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龍灣減河

鎖定
青龍灣減河,青龍灣河,又名王家務引河、上引河,海河流域北運河分洪河道、潮白新河的支流。起於河北省香河縣土門樓村西北,經北運河土門樓樞紐泄洪閘 ,以下向東南流經天津市武清區、寶坻區。原長65.55千米。後改道,至南里自沽北入潮白新河。改道後長52.5千米。
青龍灣減河始建於清代,建成後,對北運河航運起到穩定水位、保護航道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主要任務是泄洪。對分泄北運河洪水及北京西南中洪水發揮了重要作用。 [1] 
中文名
青龍灣減河
別    名
青龍灣河、王家務引河、上引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潮白新河支流
地理位置
河北、天津交界
流經地區
香河縣、武清區、寶坻區
發源地
河北省香河縣土門樓閘
河    長
52.4 km
河    口
天津市南里自沽

青龍灣減河幹流概況

青龍灣減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青龍灣減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青龍灣減河河道走向 青龍灣減河河道走向
青龍灣減河,係為分泄北運河洪水而開挖的一條人工河道。《寶坻縣誌》稱青龍灣河,又名王家務引河、上引河,清雍正九年(1731年 [1]  )(一説清雍正八年,即1730 [2]  ),為分泄北運河、潮白河洪水,減輕土門樓以下北運河干流的洪水負擔,以利航運,建成青龍灣減河。上游起自河北省香河縣王家務(因此稱王家務減河,清代減河一般以分洪口地命名)、土門樓二村之北、紅廟村之南的北運河王家務閘口(大龍灣),(1973年重建為土門樓閘進洪閘),以下向東南流經武清區,於龐家灣村西北入寶坻區縣境,至小陶莊村南出境,注入寧河區七里海,於塘沽區北塘口入渤海,全長約計70餘5千米(一説65.5公里 [2]  )。此為青龍灣河故道。
1971年冬~1972年5月,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組織唐山、保定兩專區完成了青龍灣減河改道工程。疏浚段自狼兒窩以下5.45千米起,長2.95千米。自八道沽開始改道,經小楊莊北、大楊莊南,至南里自沽北入潮白新河,改道長12.15千米(一説115千米 [2]  )。 [1]  疏浚後的青龍灣河(自香河縣王家務閘口至寶坻縣大劉坡北)全長52.45千米,寶坻境內長32.55千米,堤距250米至288米,堤頂高10.79米至8米,河底寬50米至140米,河底高程2.46米至-1.6米。“引青入潮”挖成後,使青龍灣河中上游河水自八道沽改道入潮白新河。
八道沽以下原故道變為季節河,用於農田排瀝灌溉。寶坻縣境內現存的青龍灣河故道(八道沽至寶坻、寧河區界)長175千米,堤距300米至2100米,堤頂高8.3米至4米,河底寬15米至20米,河底高程-0.8米至-1.45米,過水流量20秒立方米。 [2] 
青龍灣減河分洪處水利形勢 青龍灣減河分洪處水利形勢
青龍灣減河香河縣一段 青龍灣減河香河縣一段
青龍灣減河天津武清區一段 青龍灣減河天津武清區一段
青龍灣減河匯入潮白新河處(下為南里自沽閘) 青龍灣減河匯入潮白新河處(下為南里自沽閘)

青龍灣減河水文特徵

青龍灣減河是人工河道,其流量受各樞紐根據洪水流量控制。根據設計,土門樓泄洪閘下設計流量133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1620立方米/秒,狼兒窩分洪涵下設計流量43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720立方米/秒,狼兒窩以下青龍灣減河行洪能力設計為900立方米/秒。 [3] 
  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現61年來最大降水。青龍灣減河狼兒窩分洪閘閘上出現最高水位8.16米的記錄,超過分洪水位0.06米。 [4] 

