靈所創造世界的誕生之初就有五億座天地,青龍白虎等四神是至少五億天地的主宰。《元始無量經》雲:“世界初生,欻然而造化五億諸天。” [4] 
  • 後晉時期
舊唐書》記載:天寶三年,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龍。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玄宗親祀之 [33]  ;《舊唐書·禮儀志》引用《黃帝九宮經》與《五行大義》的記載:“一宮,其神太一,其星天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宮,其神攝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宮,其神軒轅,其星天衝,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宮,其神招搖,其星天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五宮,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離,其行土,其方黃。六宮,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七宮,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兑,其行金,其方赤。八宮,其神太陰,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宮,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紫。” [34] 
  • 宋代時期
蒙訓》記載:“天地一氣連,星辰通地極,日月共五星,七政綜大略。東方曰蒼龍,南方曰朱雀,西方白虎形,北方玄武七。” [16]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記載:“東方青龍,角亢之精,吐雲鬱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冥,來立吾左。” [41]  《金碧古文龍虎上經》(龍虎經)記載:“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之氣,不得真土終不得成金液也。 [43]  據《雲笈七籤》卷25錄《日月星辰部三》之《北極七元紫延秘訣》記載:“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負背鍾鼓,在吾前後,左右周匝,數千萬重,急急如律令!”青龍等四象從星宿演變而來,到了宋朝以後,四象逐漸被人格化,演變為人形神,並有了其封號,青龍號為“孟章神君”,其中玄武(即真武)躍居北方“大帝”之位,而青龍、白虎則被列入山廟的門神之列,負責鎮守道觀的山門。 [58]  《雲笈七籤》卷72《金丹部十》記載:“夫四象者,乃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澄之不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知此四象者,十方天人莫不瞻奉。古經雲‘四神之丹’,此是也。” [10]  《道藏》中收錄有《太上元始天尊説北帝伏魔神咒妙經》記載:“左青龍,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監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後玄武,名執明。子文。 [13]  [81-82]  ;《岳陽風土記》記載:“老子祠有二神像,謂青龍、白虎也。”《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東方龍角亢之精,吐雲鬱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冥,來立吾左。”道教還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籤》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水銀也,澄之不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 [58] 癸辛雜識》記載:“龍之名有三。‘龍見而雩’,此謂東方七宿,為蒼龍。‘蛇乘龍’,此謂歲星木精,木為蒼龍,故歲星亦以龍名。並見《左傳》。又《淮南子》:‘青龍為天之貴神’,即太歲異名。《銅權銘》‘歲在大梁,龍集戊辰’者,以歲為歲星,龍為太歲也。《殿鍾銘》‘歲在丙申,龍次大火’(龍心的部分又稱之為大火,跟晴雨有關) [12]  ,是則以歲為太歲,龍為歲星。義得兩通。” [60]  [21]  [8] 
  • 元代時期
《易纂言外翼洛書説》記載:“天之星有五宮,東宮蒼龍,北宮玄武,西宮白虎,南宮朱鳥,中宮紫薇垣是也。 [36] 文獻通考》記載:“《宋中興天文志》:石氏雲,東宮青帝,其精蒼龍為七宿。其象:有角、有亢、有氐、有心、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糞也。司春、司木、司東嶽、司東方、司鱗蟲三百有六十,蒼龍為鱗蟲之長。”(青龍/蒼龍的東方七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巴,箕是尾末,其色青表東方 [8]  [15]  [60]  ;《道園學古錄》:“東方蒼龍,至仁至靈,角尾之間,赫乎明庭,青旂蒼玉,禮祠維肅,蜿蜿蜒蜒,來降景福。 [35] 
  • 明代時期
丹鉛總錄箋證·石氏星經》記載:“《石氏》雲:東宮青帝,其精蒼龍,為七宿,其象有角、有亢、有氐、有房、有心、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糞也。司春、司木、司東嶽、司東方、司鱗蟲三百六十。” [21]  ;《張果星宗》記載:“角亢氐房心尾箕、以應青龍之象。 [37]  ……“青龍扶硯:寅卯月生木,日同宮。木為青龍星 [38]  ……五神當權:春生人見木星在寅卯安命,乃青龍用事……木星在壁一度,則為左青龍……蓋木為青龍在東方……前格所謂青龍當權,亦此義耳。 [39]  《張果星宗》直言五星神是四象:“虎踞龍盤:木星乃東方之蒼龍,金星乃西方之白虎。金在命木正照,夜生乃龍盤虎踞。金木同居於命,又為龍虎交馳,更在辰、寅二宮坐命者,尤妙。命宮居於子、午,金星在酉,木星在卯,四正得之,正合此格。蓋木為青龍在東方,金為白虎在西方,又在前四宮與後四宮拱照,豈得不為貴命。 [48]  《常熟私志·舒寺觀篇》記載:“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58] 
  • 清代時期
易冒》記載:“青龍則其政清耀,文章詩賦清花之府也。” [18]  《校正全本易冒》卷之七記載:“六神之推,帶青龍而生,則得彈鋏之賢,隨青龍而克,則惟藏刀之詐。 [44] 鏡花緣》記載:遲了片晌,帶著一條青龍來至岸上,道:“你這孽畜,既已罪犯天條,謫入苦海,自應靜修,以贖前愆,今又做此違法之事,是何道理? [84] 
青龍的古代形象
西漢青龍瓦當 西漢青龍瓦當
漢代蒼龍生翼圖 漢代蒼龍生翼圖
漢代東宮蒼龍星座 漢代東宮蒼龍星座
漢代蒼龍星座 漢代蒼龍星座
參考資料: [19] 

青龍文化特色

  • 墓葬
1987年的盛夏,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了一座年代久遠的墓葬,其時代大約在距今6500年左右,墓中發現了所謂的“華夏第一龍,第一虎”。但是,專家經過將近三年左右的研究,才得出結論,這並不是用龍虎蚌塑陪葬的一般性墓葬,整個墓葬是一幅完整的“天圓地方”反映“蓋天説”的天象圖,龍虎即是天象中的蒼龍和白虎。 [49]  [51] 
  • 年號
在眾多的朝代中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60] 

青龍文物

青龍相關文物
名稱
介紹
圖片
曾侯乙墓漆箱
曾侯乙墓漆箱,戰國時期文物,1978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隨州擂鼓墩發掘戰國早期曾侯乙墓時出土,漆箱蓋面,左右兩檔及前側面繪有天文圖像,漆箱蓋圖上還有“甲寅三日”四字註記,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與的名稱,青龍等四象之名也在列。 [49]  [51] 
曾侯乙墓漆箱 曾侯乙墓漆箱
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通高25.9釐米,璧外徑13.4釐米,厚0.6釐米。透雕·扁平體,璧兩面紋飾相同,周邊起稜,滿飾谷紋,排列有序·璧上端附飾透雕的雙龍紋,龍相背,張口挺胸,腦後長角上揚,尾向上高卷,尾上部有對稱的雙股捲雲紋,中出尖冠形物,並有一小穿孔。現藏河北省博物館滿城漢墓展區展出。 [54] 
西漢雙龍谷紋玉璧 西漢雙龍谷紋玉璧
此展品為“四象”主題的漢代玉禮器,一套共四件,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器身主體部分為螭虎玉璧,玉璧中間螭虎部分可旋轉,玉璧外緣一週刻有浮雕文字16個。玉璧的外沿上端出廓雕有青龍。現收藏於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 [54] 
漢代四象青龍玉璧 漢代四象青龍玉璧
漢代瓦當,陝西省西安市漢氏城遺址內出土。是漢長安城建築所用。直徑18.6釐米、邊輪寬2釐米。瓦面飾以青龍,龍體刻出轔甲,足蹬邊輪內沿,飛翼端分枝上卷,怒目張口,龍髯與頸部相連。瓦面上神化的龍,具有蛟龍、應龍的特點。龍居四神之首,代表着東方,故青龍紋瓦當用以建築之東。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50] 
西漢青龍紋瓦當 西漢青龍紋瓦當
彩繪青龍畫像磚縱19釐米,橫38釐米,厚6釐米。磚呈長方形,背面為繩紋,正面模印青龍圖案。龍身捲曲呈S形,細頸蛇身,龍爪前伸,兩角後甩,張口露齒,挺胸縮頸,張翅揚尾作疾馳狀。龍身周圍飾有花朵和X形雲朵紋。畫像原施紅、黃、綠等彩。 [52] 
彩繪青龍畫像磚 彩繪青龍畫像磚
青龍紋畫像磚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咸陽任家嘴附近漢墓出土的青龍紋畫像磚。此磚為淺浮雕畫像,正、側兩面圖像為雙龍拱壁,兩個端面為單隻青龍騰躍,為已發現的青龍紋畫像磚中僅有的一件茂陵樣式作品。 [53] 
青龍紋畫像磚 青龍紋畫像磚