青龍灣減河工程背景

青龍灣減河,是北運河的分洪河道。北運河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歷史上對北運河的治理多以漕運為主,始終未修建過大規模的防洪工程,因此,河道淤塞,堤防殘破,險工較多。據縣誌記載:自明代始,通縣境內的澇災多與此河緊密相關。公元1883—1897年,連續發生15次洪澇災害,為歷史上特大洪澇期。到了民國年間,由於軍閥連年混戰,根本無人過問治理水害。1935年前後,河務局遷出通縣,致使殘破的北運河堤防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況。1939年發生特大洪水,北運河堤防潰決,洪水漫溢,通州水文站測定當時最大洪峯流量為1670立方米每秒,造成水淹通州城的悲慘景象。大水過後,通州城外的北運河大堤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災民,無家可歸。 [5] 
在元、明、清640年間(1271~1912)是航運業發展的極盛時期,對北運河的治理亦多以保漕運為主。直到雍正年間才開挖青龍灣減河,分洪。  [6] 

青龍灣減河工程建設

青龍灣減河河道開挖

清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於土門樓建青龍灣減水壩,清雍正九年(1731)開挖青龍灣減河,1926年在減水壩的基礎上改建為閘,40孔,每孔3米。原青龍灣減河下口為七里海,大黃鋪窪系狼兒窩決口所形成的分洪區。 [3] 
繼清雍正七年(1729)築成土門樓至大口哨青龍灣引河堤之後,次年又由香河、武清、寶坻三縣出工,於大口哨至高莊户段續開青龍灣引河45千米,高莊户以下築東西兩堤,但無河槽。貫通後,北運河洪水之一部,由此河徐徐漫入下游窪澱七里海(今寧河縣境內),此時很少出現險情。
乾隆五年(1740),為渲泄青龍灣以西之潦水,從李家牌起,經大寶莊、爾王莊,過潘莊入七里海,挑掘排瀝小河一條,定名東澱河(今無存)。光緒元年(1875),挑筑西起大寶莊,經於家堼至高莊户月堤一道,修高莊户村西進出水石閘兩座。
光緒七年(1881),於高莊户以下開鑿河槽,直達七里海。光緒十四年(1888)與下段寧車沽河接通,導入北塘口。此時北運河因年久淤淺,每逢伏汛霪雨,上游水歸入北運河後難以容納,遂逐年加重了青龍灣河為之減水的負擔。同時青龍灣河底高,堤埝不牢,尾閭不暢,故時常出險。 [7] 

青龍灣減河河道治理

清光緒十六年(1890)毀掉青龍灣河東新堤,僅留西新堤,成半環形緩水區。1927年,華北水利委員會勘察確定施工,拓寬青龍灣引河尾閭,動土57萬立方米。1945年,武寶寧及香武寶聯合縣民主政府組織民工清挖青龍灣河下游河口段,修補青龍灣上游殘堤。
1949年大水過後,寶坻縣人民政府組織民工搭堵了牛家牌等處決口。後又於1950年、1963年和1964年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歲修,累計動土方約456萬餘立方米,堤埝基本堅固。其中,1950年至1951年,疏浚了青龍灣減河土門樓至狼兒窩325千米河段,可分泄北運河洪水1200立方米/秒,並於狼兒窩修改臨時分洪口門,開闢口門以下大黃鋪窪為蓄滯洪區。  [6] 
1963年,海河流域汛期發生大水,11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在前期先治理南線骨幹河道,1971年冬至1973年春又開展南北兩線全面施工,北線開始了對北四河——薊運、潮白、永定、北運河的治理。
1971年7月水電部在北京召開了冀、魯、豫、京、津五省市會議,決定對北運河全線的防洪、除澇、輸水進行全面勘測研究,11月提出《北運河補充規劃報告》,1972年6月提出《北運河干流治理工程初步設計》,自通縣北關至土門樓閘,按二十年一遇設計、五十年一遇校核的防洪標準進行疏浚治理,設計泄量850~1330立方米/秒,校核泄量1155~1845立方米/秒,改建青龍灣減河土門樓分洪閘,洪水全部由青龍灣減河下泄。 [6] 
1971年,青龍灣河治理工程列入根治海河規劃,當年開挖115千米長的引青入潮河道,起自八道沽,止於大劉坡,汛期洪水由潮白新河一泄入海,八道沽以下原故道變為季節河。右岸狼爾窩處建分洪閘一座,過水量430秒立方米,當分洪閘以上流量超過1330秒立方米時,即利用此閘向大黃堡窪分洪。同時為渲泄該河沿岸瀝水,先後於龐家灣、十字港、牛家牌、西老鴉口、東老鴉口、八道沽、大劉坡等處建揚水站7座,安裝機組52套,總揚水能力102.65秒立方米。 [7] 
1973年,根治海河時期重建土門樓泄洪閘、狼兒窩分洪閘,當土門樓過河流量1330立方米/秒時,全部由青龍灣減河承泄,至狼兒窩分洪入大黃鋪窪,狼兒窩以下青龍灣減河行洪能力設計為900立方米/秒,至八道沽改道穿裏自沽窪入潮白新河 [3] 