青龍民俗活動

  • 廟會
潮州青龍廟會是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先後舉辦二十八個潮州非遺項目的集中展示,中國潮繡展、潮劇潮曲專場、大畫潮州、攝影大賽、潮學沙龍等活動。活動吸引了中國國內300多萬人次觀看或參與了活動,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香港、澳門等潮籍社團組團參加 [25] 
  • 祭祀
唐代興起的興慶宮五龍神祭祀是五龍信仰發展過程中的其中一環,現代祭祀五龍神已被納入國家正祀之中,祭祀五龍神的祭儀主要以《周禮》中祭羣小祀的標準制定,其祭儀和祝文內容反映出了以青龍神為主、其餘四神龍為輔的五龍信仰 [67] 

青龍藝術形象

青龍文學形象

青龍相關文學
成書時代
文學體裁
書名
作者
書中名
晉代
古典小説
《搜神記》
幹寶
青龍
元代
雜劇
《西廂記》
王實甫
蒼龍
元末明初
古典小説
《水滸傳》
施耐奄
青龍、蒼龍
元末明初
傳記
《三教搜神大全》
作者不詳
蒼龍
元末明初
古典小説
《三國演義》
羅貫中
蒼龍、青龍
明代
古典小説
《西遊記》
吳承恩
蒼龍
明代
古典小説
《西洋記》
羅懋登
青龍、蒼龍
明代
古典小説
《封神演義》
許仲琳
青龍、蒼龍
明代
古典小説
《金瓶梅》
蘭陵笑笑生
青龍、蒼龍
清代
古典小説
《東遊記》
吳鍾史
青龍
清代
古典小説
《聊齋志異》
蒲松齡
蒼龍
清代
古典小説
《鋒劍春秋》
黃淦
青龍
清代
古典小説
《續水滸傳》
王作鎬
青龍
參考資料 [71-77] 

青龍影視形象

青龍相關影視
年代
劇名
演員/動畫配音
1993年
無(紋身)
2009年
白文顯
2010年
錦衣衞
甄子丹
2011年
無(特效)
2016年
青雲志
楊旭文
參考資料 [68] 

青龍漫畫形象

青龍相關漫畫
年代
漫畫名
作者
1996年
《犬夜叉》
高橋留美子
2007年
《玄皓戰記》
鄭多強
2007年
《殺道行者》
鄭健和、鄧志輝
2011年
《屍兄》
七度魚
2012年
《狐妖小紅娘》
庹小新
參考資料 [69] 

青龍遊戲形象

青龍相關遊戲
發行年份
遊戲名
遊戲類型
2001年
《軒轅伏魔錄》
策略角色扮演
2010年
《洛克王國》
回合制遊戲
2015年
《乖離性百萬亞瑟王》
卡牌RPG
2016年
《一血萬傑》
一般向RPG
2017年
《異度神劍2》
角色扮演
2017年
《亂世王者》
策略遊戲
2017年
《道友請留步》
東方神話修仙卡牌手遊
2018年
《非人學園》
5V5即時對戰
2018年
《方舟指令》
神靈養成姬戰手遊
2018年
《山海經異獸錄》
RPG角色扮演
2019年
《軒轅劍龍舞雲山》
MMORPG回合制
參考資料 [70] 

青龍關係説明

青龍的角色關係
角色
關係
名稱
簡介
青龍
化身
孟章神君
門神,青龍的化身 [58] 

青龍史料索引

記載青龍的古書
作者與朝代
書名
伏生(周朝時期)
《尚書》 [19] 
墨子(戰國時期)
《墨子》 [28] 
屈原(戰國時期)
《楚辭》 [22] 
劉安(西漢時期)
《淮南子》 [23] 
司馬遷(西漢時期)
《史記》 [60] 
張衡(東漢時期)
《靈憲》 [17] 
王充(東漢時期)
《論衡》 [79] 
作者不詳(東漢時期) [47] 
《三輔黃圖 [64] 
作者不詳(漢代)
《白虎通義》 [55] 
曹魏(三國時期)
《廣雅》 [78] 
郭璞(晉代)
《葬經》 [83] 
葛洪(晉代)
《抱朴子》 [58] 
祖沖之(南朝)
《述異記》 [29] 
蕭吉(隋朝)
《五行大義》 [24] 
李鼎祚(唐朝)
《周易集解》 [31] 
作者不詳(唐朝)
《星經》 [20] 
宋公私(唐朝)
《金鎖流珠引》 [6] 
徐堅(唐朝)
《初學記》 [42] 
徐堅(唐朝)
《大唐開元禮》 [5] 
杜光庭(唐朝)
《太上黃籙齋儀》 [58] 
徐道符(唐朝)
《奇門寶鑑御定》 [80] 
劉昫、趙瑩(後晉)
《舊唐書》 [33] 
楊簡(宋朝)
《蒙訓》 [16] 
呂太古(宋朝)
《道門通教必用集》 [41] 
作者不詳(宋朝)
《龍虎經》 [43] 
周密(宋朝)
《癸辛雜識》 [12] 
張君房(宋朝)
《雲笈七籤》
範致明(宋朝)
《岳陽風土記》
呂太古(宋朝)
《道門通教必用集》
馬端臨(宋朝)
《文獻通考》
虞集(元朝)
《道園學古錄》
楊慎(明朝)
《丹鉛總錄箋證》
陸位(明朝)
《張果星宗》
李時珍(明朝)
《本草綱目》
程良玉(清代)
《易冒》