青龍灣減河工程應用

清代,青龍灣減河,下口為七里海,大黃鋪窪系狼兒窩決口所形成的分洪區。遇北運河洪水時分洪至此。 [3] 
1973年根治海河時期重建土門樓泄洪閘,10孔,每孔淨寬10米,閘總寬109米,設計流量133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1620立方米/秒。狼兒窩建有分洪涵閘共7孔每孔寬4米,總寬33.4米,設計流量43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720立方米/秒,當土門樓過河流量1330立方米/秒時,全部由青龍灣減河承泄,至狼兒窩分洪入大黃鋪窪,狼兒窩以下青龍灣減河行洪能力設計為900立方米/秒,至八道沽改道穿裏自沽窪入潮白新河。 [3] 

青龍灣減河水利樞紐

土門樓樞紐 土門樓樞紐
北運河土門樓樞紐,包括土門樓泄洪閘和木廠節制閘。土門樓泄洪閘位於香河縣西南北運河左岸土門樓村北,為向青龍灣減河分洪而建。明代曾用條石鋪砌滾水壩,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將滾水壩中間一段(長95米)降低一尺。1924年在滾水壩上增建了閘墩閘門,總寬127米,40孔,淨寬110米。1973年重建。根據規劃,土門樓閘按北運河20年一遇洪峯流量1330立方米每秒設計,50年一遇洪峯流量1845立方米每秒、分泄1620立方米每秒校核,其餘洪水由木廠閘下泄。為給天津市送水,1960年9月建成木廠節制閘。 [8] 
狼兒窩分洪閘 狼兒窩分洪閘
狼兒窩分洪閘,位於青龍灣減河右岸,津薊鐵路橋下東狼兒窩村南,32.25千米處(原分洪口門南側,涵閘中心線與青龍灣減河中心線交角成66度)。1971年6月動工,1972年11月竣工。主要用途是分洪。技術經濟指標:共7孔,單孔高5米,寬4米,閘底板高程1米(黃海高程基準)。設計閘上游水位7.1米,設計過閘流量430立方米/秒。校核閘上游水位7.65米,校核過閘流量720立方米/秒。啓閉設備2台電動台車,啓閉能力2×15噸/台。鋼筋混凝土拱形閘門。狼兒窩分洪閘與潮白新河柴家鋪分洪閘聯合運用,共同控制,在設計標準情況下,青龍灣減河與潮白新河匯流後最大泄量不大於2100立方米/秒,一般情況狼兒窩分洪閘以下青龍灣減河段控制泄量為900立方米/秒,當來水超900立方米/秒,多餘的洪水,應提該閘分泄於大黃浦窪。 [9] 
參考資料
  • 1.    海河志編纂委員會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12/1 :129 .
  • 2.    寶坻縣誌編修委員會.《寶坻縣誌》.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142-143.
  • 3.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251 .
  • 4.    北京暴雨洪水洪峯安全流經天津  .中國政府網.2012-07-23[引用日期2020-04-29]
  • 5.    北京市通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通縣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3年9月 :87-93 .
  • 6.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252-253 .
  • 7.    寶坻縣誌編修委員會.《寶坻縣誌》.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261-262.
  • 8.    海河志編纂委員會.海河志 第二卷: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年8月:155-156.
  • 9.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256-258 .