青龍形象評價

青龍是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神獸之一…以五行而論……在東方傳説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呂麗評 [63] 
青龍象徵着新的或不同的東西:通過改變能量得到了更新…青龍代表了持續的轉變過程,有着超越自身的祥瑞潛力,它象徵着功效或是經由變異而來的戰略效能:這是剛性,機械性實踐的對立面(瓊·希利爾、曹康評) [62] 
龍是華夏人民崇拜的神靈,因而在天空中,便也出現被稱為“青龍”的星宿,真正是“飛龍在天”了,從現存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周禮》等看,青龍等名詞已經廣泛使用(姜舜源評) [66] 
參考資料
  • 1.    劉沅著;譚繼和,祁和暉箋解. 十三經恆解 箋解本 卷10 孝經恆解[M]. 2016.87頁.
  • 2.    鄭恢主編. 事物異名分類詞典[M]. 2002.第7頁.
  • 3.    [1]楊青. 洞庭湖區的龍文化[M]. 嶽麓書社, 2004.
  • 4.    [1]張映勤. 佛道文化通覽[M].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0.
  • 5.    [1]程喜霖. 評《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J]. 中國史研究動態, 1994(1):4.
  • 6.    《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編纂. 中華大典 理化典 物理學分典 2[M]. 2018.349頁.
  • 7.    [1]王德恆. 天象觀測與上古斷代[J]. 知識就是力量, 2005(4):3.
  • 8.    [1]王健民, 樑柱, 王勝利. 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龍白虎圖象[J]. 文物, 1979(7):8.
  • 9.    佚名.《道藏 第1冊》.濟南:齊魯書社,1988:第434頁
  • 10.    張君房輯.雲笈七籤.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08:684頁
  • 11.    蘇軾著;李之亮箋註. 蘇軾文集編年箋註 詩詞附 8[M]. 2011.355頁.
  • 12.    周密撰. 癸辛雜識[M]. 2012.55頁.
  • 13.    董沛文主編. 道學擷英[M]. 2018.171頁.
  • 14.    李後強著. 古鎮名村[M]. 2015.177頁.
  • 15.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第18頁
  • 16.    韓錫鐸. 中華蒙學集成[M]. 1993.1392頁.
  • 17.    陽志輝著. 道教與書法關係研究[M]. 2018.251頁.
  • 18.    程良玉撰;鄭同點校. 四庫存目納甲彙刊 5 校正全本易冒[M]. 2016.125頁.
  • 19.    袁珂主編.中國神話大詞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1月1日:151頁
  • 20.    [1]李興盛. 東遊日記上[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9.338頁.
  • 21.    [1]楊慎. 丹鉛總錄箋證[M].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20頁
  • 22.    屈原輯. 楚辭 足本·典藏[M]. 2014.130頁.
  • 23.    劉安著. 淮南子卷三[M]. 2003.第21頁.
  • 24.    劉國忠著. 《五行大義》研究[M]. 1999.261頁.
  • 25.    潮州舉辦“2014·潮州青龍廟會” 彰顯潮風潮韻---中國文明網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1-05]
  • 26.    馮慧娟. 全民閲讀國學普及讀本 淮南子[M]. 2016.93頁.
  • 27.    劉安著,李玉鵬編. 淮南子[M]. 2018.83頁.
  • 28.    張其成著.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中醫五行新探[M]. 2017.14頁.
  • 29.    《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編. 中華大典 工業典 食品工業分典 1[M]. 2015.846頁
  • 30.    張鄉里. 唐前博物類小説研究[M]. 2016.305頁.
  • 31.    陳居淵著. 漢魏易注綜合研究 中[M]. 2017.1003頁
  • 32.    《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編纂. 中華大典 理化典 物理學分典 2[M]. 2018.348頁.
  • 33.    周紹良主編. 全唐文新編 第2部 第3冊[M]. 2000.4780頁
  • 34.    任爽著. 唐代禮制研究[M]. 1999.33頁.
  • 35.    虞集撰. 道園學古錄 第一至六冊[M]. 1937.437頁.
  • 36.    施維著. 周易八卦圖解[M]. 2010.225頁.
  • 37.    顧頡. 星命集成·第1卷[M]. 1994.64頁.
  • 38.    顧頡. 星命集成·第1卷[M]. 1994.137頁.
  • 39.    顧頡. 星命集成·第1卷[M]. 1994.151頁
  • 40.    李發林著. 漢畫考釋和研究[M]. 2000.344頁.
  • 41.    徐潛主編.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M]. 2014.162頁.
  • 42.    李昉編纂;夏劍欽,勞伯林校點. 太平御覽 第3卷[M]. 1994.1013頁.
  • 43.    呂光榮. 中國氣功經典 宋朝部分(下)[M]. 1990.273頁.
  • 44.    程良玉撰;鄭同點校. 四庫存目納甲彙刊 5 校正全本易冒[M]. 2016.127頁.
  • 45.    王書良等總主編;王粵主編. 中國文化精華全集 2 哲學卷 2[M]. 1992.198頁.
  • 46.    安祖朝編注. 天台山唐詩總集 下[M]. 2018.1013頁.
  • 47.    陝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陝西省志 第39卷 測繪志[M]. 1992.227頁.
  • 48.    鄭同著. 星命 上[M]. 2008.136頁.
  • 49.    [1]武家璧. 曾侯乙墓漆箱天文圖證解[J]. 考古學研究, 2003.
  • 50.    閻鋒 陳鳳偉編著. 簡明古玩辭典[M]. 1992.751頁.
  • 51.    [1]張聞玉. 曾侯乙墓天文圖象研究[J]. 貴州文史叢刊, 1989(2):10.
  • 52.    彩繪青龍畫像磚  .河南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1-06]
  • 53.    林通雁著. 西都 漢長安城美術史跡的發現與研究[M]. 2012.190頁.
  • 54.    [1]任振焦. 疑是和氏壁驚世再現 雙龍銜環谷紋玉璧[J]. 科技與企業, 2005(10):1.
  • 55.    劉勤著. 道啓鴻蒙[M]. 2020.125頁.
  • 56.    王煥鑣著. 因巢軒詩文錄存[M]. 2005.52頁.
  • 57.    劉宗迪著. 古典的草根[M]. 2010.17頁.
  • 58.    邊躍編. 龍在中國[M]. 2010.87頁.
  • 59.    邊躍編. 龍在中國[M]. 2010.85頁.
  • 60.    邊躍編. 龍在中國[M]. 2010.86頁.
  • 61.    [1]蘇惠萍. 發汗清熱名方——大青龍湯[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08(3):1.
  • 62.    [1]瓊·希利爾, 曹康. 繪製青龍:面向中國戰略空間規劃的後結構主義理論與方法論[J]. 國際城市規劃, 2010(05):5+92-99.
  • 63.    [1]呂麗. 麒麟首 身似長蛇 有五爪 犄角似鹿 鯉魚尾 面有長鬚 青龍 以中國古代"四大"神獸之一名譽華夏[J]. 中國地名, 2014(7):1.
  • 64.    [1]王建緯.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J]. 四川文物, 1985(1):1.
  • 65.    [1]孔德. 張三丰金丹詩二十四首註解③[J]. 武當, 2000(11):4.
  • 66.    [1]姜舜源. "飛龍在天"與故宮四神祠[J]. 紫禁城, 1988(03):20-21.
  • 67.    [1]周沫如. 乾坤啓聖吐龍泉:唐代興慶宮的五龍神祭祀[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 30(5):3.
  • 68.    資料:電視劇《十二生肖傳奇》分集大綱(5)  .新浪[引用日期2022-01-07]
  • 69.    漫畫《屍兄》第100集第2頁  .騰訊漫畫[引用日期2022-01-07]
  • 70.    洛克王國2月23日更新公告-Roco Kingdom-官方網站-騰訊兒童-點亮魔法,放飛童年  .洛克王國[引用日期2022-01-07]
  • 71.    周永年主編. 文白對照全譯諸子百家集成 搜神記 博物志[M]. 2002.77頁.
  • 72.    李貴興主編. 聊城遊覽文化[M]. 2019.338頁.
  • 73.    韓亞光. 中國三部古典文學名著成書之謎[M]. 2019.73頁.
  • 74.    全福祿,尹萬和編著. 不可不知的易學先賢[M]. 2016.118頁.
  • 75.    種明章,翁德森等. 中學生文庫-中國古典長篇小説選講[M]. 1981.48頁.
  • 76.    徐徹,李焱. 道界百仙[M]. 2019.129頁.
  • 77.    劉彥彥著. 封神演義道教文化與文學闡釋[M]. 2016.39頁.
  • 78.    《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編纂;鄭國光主編. 中華大典 地學典 氣象分典 1[M]. 2014.700頁.
  • 79.    郭璞著. 四庫存目 青囊彙刊 2 青囊海角經[M]. 2017.193頁.
  • 80.    鄭同點校. 御定奇門寶鑑[M]. 2009.36頁.
  • 81.    劉莉. 道教天心派北極驅邪院研究[M]. 2016.17頁.
  • 82.    劉莉. 道教天心派北極驅邪院研究[M]. 2016.18頁.
  • 83.    李後強著. 古鎮名村[M]. 2015.178頁.
  • 84.    李汝珍著 魏光校點. 鏡花緣[M]. 2006
  • 85.    “龍抬頭”!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3-03-17]
  • 86.    二月二龍抬頭,今晚十點“蒼龍抬頭”觀測教程來了  .新華報業網[引用日期2023-03-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